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0214发布日期:2019-02-26 19:2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上难于治愈的疾病之一,它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人们身体内所有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增长和分化可满足身体需要,这种有序的过程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当身体内细胞发生突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这些额外的大量细胞就形成肿瘤,形成癌症。恶性肿瘤的细胞能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而且,癌细胞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这就是癌症如何从原发的部位到其它器官形成新的肿瘤,这个过程就叫癌症转移,多数癌症是根据他们起始的器官或细胞类型来命名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liver,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农村中仅次于胃癌。对于肝癌的治疗,就目前的治疗水平而言,其诊断已不是问题,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和各种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fp和超声显像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能够在无症状和体征的亚临床期做出诊断。但是肝癌的治疗却非常困难,由于现今还没有研制出如广谱抗菌素那样能普遍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所以对肝癌患者的治疗,仍是先进行手术切除,然后再通过放射疗法或者化学疗法杀灭癌细胞。但这两种方法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灭正常的健康细胞,致使癌症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根治性切除后易导致癌症的复发,而且治疗的价格昂贵、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承担。近十年来国内外的资料表明,单纯依靠外科手段来提高肝癌的治愈率、降低手术后复发率,已处于较为困难的阶段,探讨非手术治疗是当前提高癌症疗效的一个重要途径。技术实现要素: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术治疗肝癌治愈率较低、复发率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生黄芪20-40重量份、桑寄生20-40重量份、马鞭草10-15重量份和熊胆粉0.5-2重量份。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生黄芪30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马鞭草12重量份和熊胆粉1重量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还包括半枝莲10-20重量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还包括半枝莲15重量份。本发明还公开了由所述的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中药组合物,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的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所述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合剂、滴丸剂、丸剂、胶囊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所述的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制剂的方法,包括取选定量的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或者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和马鞭草混匀的步骤,并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优选的,所述的制备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或者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和马鞭草混匀,加入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更优的,所述的制备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制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或者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和马鞭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2-4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更优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煎煮步骤具体为每次加入药物总量1-2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2次。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药物组合物,以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或者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和马鞭草为原料药,其中,生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内热消渴等症;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等症;马鞭草,味苦、性凉,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等症;熊胆粉,具有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外治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症;半枝莲,味辛、微腥,性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主治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症;外用治痛疖疗,跌打肿痛等症。中医理论认为虚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机,因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并最终形成肿瘤。临床实践也充分证明扶正培本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对于某些肿瘤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本发明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药物组合物,利用各原料药之间君臣佐使的严格配比,具有扶正培本、益气补肾、利湿解毒和活血散结之功效。药理实验显示,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可有效抑制肿瘤增长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充分发挥了对肝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有效用于肝癌的治疗作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hepg2细胞用药(供试药物1)前后的细胞形态对比图;图2为hepg2细胞用药(供试药物2)前后的细胞形态对比图;图3为hepg2肝癌细胞系的成瘤及抑瘤检测结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颗粒剂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颗粒剂的原料药组成为:生黄芪20g、桑寄生40g,马鞭草10g和熊胆粉2g。