一种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1110发布日期:2019-03-13 23:2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头部是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就会出现慢性皮肤炎症。头皮脂溢性皮炎是指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面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头部脂溢性皮炎症状是头皮有云母状白色鳞屑样斑块,呈大块弥漫状,如繁星点点散布于头皮或发际,用手抓鳞屑纷纷落下。

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有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糟鼻螨虫性皮炎并发。脂溢性皮炎最根本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康肤抑脂膏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起止痒作用。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皮。头发可脱落、稀疏。

中医称头皮脂溢性皮炎为白屑风,载:“此证初生发内,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起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此皆生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异常,或嗜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郁于皮肤,湿热上蒸,皮脂溢出,或湿热郁久,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化为燥证所致。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当归【别名】干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注意】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柴胡【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摘录】《中华本草》。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白芍【别名】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来源】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摘录】《中华本草》。

黄柏【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注意】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金钱草【别名】重阳柳、蟹壳草、毛蓼、白马鞭、人字草、九盘龙、毛血草、野蓼、一串红、蓼子七、化血七、大蓼子、九节风、大叶辣蓼、鸡心七。【来源】蓼科金线草属植物金线草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全草,割下茎叶,分别晒干备用。【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用于吐血,肺结核咯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摘录】《中华本草》。

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大黄【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30g。【注意】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当归20份、柴胡20份,白术15份、白芍15份、茯苓15份、茵陈10份、黄柏10份、金钱草10份、甘草10份、大黄6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8岁,平均病程1.2年;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4岁,平均病程1.1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头皮脂溢性皮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典型皮损为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覆油腻性鳞屑,严重时伴有渗液;或干性红斑上有灰白色糠秕样鳞屑。(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渗出性红斑片,上有厚的黄色油腻性屑痂。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一个月。

对照组口服硫唑嘌呤、环孢素a,3次/天。疗程一个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头皮屑及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

显效:头皮屑及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

有效:头皮屑及皮损消退30%~69%,瘙痒减轻;

无效:头皮屑及皮损消退<30%,瘙痒如前。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当归20克、柴胡2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茵陈10克、黄柏10克、金钱草10克、甘草10克、大黄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当归20克、柴胡2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茵陈10克、黄柏10克、金钱草10克、甘草10克、大黄6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当归20克、柴胡20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茵陈10克、黄柏10克、金钱草10克、甘草10克、大黄6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