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553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



背景技术:

肝胆系统结石是一种觉见病。肝胆系结石可见于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等部位,但以胆总管和胆囊结石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1、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胆绞痛,常见于上中腹部或者石上腹部产生饱胀感,又是嗳气、嗳酸腹胀、消化不良症状,进食高脂肪食物更加明显,部分病痛无任何症状。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产生除胆绞痛外,常伴有阻塞性黄疸并易引起阻塞性化脓性胆囊炎。3、胆绞痛:当胆结石从胆囊移动至胆囊管或胆总管,或从扩张的胆总管移行至壶腹部时,由于胆囊或胆总管平滑肌扩张或痉挛而产生的胆绞痛。目前,西医通常采用药物缓解,严重的采取手术取石,但效果较为不理想,且治疗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解决了西医通常采用药物缓解,严重的采取手术取石,但效果较为不理想,且治疗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该中药丸剂包括以下质量配比的药材:金钱草30-60g,车前子12-16g,牛膝12-16g,泽泻12-16g,结伏苓12-16g,海金沙20-30g,

川郁草12-16g,鸡内金12-16g,土茵呈12-16g,石韦12-16g,滑石12-16g,甘草3-6g。

优选质量配比为:金钱草30g,车前子12g,牛膝12g,泽泻12g,结伏苓12g,海金沙30g,川郁草12g,鸡内金12g,土茵呈12g,石韦12g,滑石12g,甘草3g。

所述牛膝为事先炒过。

上述中药配方中:金钱草:为报春花料植物过路黄带根全草,性寒,味咸甘、归、肝、肾、胆、膀胱经。功能为清热利湿,通淋消肿。

石韦:为水龙骨科庐山石韦的干燥叶,性温,味苦。功能为利水通淋,清热止血的功效。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根,性寒味甘。功能为利水渗湿,退热。

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石的块体,性寒味淡。功能为清热渗湿,利窍。

鸡肉金:为雉科动物家鸡干燥的砂囊内膜,性平味甘。功能为可消积滞,健脾胃。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性平味苦酸,补肝肾,强筋骨,祛瘀通经,引血下行。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的干燥全草,性寒味甘,功能为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

伏苓:为多孔菌科真菌伏苓干燥菌核,性平味甘淡,功能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海金沙: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子包子,性寒味甘咸,功能为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甘草:为都科植物甘草干燥干茎,性平味甘。功能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主药。

该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炒制牛膝,再将其他上述药材按质量配比分别洗净、烘干加工成细片,加入滑石、海金沙,进行紫外线消毒,混合后方入木桶中加水浸渍,并入蒸汽加热至沸三次后过滤,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第三次0.5小时,将过滤后药液浓缩加入0.3%防腐剂做成浸膏,用火烘干后研磨成60目粉末,加入蜂蜜按常规制药工艺筛制成中药丸剂,每丸1g。

上述筛制中药丸剂的工艺为:1、将制得的60目粉过6号筛得到细粉末备用,漆加辅料,辅料为粘合剂蜂蜜混合均匀。2、在混合料中加水作为湿润剂,制成软料,挤压过筛制成颗粒,再经检验合格,符合筛丸要求的按常规制药工艺筛成1g丸剂,再次检验合格即得到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丸剂使用方法为口服,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每次10g。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优点是解决了西医通常采用药物缓解,严重的采取手术取石,但效果较为不理想,且治疗繁琐的问题,且具有药材易得,加工便利的特点,适合于治疗肝胆系结石,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该中药丸剂包括以下质量配比的药材:金钱草30-60g,车前子12-16g,牛膝12-16g,泽泻12-16g,结伏苓12-16g,海金沙20-30g,川郁草12-16g,鸡内金12-16g,土茵呈12-16g,石韦12-16g,滑石12-16g,甘草3-6g。

优选质量配比为:金钱草30g,车前子12g,牛膝12g,泽泻12g,结伏苓12g,海金沙30g,川郁草12g,鸡内金12g,土茵呈12g,石韦12g,滑石12g,甘草3g。

所述牛膝为事先炒过。

实施例

取牛膝12g炒制,再将金钱草30g,车前子12g,泽泻12g,结伏苓12g,川郁草12g,鸡内金12g,土茵呈12g,石韦12g,甘草3g分别洗净、烘干加工成细片,加入滑石12g、海金沙30g,再进行紫外线消毒,混合后方入木桶中加水浸渍,并入蒸汽加热至沸三次后过滤,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第三次0.5小时,将过滤后药液浓缩加入0.3%防腐剂做成浸膏,用火烘干后研磨成60目粉末,加入蜂蜜按常规制药工艺筛制成中药丸剂,每丸1g。

上述筛制中药丸剂过程为:1、将制得的60目粉过6号筛得到细粉末备用,漆加辅料,辅料为粘合剂蜂蜜混合均匀。2、在混合料中加水作为湿润剂,制成软料,挤压过筛制成颗粒,再经检验合格,符合筛丸要求的按常规制药工艺筛成1g丸剂,再次检验合格即得到中药丸剂成品。

患者服用该中药丸剂,每日3次,一次10g。

病例一:谢某,女,48岁,2011年11月上腹部饱胀、嗳气、饮食不正,经检查为肝内胆管结石,结石为1.3x0.6cm,服用本发明中药丸剂30天,上腹胀痛、嗳气消失,再次检查结石变为多个0.1cm大小,继续服用一月,其肝内胆管结石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二:余某,女,71岁,胸腔胀痛、嗳气、饮食不佳,经查为胆管结石2枚,一枚3.8x2.8cm,另一枚1.8x0.9cm,服用本发明中药丸剂2个月后结石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三:黄某,男,51岁,2011年9月经查为胆结石,服用本发明中药丸剂30天,结石痊愈,至今未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该中药丸剂包括以下质量配比的药材:金钱草30‑60g,车前子12‑16g,牛膝12‑16g,泽泻12‑16g,结伏苓12‑16g,海金沙20‑30g,川郁草12‑16g,鸡内金12‑16g,土茵呈12‑16g,石韦12‑16g,滑石12‑16g,甘草3‑6g;所述牛膝为事先炒过。本发明名治疗肝胆系结石的中药丸剂,药材易得,加工便利,适合于治疗肝胆系结石,疗效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黄会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会金
技术研发日:2017.09.22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