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830发布日期:2019-03-16 00:0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的中药。



背景技术:

低血压为西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血压的形成与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血容量的多少有关。心脏的收缩力弱属于中医的“心气不足”范畴。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在脉管里运行。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低血压的眩晕是西北地区的多发病,年龄在15岁~40岁居多。“上虚则眩”眩晕一症“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一二”。“无虚不作眩”说明眩晕以虚证较多。患者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不足或长期劳倦耗伤气血,气随血耗,脾胃气虚则清阳不升,气血不足则脑失所养而眩晕。

血容量减少属于中医的“血虚”范畴,血液不足、脉道空虚、心无所推。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黄芪补气生血、补气升提使血压升高。现代药理研究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心排出量作用。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党参【别名】东党、台党、潞党、口党。【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西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升麻【别名】龙眼根、窟窿牙根。【来源】中药升麻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性味】辛、甘,微寒。【归经】归肺、脾、大肠、胃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麻疹不畅,齿痛口疮,咽喉肿痛,脏器下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阳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忌用。升举阳气宜用炙升麻。【摘录】《中华本草》。

枳壳【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孕妇慎用。气血弱者不可服。【摘录】《中华本草》。

柴胡【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摘录】《中华本草》。

黄精【别名】龙衔,太阳草,白及、兔竹、垂珠、鸡格,鹿竹、重楼,萎蕤、苟格、马箭、笔菜,黄芝,笔管菜,生姜,野生姜,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芨黄精,阳雀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黄鸡菜,山姜。【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摘录】《中华本草》。

炙甘草【别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国老、粉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龙骨【别名】五花龙骨。【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性味】甘、涩,平。【归经】入心、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25g。【注意】有湿热、实邪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茯神【别名】茯神木。【来源】茯苓菌核中间(白茯苓)抱有松根或细松木心者的部份。多切成薄方块,坚实。【性味】甘、平。【归经】入心、脾经。【功能主治】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摘录】《中华本草》。

酸枣仁【别名】山枣仁、山酸枣。【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性味】甘、酸,平。【归经】归肝、胆、心经。【功能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摘录】《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低血压眩晕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党参6份、升麻10份、枳壳10份、柴胡5份、黄精10份、炙甘草6份、龙骨10份、茯神12份、酸枣仁10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低血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病程40天~3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低血压眩晕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站立过久、疲劳、饥饿或突然起立时立即发生眩晕或晕厥症状,平卧休息片刻后可缓解,发作时常伴有耳鸣,但无听力减退。(2)轻度的大脑缺血、缺氧而致眩晕。表现为持续性头昏、无力、眼前发黑,当体位改变为直立时症状加重,伴有双侧耳鸣,但无听力减退。虽然直立时有眩晕及自主神经症状,但一般无自发性眼震,平衡功能亦正常。(3)早晨起床时发作,或以卧位、蹲位、半坐位突然直立时发作。其症状为不能久立,否则血压迅速下降,出现眩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虚脱、暂时意识丧失而倾倒。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10天。

对照组口服盐酸米多君片(按说明书服用个)。疗程10天。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治愈为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的患者;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1年内无复发者

有效:1年内再复发,症状较轻者。

无效:用药症状、体征等无改变者。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低血压眩晕,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党参6克、升麻10克、枳壳10克、柴胡5克、黄精10克、炙甘草6克、龙骨10克、茯神12克、酸枣仁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党参6克、升麻10克、枳壳10克、柴胡5克、黄精10克、炙甘草6克、龙骨10克、茯神12克、酸枣仁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党参6克、升麻10克、枳壳10克、柴胡5克、黄精10克、炙甘草6克、龙骨10克、茯神12克、酸枣仁1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