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7012发布日期:2019-03-20 00:08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口僻是面部一侧瘫痪,以口眼喁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灵枢》称之为“口喁”、“僻”、“卒口僻”;《金匮要略》称“喁僻”,历代医家将其归入风门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属周围体面瘫,其表现是一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另一侧,重则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于患侧齿颊之间,又因面瘫口歪,说话时吐字不清,本病是由于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人中经络,气血痹阻而致,故《诸病源候论》则谓,风邪入是阳明经,而又遇寒,故筋急引颊。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石燕3-5份、龙胆4-8份、龙齿1-3份、龙骨2-6份、龙葵4-7份、生地2-5份和仙茅3-6份。

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石燕3-5份、龙胆4-8份、龙齿1-3份、龙骨2-6份、龙葵4-7份、生地2-5份和仙茅3-6份;

(2)将步骤(1)取得的各组分放入水中浸泡;

(3)再开火煎制30分钟,煎制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口僻的中药。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的水为10-15摄氏度。

进一步,步骤(2)中浸泡的时间为40-60分钟。

进一步,步骤(3)中文火煎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对治疗口僻引起的面部一侧瘫痪,以口眼喁斜等症,效果显著,见效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石燕3份、龙胆4份、龙齿1份、龙骨2份、龙葵4份、生地2份和仙茅3份;

(2)将步骤(1)取得的各组分放入10摄氏度的水中浸泡40分钟;

(3)文火煎制30分钟,煎制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口僻的中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石燕4份、龙胆6份、龙齿2份、龙骨4份、龙葵5份、生地4份和仙茅4份;

(2)将步骤(1)取得的各组分放入12摄氏度的水中浸泡50分钟;

(3)文火煎制30分钟,煎制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口僻的中药。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分别称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石燕5份、龙胆8份、龙齿3份、龙骨6份、龙葵7份、生地5份和仙茅6份;

(2)将步骤(1)取得的各组分放入15摄氏度的水中浸泡60分钟;

(3)文火煎制30分钟,煎制出的药液即为治疗口僻的中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石燕3‑5份、龙胆4‑8份、龙齿1‑3份、龙骨2‑6份、龙葵4‑7份、生地2‑5份和仙茅3‑6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口僻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对治疗口僻引起的面部一侧瘫痪,以口眼喁斜等症,效果显著,见效快。

技术研发人员:赵静;覃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焕刚
技术研发日:2017.09.12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