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693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属于医药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春秋季多发,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见,某些局部外伤、部分系统疾病和急、慢性传染病及中毒等为常见促发因素。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系由寒湿邪气侵蚀,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而使皮肤表面出现红疹或水疱并伴有剧烈疼痛,所以确诊后要及时治疗,但西医治疗状疱疹副作用较大,且难以根治。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其特别之处在于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2-5份、黄柏2-5份、雄黄2-5份、金银花3-6份、蛇床子2_4份、冰片1_3份、重楼2-4份;将上述七种中药混合,将其放于容器中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过滤药液,得到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
[0005]进一步,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3份、黄柏3份、雄黄4份、金银花5份、蛇床子3份、冰片2份、重楼3份;将上述七种中药混合,将其放于容器中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过滤药液,得到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
[0006]使用方法:每天用药液擦洗疱疹患处,一日3-5次。
[0007]饮食上忌食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慎食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因其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慎食酸涩收敛之品,如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
[0008]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0009]本发明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的功效,可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修复受损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疼痛得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3份、黄柏3份、雄黄4份、金银花5份、蛇床子3份、冰片2份、重楼3份;将上述七种中药混合,将其放于容器中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过滤药液,得到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
[0012]使用方法:每天用药液擦洗疱疹患处,一日3-5次。
[0013]饮食上忌食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慎食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因其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慎食酸涩收敛之品,如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
[0014]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2份、黄柏2份、雄黄2份、金银花3份、蛇床子2份、冰片1份、重楼2份。
[0015]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5份、黄柏5份、雄黄5份、金银花6份、蛇床子4份、冰片3份、重楼4份。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2-5份、黄柏2-5份、雄黄2-5份、金银花3-6份、蛇床子2_4份、冰片1_3份、重楼2-4份;将上述七种中药混合,将其放于容器中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过滤药液,得到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组成: 黄连3份、黄柏3份、雄黄4份、金银花5份、蛇床子3份、冰片2份、重楼3份;将上述七种中药混合,将其放于容器中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过滤药液,得到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属于医药品技术领域。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其特别之处在于由以下中药组成:黄连2-5份、黄柏2-5份、雄黄2-5份、金银花3-6份、蛇床子2-4份、冰片1-3份、重楼2-4份;将上述七种中药混合,将其放于容器中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过滤药液,得到治疗带状疱疹的外用药。使用方法:每天用药液擦洗疱疹患处,一日三-五次。本发明配方具有活血化瘀、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的功效,可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修复受损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疼痛得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3/36, A61K31/045, A61P31/22, A61K36/896
【公开号】CN105343448
【申请号】CN201410417577
【发明人】邹本鉴
【申请人】邹本鉴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8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