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953发布日期:2019-03-16 00:0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疝气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平卧后可回复。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除了可以看到或触到肿块之外,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有些则可能表现易哭、不安等。

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涨、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阴囊疝气太大还会引起行动的不便。如果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还会出现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目前治疗疝气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可以根治疝气,但术后病人痛苦大、恢复时间长、易复发、治疗价格高。药物疗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无法控制疝气脱出,不能根治,且毒副作用大。

《内经》认为肝经和任脉是疝气受病的主要脏腑经脉。肝之经脉络阴器、七疝主于肝经;而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任脉受病,也会引起疝病。中医认为,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或寒邪、湿邪、湿热之邪下注于肝经、任脉,或瘀血凝聚均可导致疝病的发生;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易成偏坠。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疝气的发病机理,以清养血柔肝、疏肝解郁、补脾益气、补气固表、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数年的药物筛选和反复临床验证,提供一种具有养血柔肝、疏肝解郁、补脾益气、补气固表、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能,配伍合理,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10-20g,香附8-18g,三棱8-18g,昆布8-18g,防风5-15g,川芎5-15g,老鹳草10-30g,白芍10-30g,黄芪30-50g,小茴香2-12g,肉桂2-12g,当归10-20g,姜黄10-20g,延胡索10-20g,梧桐子8-18g,路路通8-18g,青皮8-18g,乌药8-16g,党参10-20g,海风藤10-20g,全蝎3-8g,青木香5-15g,甘草5-15g。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15g,香附12g,三棱12g,昆布12g,防风10g,川芎10g,老鹳草20g,白芍20g,黄芪40g,小茴香7g,肉桂7g,当归15g,姜黄15g,延胡索15g,梧桐子12g,路路通12g,青皮12g,乌药12g,党参15g,海风藤15g,全蝎5g,青木香10g,甘草10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其原料成本低,治疗疝气疗效高,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枸橘【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消积化滞。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跌打损伤,食积,便秘,子宫脱垂。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经】归肝、脾、三焦经【功能主治】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安胎。主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脘痞闷,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嗳气吞酸、呕恶,消化不良。三棱【性味】辛、涩,凉【归经】归脾、肝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主治症瘕痞块,瘀滞经闭,痛经,食积胀痛,跌年伤痛。昆布【性味】咸、寒【归经】归肝、胃、肾经【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疹难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川芎【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胆、心经【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老鹳草【性味】辛、苦,平【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小茴香【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肾膀胱、胃经【功能主治】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归经】归心、肝、脾、肾经【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主治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血瘀诸症,眩晕头痛,心悸肢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结聚,虚寒腹痛,痿痹,赤痢后重,肠燥便难,跌打肿痛,痈疽疮疡。姜黄【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肝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心、胃经【功能主治】止痛,活血,行气。主治胸痹心痛、胃痛、肝郁气滞胁肋胀痛、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梧桐子【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顺气和胃,健脾消食,止血。主治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小儿口疮。路路通【性味】苦、微涩,平【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通络,利水消肿。主治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青皮【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胆、脾、肺、心经【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乌药【性味】辛,温【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海风藤【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全蝎【性味】辛,平,有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熄网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痉挛抽搐,癫痫,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作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疝气腹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风疹顽癣,虫蛇咬伤,烧烫伤。青木香【性味】辛、苦,性寒,小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消肿,平肝降压。主治胸胁院腹疼痛,疝气痛,肠炎,下痢腹痛,咳嗽痰喘,蛇虫咬伤,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高血压病。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发明具有养血柔肝、疏肝解郁、补脾益气、补气固表、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对疝气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7.16%,治愈率达57.9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15g,香附12g,三棱12g,昆布12g,防风10g,川芎10g,老鹳草20g,白芍20g,黄芪40g,小茴香7g,肉桂7g,当归15g,姜黄15g,延胡索15g,梧桐子12g,路路通12g,青皮12g,乌药12g,党参15g,海风藤15g,全蝎5g,青木香10g,甘草10g。

实施例2: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20g,香附18g,三棱18g,昆布18g,防风15g,川芎15g,老鹳草30g,白芍30g,黄芪50g,小茴香12g,肉桂12g,当归20g,姜黄20g,延胡索20g,梧桐子18g,路路通18g,青皮18g,乌药16g,党参20g,海风藤20g,全蝎4g,青木香15g,甘草15g。

实施例3: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18g,香附10g,三棱10g,昆布10g,防风7g,川芎7g,老鹳草28g,白芍24g,黄芪43g,小茴香9g,肉桂5g,当归16g,姜黄16g,延胡索18g,梧桐子14g,路路通10g,青皮10g,乌药15g,党参18g,海风藤18g,全蝎6g,青木香11g,甘草11g。

实施例4: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12g,香附16g,三棱16g,昆布16g,防风13g,川芎13g,老鹳草15g,白芍28g,黄芪35g,小茴香11g,肉桂9g,当归18g,姜黄12g,延胡索16g,梧桐子10g,路路通14g,青皮14g,乌药10g,党参12g,海风藤12g,全蝎5g,青木香7g,甘草7g。

实施例5: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的:枸橘16g,香附14g,三棱14g,昆布14g,防风11g,川芎11g,老鹳草24g,白芍15g,黄芪47g,小茴香5g,肉桂11g,当归12g,姜黄18g,延胡索12g,梧桐子16g,路路通16g,青皮16g,乌药13g,党参16g,海风藤16g,全蝎7g,青木香13g,甘草13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取本发明组方的中药原料药物放入容器中,先加水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先用武火煎煮,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5~30分钟,滤出取药液汁200ml;第二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水沸后煎煮20~25分钟,滤出取药液汁200ml。两次煎煮取得药液汁合并。

一种治疗疝气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

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176例,其中男98例,女78例,年龄2~56岁,均为门诊患者,其中腹股沟疝气患者87例、腹壁疝患者45例、脐疝患者17例、阴疝患者25例、切口疝患者2例。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平卧后可回复。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有些则可能表现易哭、不安等。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2、辅助检查: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7剂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

四、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五、治疗效果: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5个疗程,治愈102例,有效69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57.95%,有效率为97.16%。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1、孙某,女,12岁,患者上完体育课后发觉腹部疼痛难忍,能摸到一个鼓起的肿块,肿块平卧时能回缩,缩回去疼痛就会慢慢缓解,医院检查诊断为“腹部疝气”,用药后疼痛缓解,但不能根治,一直反复且肿块逐渐增大,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疼痛明显减轻,肿块逐渐变小,继续用药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停药至今未复发。

2、郭某,男,56岁,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右侧腹股沟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肿块,约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平卧时肿块消失,未进行治疗,后肿块逐渐增大如鸡蛋大小,活动过度时腹股沟会出现坠胀感,医院诊断为“腹股沟直疝”,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1个疗程,肿块明显变小,坠胀感消失,继续服药1个疗程,治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3、王某,男,47岁,患者2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腹股沟区有一包块,站立或腹压升高时出现,平卧时消失,无疼痛,因无其他影响当时并未治疗,后逐渐开始疼痛,医院就诊为“腹股沟疝气”,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但不能根治,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诸症皆消,痊愈,停药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4年01月17日 13:31
    这些中药怎么也没有多少克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