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925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牵开器,具体为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

电子耳蜗植入术是医学上使用耳蜗植入器进行的手术名称,手术名称为电子耳蜗植入术。在电子耳蜗植入时,电子耳蜗皮下处理器应该放置在植入侧颅骨的骨槽中。骨槽制作的位置位于皮瓣与颅骨之间的狭窄间隙。骨槽的制作需要应用耳科切割钻头;钻磨颅骨时的切割钻头转速极快且非常锋利,操作过程中容易滑动,从而损伤的骨槽上方的皮瓣,导致皮瓣出血甚至术后坏死,导致手术失败。为了保护皮瓣需要设置有牵引拉钩。常见的牵引拉钩的工作端体积大,容易影响医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牵引拉钩需要人拉,既增加了难度,也很难创造一个稳定的长时间的制作骨槽的操作空间和时间,容易造成皮瓣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包括受力把手和牵开部;所述的受力把手的一端为捏柄部,另一端为连接部;所述的牵开部具有一平滑的拱形牵开面;所述的拱形牵开面包括工作端和介入端;并且工作端至介入端的拱形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的连接部与拱形牵开面的工作端固定连接,并且拱形牵开面的凸面朝向受力把手。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拱形牵开面为圆锥面、椭圆锥面、圆柱面、椭圆柱面、圆台面、的一部分。

所述的受力把手的捏柄部与介入端齐平,以便于在牵引时,介入端沿牵引方向上平移,减少对皮瓣的损坏。

所述的拱形底面所在平面与颅骨表面紧密贴合接触。

所述的拱形牵开面为镜像对称,所述的对称面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所述的拱形牵开面工作端的顶角为圆形倒角。

所述的拱形牵开面厚度为1毫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牵开器尺寸小,减少了对医生的视线影响;

2、本发明的牵开器无需人力拉扯,只需要将介入端塞入皮瓣下,其拱形牵开面便自己支撑出所需操作空间,从而避免损伤皮瓣,便于制作骨槽。

3、所设计的牵开器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植入电子耳蜗皮下处理器的大小做成多种规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受力把手11、捏柄部12、连接部20、牵开部21、工作端22、介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包括受力把手10和牵开部20;所述的受力把手10的一端为捏柄部11,另一端为连接部12;所述的牵开部20具有一平滑的拱形牵开面;所述的拱形牵开面包括工作端21和介入端22;并且工作端21至介入端22的拱形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的连接部12与拱形牵开面的工作端22固定连接,并且拱形牵开面的凸面朝向受力把手10。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拱形牵开面为圆锥面、椭圆锥面、圆柱面、椭圆柱面、圆台面、的一部分。

所述的受力把手10的捏柄部11与介入端22齐平,以便于在牵引时,介入端22沿牵引方向上平移,减少对皮瓣的损坏。

所述的拱形底面所在平面与受力把手10平行。

所述的拱形牵开面为镜像对称,所述的对称面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所述的拱形牵开面的工作端21的顶角为圆形倒角。

所述的拱形牵开面厚度为1毫米。

使用时,将拱形牵开面的凹面朝向颅骨,当钻磨颅骨制作移植骨槽时,不锈钢挡板将皮瓣和颅骨之间创造了一个操作空间,从而避免损伤皮瓣,便于制作骨槽。即使电钻打滑也会被不锈钢挡板挡住从而避免损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蜗植入手术中的皮瓣牵开器,包括受力把手和牵开部;所述的受力把手的一端为捏柄部,另一端为连接部;所述的牵开部具有一平滑的拱形牵开面;所述的拱形牵开面包括工作端和介入端;并且工作端至介入端的拱形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的连接部与拱形牵开面的工作端固定连接,并且拱形牵开面的凸面朝向受力把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牵开器尺寸小,减少了对医生的视线影响;2、本发明的牵开器无需人力拉扯,只需要将介入端塞入皮瓣下,其拱形牵开面便自己支撑出所需操作空间;从而避免损伤皮瓣,便于制作骨槽。3、所设计的牵开器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植入电子耳蜗皮下处理器的大小做成多种规格。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峰;周韧;倪玉苏;吴灵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9.11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