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2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颗粒剂。实施例2片剂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片剂的原料药组成为:生黄芪40g、桑寄生20g,马鞭草15g和熊胆粉0.5g。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4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片剂。实施例3颗粒剂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颗粒剂的原料药组成为:生黄芪30g、桑寄生30g以及马鞭草12g和熊胆粉1g。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生黄芪、桑寄生、马鞭草和熊胆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3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颗粒剂。实施例4胶囊剂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胶囊剂的原料药组成为:半枝莲10g、熊胆粉2g、生黄芪20g、桑寄生40g,以及马鞭草10g。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和马鞭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2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胶囊剂。实施例5合剂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合剂的原料药组成为:半枝莲20g、熊胆粉0.5g、生黄芪40g、桑寄生20g,以及马鞭草15g。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以及马鞭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4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合剂。实施例6丸剂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丸剂的原料药组成为:半枝莲15g、熊胆粉1g、生黄芪30g、桑寄生30g,以及马鞭草12g。本实施例所述防治肝癌前病变及肝癌的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选定量的半枝莲、熊胆粉、生黄芪、桑寄生和马鞭草混匀,加入占药物总量3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并浓缩至清膏,备用;(2)取所得清膏添加常规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丸剂。实验例一、实验试剂与仪器1.实验主要试剂试剂名称厂家及货号rpmi1640mediumgibcocat.no.11875-093dmem,highglucosegibcocat.no.11965-092memα,nucleosidesgibcocat.no.12571-063ebss,calcium,magnesium,phenolredgibcocat.no.24010-043胎牛血清(fbs)gibcocat.no.12664-025mtt检测试剂盒gibcocat.no.v13154dmsosigmacat.no.d45400.25%胰酶锐尔康生物cat.no.rek301210mmpbs(细胞培养基,无菌)锐尔康生物cat.no.rek3013裸鼠北京维通利华2.实验主要仪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厂家二氧化碳培养箱mco-15ac型sanyo倒置显微镜xds-2b型重庆光电超净台sw-cj-1d型江苏通净离心机centrifuge5415deppendorf酶标仪multiskan3thermo层流柜苏杭二、实验方法1、供试药物供试药物1:取生黄芪30g、桑寄生30g以及马鞭草12g和熊胆粉1g,混匀并加入占药物总量3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供试药物2:取半枝莲15g、熊胆粉1g、生黄芪30g、桑寄生30g,以及马鞭草12g,混匀并加入占药物总量3重量倍量的水进行煎煮提取,收集煎煮液。2、细胞培养及收集2.1细胞复苏42℃水浴在1min内快速溶解冻存细胞,放置于t-25培养瓶培养。2.2细胞日常维护(1)将细胞原生长培养基弃掉,用无血清培养基清洗2次;(2)加入0.25%胰酶,1ml/t-25,以盖住细胞容器底部为准,37℃孵育1-3min;(3)加入5ml生长培养基,重悬细胞,对细胞进行计数,1000rpm离心5min;(4)弃上清,细胞沉淀可进行冻存、用于药物筛选或收集细胞。各种肝癌细胞系对应生长培养基如下表1。表1各种肝癌细胞系对应生长培养基3、药物对正常肝细胞的无毒浓度筛选(1)将l02细胞原培养液弃掉,用0.25%胰酶37℃消化细胞2min后,加入生长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5×104个/ml;(2)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内,100ul/孔,继续培养24h;(3)更换无血清培养,同步化24h;(4)用不同浓度供试药物(浓度为10%、2%、0.4%、0.08%、0.016%)作用细胞48h;(5)48h后弃原有培养基,加入100ul培养基和10ulmtt,37℃反应4h;(6)弃培养基,加入100ul10%sds溶解细胞,570nm下读取吸光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筛选出a对正常肝细胞的无毒浓度;细胞抑制率=(对照od值-实验组od值)/对照od值×100%。4、药物对正常细胞无毒浓度下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检测(1)将所有肝癌细胞原培养液弃掉,用0.25%胰酶37℃消化细胞2min后,加入生长培养基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5×106个/ml;(2)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内,100ul/孔,继续培养24h;(3)更换无血清培养,同步化24h;(4)用方法上述3项中方法筛选获得的无毒浓度作用肝癌细胞48h;(5)弃原有培养基,加入100ul培养基和10ulmtt,37℃反应4h;(6)弃培养基,加入100ul10%sds溶解细胞,570nm下读取吸光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观察对各种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每次3孔重复,至少重复3次;细胞抑制率=(对照od值-实验组od值)/对照od值×100%。5、细胞收集、接种(1)将hepg2细胞原生长培养基弃掉,用无血清培养基清洗2次;(2)加入0.25%胰酶,1ml/t-25,以盖住细胞容器底部为准,37℃孵育1-3min;(3)加入5ml生长培养基,重悬细胞,对细胞进行计数,1000rpm离心5min;(4)弃上清,用10mmpbs洗涤细胞两次,每次1000rpm离心5min;(5)用10mmpbs调整细胞密度为5×107个/ml;(6)按5×106个/0.1ml/只的量接种于b/c裸鼠腋下;(7)接种7-10天后,肉眼可见的肿瘤时,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按1.0ml/只/天灌胃a药;对照组,按1.0ml/只/天灌胃10mm无菌pbs;(8)经18天的持续灌胃后,对比观察两组腋下肿瘤组织肿瘤、大小,确认a药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三、实验结果1、正常肝细胞无毒浓度摸索结果按照上述方法检测正常肝细胞无毒浓度结果,供试药物1和供试药物2检测正常肝细胞无毒浓度的结果分别见下表2和3。表2供试药物1正常肝细胞无毒浓度摸索结果表3供试药物2正常肝细胞无毒浓度摸索结果2、肝癌细胞抑制效果检测结果按照上述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抑制效果,供试药物1和供试药物2检测肝癌细胞抑制效果的结果分别见下表4和5。表4供试药物1肝癌细胞抑制效果检测结果表5供试药物2肝癌细胞抑制效果检测结果对hepg2细胞在供试药物1和2作用前后的细胞形态进行拍照(×400),观察中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细胞形态结果分别见图1和2。3、裸鼠成瘤及抑瘤结果选择hepg2细胞进行成瘤、抑瘤效果检测,hepg2细胞的成瘤情况(未用药干预,作为对比模型组)及用药情况(分别给予供试药物1和供试药物2)检测结果见图3。可见,中药用药组(供试药物1和供试药物2)肿瘤明显被抑制。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