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113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血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创伤包括皮肤破损、血管及神经断裂、骨折等,出血非常常见,其中肉眼可见的叫外出血,只要不是大动脉出血,得救的机会就不较多,内出血不易判断,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伤者会休克、疼痛。

常见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四种:压、包、塞、捆;目前现有的云南白药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咳血便血以及皮肤感染等病症。它可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治疗,并已被制成散剂、胶囊、气雾剂、膏剂、酊水剂、创可贴等多种剂型,但注意云南白药不可直接撒在伤口上止血,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遇到外伤出血时,常常将云南白药敷在伤口上止血,但是殊不知,这样处理,往往会造成伤口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血中药,其特征是,它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大蓟10-15g,地榆10-25g,地黄10-18g,地锦草8-10g,竹节参10-14g,血余炭8-12g,血竭15-18g,龙眼核2-6g,鸡骨草10-1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止血中药止血效果显著,可内服和外敷,还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节约后续的宝贵的治疗时机,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种止血中药,其特征是,它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大蓟10-15g,地榆10-25g,地黄10-18g,地锦草8-10g,竹节参10-14g,血余炭8-12g,血竭15-18g,龙眼核2-6g,鸡骨草10-15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止血中药止血效果显著,可内服和外敷,还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节约后续的宝贵的治疗时机,使用方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血中药,它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大蓟10‑15g,地榆10‑25g,地黄10‑18g,地锦草8‑10g,竹节参10‑14g,血余炭8‑12g,血竭15‑18g,龙眼核2‑6g,鸡骨草10‑15g;本发明的止血中药止血效果显著,可内服和外敷,还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节约后续的宝贵的治疗时机,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冒新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如皋南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8.21
技术公布日:2017.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