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73050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天然药物组合物,具体设及一种治疗带状瘤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带状瘤疹是由水痘-带状瘤疹病毒化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 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W突然发生、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 瘤疹为特点,疼痛明显,愈后极少复发,传染性很小,带状瘤疹患者不能直接传播带状瘤疹 病毒,但能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水痘流行。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小儿感染 VZV(初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成人表现为带状瘤疹。带状瘤疹感染在成人约占10%~ 20%,但W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
[0003] 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对带状瘤疹的监测显示:65 岁W上年龄人群带状瘤疹发病率逐年升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带状瘤疹的发病与年龄 性别因素密切相关,特别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较大,中国目前早已将带状瘤疹纳入传染病 管理范畴。
[0004] 带状瘤疹的病因如下:
[0005] 水痘-带状瘤疹病因肝火妄动,湿热蕴结,风热外感引发、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 热毒邪搏结,塞滞肌肤、湿热郁蒸,气滞血疲引起带状瘤疹病毒(化ricel la-virus,VZV)。在 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瘤疹,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 神经节或=叉神经节内,不会被体内的抗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诱发带状瘤疹。
[0006] 病毒经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中繁殖,经区域淋己结侵入血循环,扩散在身体各部 位(潜伏期12~17天),全身出现斑丘疹和水瘤,运就是儿童的水痘,此时病毒沉着于上皮样 细胞中,而呼吸道及痘瘤均可为传染源。水痘痊愈后,少数潜伏在神经节细胞中的病毒,可 在若干年之后因某些因素激惹被活化,沿着感觉神经轴移至到神经支配的皮肤黏膜的细胞 内增殖,发生串珠状水瘤疹,并按神经分布形成带状。
[0007] 带状瘤疹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 位有疼痛、烧灼感,=叉神经带状瘤疹可出现牙痛。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瘤疹,约 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叉神经带状瘤疹,约占20%,损害沿=叉神经的=支分布。60 岁W上的老年人,=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患上。
[000引瘤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楠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瘤,逐 渐增多并合为大瘤,严重者可为血瘤,有继发感染则为脈瘤。数日后,瘤浆混浊而吸收,终呈 挪壳,1~2周脱挪,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癒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 常为4~6周,有超过8周者。口腔黏膜的损害,瘤疹多密集,溃瘍面较大,唇、颊、舌、聘的病损 也仅限于单侧。此外,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瘤疹,表现为耳痛、面擁及愈后的 听力障碍,称为Ramsay-化nt综合征。疹后的神经痛持续较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 年W上。
[0009] 带状瘤疹是一种常见病,患侧皮肤开始有烧灼感、疼痛,局部张力增加。继之皮肤 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瘤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瘤,周围有红晕,7~10天结挪脱落, 多数2~4周愈合。VZV可侵犯面、颈、胸、腰部神经,15%~20%侵犯S叉神经,极少数情况 下,可侵犯运动神经,如面神经。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根据所侵犯的神经,瘤疹呈特征 性的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不超过中线。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发生面擁、外耳道耳翼 疼痛、耳部带状瘤疹、口咽部瘤疹、耳鸣、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化nt syndrome或称化nt综合征),有些患者在瘤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 间。
[0010] 带状瘤疹发病机理如下:
[0011 ] 带状瘤疹病毒(化ricella-virus,VZV),现已命名为人瘤疹病毒3型化HV-3),病毒 呈球形,直径150~200nm。病毒衣壳是由162个壳粒排成的对称20面体,外层为脂蛋白包膜, 核屯、为双链DNA。病毒含有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和胸腺喀晚激酶(thymidine kinase),前者为合成DNA所必需,是瘤疹病毒共有,后者仅存在于单纯瘤疹病毒和水痘-带 状瘤疹病毒。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可形成多核巨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对外界抵 抗力弱,不耐热和酸,不能在挪皮中存活,能被乙酸等消毒剂灭活。
[0012] 人是水痘带状瘤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W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烦神经感觉神经节 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瘤,同 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原发的VZV感染可为无症状或表现为水痘 (chickpox,varicella)。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冬末初春好发,口腔可有瘤疹。多数人认为, VZV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个别免疫功能缺陷者除外。VZV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 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 病毒被激活,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 症。VZV感染后的病理表现单纯性瘤疹病毒化SV)相同。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发病的程度有密 切关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面积烧伤及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均易诱发带状 瘤疹。据报道,在30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5%病前患过带状瘤疹,大于同龄人正常发病率的7 倍。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瘤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称。
[0013] 带状瘤疹一般不难诊断,与水痘患者的血象一样,带状瘤疹患者粒细胞总数及中 性粒细胞分类比例正常,组织病理主要变化见于神经及皮肤。与单纯瘤疹一样W细胞变性 为主。患者的神经损害系在一个或数个邻接的背根神经或脑神经节中,由严重的炎症性浸 润开始,扩展至相应的感觉性的脊神经或脑神经,炎症导致被犯神经节内神经细胞的破坏。 变性的改变可从受累的神经节沿感觉神经扩展到皮肤。水痘位于表皮深部,呈多房性,内含 透明浆液,陈旧者有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瘤周围水肿明显,真皮乳头肿胀,毛细血管扩 张。在血管、毛囊及神经周围有多形核白细胞、淋己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在水瘤内上皮细胞 或变性的细胞核中可发现嗜伊红性核内包涵体化ipchuetz小体),尤W气球状细胞核内多 见。在系统性水痘或带状瘤疹中,在不同的器官可发现含核内嗜伊红包涵体的灶性坏死区 域,尤其在肝脏、肾脏、肺和肾上腺,在血管内皮中所见的核内嗜伊红包涵体可作为血行播 散的证据。在被带状瘤疹感染的皮肤阶段中真皮神经网似乎明显减少,运种减少可被考虑 为是由于病毒的存在,因为在水瘤下的真皮中,小神经的神经膜细胞内已证实有嗜伊红的 包涵体,另外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在无髓銷的真皮神经的轴索中已发现病毒成熟粒子,W及 无髓神经纤维的严重破坏。
[0014] 带状瘤疹危害如下:
[0015] 带状瘤疹化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瘤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 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缠腰蛇丹。民间俗称蜘蛛疮,亦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 等。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 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 粒至绿豆大的丘瘤疹,迅速变为水瘤,水瘤透明澄清,瘤壁紧张发亮,瘤周有红晕。数群水瘤 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瘤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瘤吸收干涧、结挪。愈后留有暂 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瘤痕。亦可因瘤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脈感 染。全病程约2~3周。医学对带状瘤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
[0016] 其危害一、并发细菌感染:
[0017] 若带状瘤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 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擁等后遗症。
[0018] 其危害二、瘤疹后后遗神经痛:
[0019] 头部带状瘤疹多在头前部即=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癒痕。 带状瘤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 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0020] 其危害=、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瘍、结膜炎:
[0021] 带状瘤疹可发生在面部=叉神经节段,=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 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W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