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及制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709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带状疱疹治疗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患侧皮肤开始有烧灼感、疼痛,局部张力增加。继之皮肤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7~10天结痂脱落,多数2~4周愈合。vzv可侵犯面、颈、胸、腰部神经,15%~20%侵犯三叉神经,极少数情况下,可侵犯运动神经,如面神经。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根据所侵犯的神经,疱疹呈特征性的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不超过中线。vzv若侵犯第一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发生面瘫、外耳道耳翼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syndrome或称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随年龄增长,症状也加重,病程延长。有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目前,医学上对于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一般以止痛、缩短病程和防止激发感染为原则,通过注射或表皮涂抹抗生素、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这些药物由于药理明确,成分单一,往往功能单一,效果有限,而且毒副作用大,安全性差,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还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长久损伤,从而达不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本发明用于带状疱疹治疗的中药配方,针对带状疱疹病因病机,清热解毒燥湿,化瘀止痛,疏风透疹,带状疱疹是由肝胆火盛,湿热内蕴,外感邪毒,湿热毒邪凝结伤脉络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根据中医传统用药理论科学搭配,寒热并用,清热解毒燥湿,化瘀止痛,疏风透疹的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栀子8g,龙胆草6g,黄岑8g,车前子8g,板蓝根5g,苍术8g,黄柏8g,泽泻8g,当归尾8g,生地黄16g,柴胡8g,川牛膝8g,甘草5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60分钟,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然后再加第3次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3次滤液,混匀得1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饭后服。

发明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汤剂,选择天然药物,针对带状疱疹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龙胆草大寒大苦,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岑、栀子苦寒泻火;苍术、黄柏清热利湿;板蓝根解毒清热;泽泻、车前子清热化湿;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柴胡引诸药入肝胆经;牛膝引药下行;甘草补中调和诸药,共奏清泻肝火,利湿解毒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汤剂,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栀子8g,龙胆草6g,黄岑8g,车前子8g,板蓝根5g,苍术8g,黄柏8g,泽泻8g,当归尾8g,生地黄16g,柴胡8g,川牛膝8g,甘草5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气滞,在上述组分中加延胡索8g,牛膝5g,川楝子8g。

实施例3:如果患者血瘀,在上述组分中加丹参8g,川芎8g,桃仁8g。

实施例4:如果患者血热,在上述组分中加牡丹皮8g,地骨皮8g,赤芍8g。

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60分钟,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然后再加第3次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3次滤液,混匀得1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饭后服。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带状疱疹护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确诊为带状疱疹患者2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45~82岁,50岁以上占79%;发病部位:腰部皮损发疹:9例,肋间12例,四肢部6例,眼皮损发疹2例。

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①疙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疙,逐渐增多并合为大疙,严重者可为血疤,有继发感染者则为脓疤。②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③剧痛,皮疹消退后可后遗神经痛。

3、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痊愈:疼痛、痒感消失,皮损炎症全退,水疤干涸,无新疹,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疼痛、痒感基本消失,皮损消退≥75%;

有效:疼痛、痒感减轻,≤50%皮损消退<75%;

无效:疼痛、痒感不减轻甚至加剧,皮损减退<50%。

4、治疗结果

治疗效果:本组29例中,显效25例,占86.2%;有效4例,占13.8%;止痛时间最早为1d,最迟为4d,平均2.1d;水疤干涸最快3d,最迟6d,平均4.6d;治疗时间最长7d,最短3d,治愈率达100%。未见局部遗留神经痛或色素沉着。

典型案例:

周某,男,54岁,左侧腰背部带状疱疹,曾使用病毒灵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药治疗,但症状没有改善,患处皮肤呈烧灼样疼痛,衣被触之时疼痛难隐,食欲不振,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为肝胆火盛,湿热蕴结,外受邪毒引发,湿热毒邪凝结,伤及脉络,治则清泻肝火,利湿解毒,服用本发明配方4剂后疱疹干燥脱痂,但尚有疼痛,继服6剂侯疼痛消失,随诊无复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按重量份数是包括以下中药成分:栀子8g,龙胆草6g,黄岑8g,车前子8g,板蓝根5g,苍术8g,黄柏8g,泽泻8g,当归尾8g,生地黄16g,柴胡8g,川牛膝8g,甘草5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60分钟,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然后再加第3次水,煮沸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3次滤液,混匀得1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饭后服。

技术研发人员:咸丰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咸丰艳
技术研发日:2017.09.25
技术公布日:2018.0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