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115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具体为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痛经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多因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治疗痛经的西药,但只有暂时的缓解作用,药效不持久,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痛经所带来的疼痛,而且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抗药性和依懒性,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治疗痛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中药来调理。虽然有一些中药对治疗痛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药味数大都很多,少则十种多则二十多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药味数少,且疗效好,治愈率高的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材组成:元胡8-20g,香附5-15g,益母草8-20g,丹参10-20g;

进一步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材放入800毫升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将连同浸泡的水入沙锅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30分钟,将煎好的药液倒出,再加400毫升的温水,大火煮开后,转用小火煮15分钟,倒出煎好的药液,将两次煎好的药液一共取4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一次,饭后温服。

本发明通过30多年的临床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符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具有活血化瘀,痛经止痛,调经消水之功效,本发明的配方中:元胡性温,味辛苦,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益母草味辛苦、凉,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之功效;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

本发明一种治疗痛经的中组合物优点在于:活血祛瘀、痛经止痛,调经消水,药材味数少且均为常用中药,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对于痛经疗效显著,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药效持久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举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元胡12g,香附10g,益母草12g,丹参15g组成;

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材放入800毫升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将连同浸泡的水入沙锅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30分钟,将煎好的药液倒出,再加400毫升的温水,大火煮开后,转用小火煮15分钟,倒出煎好的药液,将两次煎好的药液一共取4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一次,饭后温服。

在月经来前5天至经期的前期服用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应避免寒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冷水洗浴。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元胡10g,香附8g,益母草10g,丹参10g组成;

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材放入800毫升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将连同浸泡的水入沙锅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30分钟,将煎好的药液倒出,再加400毫升的温水,大火煮开后,转用小火煮15分钟,倒出煎好的药液,将两次煎好的药液一共取4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一次,饭后温服。

在月经来前5天至经期的前期服用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应避免寒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冷水洗浴。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元胡15g,香附15g,益母草15g,丹参20g组成;

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材放入800毫升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将连同浸泡的水入沙锅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煮30分钟,将煎好的药液倒出,再加400毫升的温水,大火煮开后,转用小火煮15分钟,倒出煎好的药液,将两次煎好的药液一共取400毫升,分成两份,早晚各一次,饭后温服。

在月经来前5天至经期的前期服用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应避免寒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冷水洗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的原料药材组成:元胡8‑20g,香附5‑15g,益母草8‑20g,丹参10‑20g。本发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调经消水之功效,是在30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运用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疗效好,治愈率高,药味数少,且均为常见药材,制备工艺简单,成本极低,减轻患者负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苟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苟稳
技术研发日:2017.09.28
技术公布日:2017.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