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61142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又称“缠腰火丹”、“围腰蛇”,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易患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其病因主要是肝火妄动,湿热蕴遏为主,风热相搏为诱因。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很容易遗留后遗神经痛,经久难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泻火、佐化湿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本发明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蟾蜍皮8-12份、椿皮10-14份、紫珠叶10-14份、血余炭8-12份、血竭4-8份、儿茶4-8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蟾蜍皮10份、椿皮12份、紫珠叶12份、血余炭10份、血竭6份、儿茶6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蟾蜍皮在瓦片上焙黄,与椿皮、紫珠叶、血余炭、血竭、儿茶混合,粉碎至80-120目制得。

功能:清热泻火、佐化湿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疼、消积利水、生肌敛疮和避免遗留后遗神经痛。

适应症: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皮肤红斑无水泡者,取适量药粉加入适量麻油调成浆,均匀涂敷于皮损部位;水泡簇集者用无菌针刺破水泡,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疮面部位,一天三至四次。用量根据疱疹面积而定。

药理分析:

蟾蜍皮:味辛、性温。解毒散结、杀虫消疳、消积利水、止痛,治疗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外拔内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能够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改善皮肤。

椿皮:性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带、止血、生肌敛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臭椿苦内酯、11-乙酰臭椿苦内酯、臭椿辛内酯,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儿茶:苦、涩,微寒;归肺、心经。收敛止血、生肌敛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多聚糖、鞣酸、儿茶精、槲皮素,有收敛作用,体外实验,能杀死腹水癌细胞,有抑制癌细胞作用。

紫珠叶:苦、涩,凉;归肝、肺、胃经。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常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血余炭:苦,平;归肝、胃经。化瘀止血、利小便、性味平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胱氨酸、脂类,有止血、抗菌作用。

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化瘀止痛、生肌敛疮、消除疼痛、快速收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树胶、树脂80%,含血竭素、安息香酸等,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治疗原则为清热泻火、佐化湿热,其中蟾蜍皮解毒散结、杀虫消疳、消积利水、止痛、外拔内攻,为君药;椿皮与儿茶清热燥湿、活血止血、生肌敛疮以补蟾蜍皮之不足,为臣药;血竭化瘀止痛、生肌敛疮,紫珠叶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肿,两者共同协助蟾蜍皮、椿皮、儿茶更好地发挥消除疼痛、快速收敛之作用,为佐药;血余炭性味平和、化瘀止血,为使药。

疗效判断:

痊愈:皮损消失,无临床症状。

显效:皮损消失70%,仍有轻微的局部瘙痒疼痛感。

有效:皮损消失30%,伴有中度疼痛。

无效:皮损加重,重度疼痛,甚至昼夜不眠。

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病例66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者94岁,最小者6岁,平均年龄50岁;发生在头面部者37例,胸胁部者26例,下肢者3例;痊愈5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列举:

病例1:

患者:苗某,女,94岁,症状:左面部疼痛难忍,火燎刺痛,左颞部有簇集形水泡,基地红晕,水泡光亮。用消毒针刺破水泡局部消毒,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皮损表面,一天四次,连用四天,疮面逐渐干燥、结痂,疼痛逐渐消失,水泡消失,病获痊愈。

病例2:

患者:陶某,男,60岁,症状:皮肤潮红、灼热疼痛、口苦、苔黄、皮损处勿融衣服。用药粉加麻油按照1:1的质量比,调成浆敷于皮损表面,一天三次,连用三天,皮肤潮红消退,疼痛逐渐消失,病获痊愈,无后遗神经痛。

病例3:

患者:徐某,男,28岁,症状:左胳膊外侧出现簇集性疱疹,疼痛难忍,夜不能寐,水疱透亮。用消毒针刺破水泡,局部消毒,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皮损表面,一天四次,连用三天,疮面逐渐干燥、结痂,疼痛逐渐消失,水泡消失,病获痊愈。

病例4:

患者:张某,女,14岁,症状:右侧腋下及后背出现簇集红色斑丘疹,上覆水泡,火燎刺痛,不敢接触皮肤。用消毒针刺破水泡,局部消毒,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皮损表面,一天四次,连用四天,水泡消失,疮面逐渐干燥、结痂,疼痛逐渐消失,病获痊愈。

病例5:

患者:严某,女,31岁,症状:左肋皮肤灼热刺痛、瘙痒难忍,出现数群成片丘疹、水泡,呈带状分布,基底绕以红晕,刺痛难忍,坐卧不安,低热,恶寒,乏力,食欲不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局部消毒,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皮损表面,一天四次,连用三天,疮面逐渐干燥、结痂,疼痛、水泡逐渐消失,病获痊愈。

病例6:

患者:年某,男,25岁,症状:右侧面唇部有成簇水泡,水泡周围基底发红,泡液有的透明,有的混浊,跳痛、刺痛、瘙痒;右眼结膜充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用消毒针刺破水泡局部消毒,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皮损表面,一天四次,连用五天,疮面逐渐干燥、结痂,疼痛、水泡逐渐消失,病获痊愈,无后遗神经痛。

病例7:

患者:徐某,女,55岁,症状:皮肤潮红,有水泡,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呈红栗状,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用消毒针刺破水泡局部消毒,将药粉均匀撒敷于皮损表面,一天三次,连用三天,皮肤潮红消退,疮面逐渐结痂,疼痛、水泡消失,病获痊愈,无后遗神经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诸药结合具有清热泻火、佐化湿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生肌敛疮止痛、避免遗留后遗神经痛的功效。本发明经济实惠、材料易取、配方简单、见效快、效果明显,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有临床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蟾蜍皮10份、椿皮12份、紫珠叶12份、血余炭10份、血竭6份、儿茶6份。

制备方法:

将蟾蜍皮在瓦片上焙黄,与椿皮、紫珠叶、血余炭、血竭、儿茶混合,粉碎至100目制得。

实施例2

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蟾蜍皮8份、椿皮11份、紫珠叶10份、血余炭9份、血竭5份、儿茶4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蟾蜍皮12份、椿皮14份、紫珠叶13份、血余炭11份、血竭8份、儿茶7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蟾蜍皮11份、椿皮10份、紫珠叶14份、血余炭10份、血竭7份、儿茶5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所述的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蟾蜍皮10份、椿皮12份、紫珠叶10份、血余炭9份、血竭8份、儿茶6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