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1903发布日期:2019-02-19 18:41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治疗皮肤瘙痒疾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亲肤止痒酊外用药。
背景技术
:目前供人们治疗体癣及皮肤瘙痒使用的药品,品种繁多,效果良好,但其治疗功能单一,治疗范围局限于某一种皮肤癣症及皮肤瘙痒症。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就必须选择针对某种皮肤癣症及皮肤瘙痒症的药品来进行治疗,制造一种既能治疗各种体癣,又能治疗各种皮肤瘙痒症的止痒酊喷剂来满足人们治疗的需求。另外,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是皮肤病常见的病症,由瘙痒引发的搔抓,使皮肤增殖变厚,对皮肤的感觉神经形成刺激,使瘙痒加重,形成愈痒愈抓,加剧原有皮肤病情,扩大皮损范围,加速病变过程。治疗瘙痒的特效药物很少,并且多数为含有激素的西药,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和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的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该止痒酊擦剂选用利于杀菌消毒的中药为原料,具有泻火解毒、凉血消肿、增强抗真菌活性,显著抗霉菌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皮肤瘙痒疾病的治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止痒酊擦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桂皮40~50份、大黄40~50份、苦参30~40份、白鲜皮30~40份、黄柏30~40份、苦楝皮30~40份、百部40~50份、地肤子30~40份、黄精30~40份、川椒30~40份、蛇床子30~40份、紫草30~40份、苯甲酸0.5~1份、水杨酸0.5~1份、石炭酸0.3~0.5份、雷锁辛0.5~1份、樟脑0.5~1份、薄荷脑0.5~1份、冰片0.5~1份、甘油3~5份、庆大霉素1~2份、洁霉素1~2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止痒酊擦剂中,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桂皮45份、大黄45份、苦参35份、白鲜皮35份、黄柏35份、苦楝皮35份、百部45份、地肤子35份、黄精30份、川椒32份、蛇床子35份、紫草35份、苯甲酸0.6份、水杨酸0.6份、石炭酸0.4份、雷琐辛0.8份、樟脑0.6份、薄荷脑0.8份、冰片0.6份、甘油4份、庆大霉素1.6份、洁霉素1.2份。一种止痒酊擦剂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中药: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桂皮40~50份、大黄40~50份、苦参30~40份、白鲜皮30~40份、黄柏30~40份、苦楝皮30~40份、百部40~50份、地肤子30~40份、黄精30~40份、川椒30~40份、蛇床子30~40份、紫草30~40份,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料;(2)第一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75%~95%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1)称取的中药中,密封浸泡处理72小时,过滤,得第一提取液备用;(3)第二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75%~95%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2)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密封浸泡处理24小时,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备用;(4)混合去渣: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提取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第一提取液中,摇晃、混合均匀、过滤去渣,备用;(5)称取物料: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苯甲酸0.5~1份、水杨酸0.5~1份、石炭酸0.3~0.5份、雷锁辛0.5~1份、樟脑0.5~1份、薄荷脑0.5~1份、冰片0.5~1份、甘油3~5份、庆大霉素1~2份、洁霉素1~2份;(6)溶解混合:将步骤(5)称取的苯甲酸、水杨酸和石炭酸溶于步骤(4)所得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并加入甘油稀释溶解,静置24小时后抽取上清液;(7)分瓶灌装:将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加入液体定量灌装机中,并按照10~30ml包装规格进行分瓶灌装。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止痒酊擦剂的制作方法中,步骤(1)分别称取以下重要份数的组份:桂皮40~50份、大黄40~50份、苦参30~40份、白鲜皮30~40份、黄柏30~40份、苦楝皮30~40份、百部40~50份、地肤子30~40份、黄精30~40份、川椒30~40份、蛇床子30~40份、紫草30~40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止痒酊擦剂的制作方法中,步骤(6)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苯甲酸0.5~1份、水杨酸0.5~1份、石炭酸0.3~0.5份、雷锁辛0.5~1份、樟脑0.5~1份、薄荷脑0.5~1份、冰片0.5~1份、甘油3~5份、庆大霉素1~2份、洁霉素1~2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止痒酊擦剂的制作方法中,步骤(6)和步骤(7)之间包括以下步骤:待使用所述止痒酊擦剂前,将步骤(5)得到的樟脑、薄荷脑、冰片、庆大霉素和洁霉素共同加入到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樟脑、薄荷脑、冰片、庆大霉素等物质药效不稳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药效性会相应的降低。因此,我们选择,在使用该止痒酊擦剂之前,在所得的上清液中再加入以上物质,以保留药效性。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止痒酊擦剂的制作方法中,各种中药的药效为:桂皮:不仅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令人食欲大增;而且在菜肴中适量添加桂皮,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因年老而引起的ii型糖尿病;并且桂皮中含有苯丙烯酸类化合物,对前列腺增生有治疗作用。大黄: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苦参: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另外,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以及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白鲜皮:具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1:4的水浸液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苦楝皮:用于蛔虫病、蛲虫病和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百部:温润肺气、止咳、杀虫。可治疗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和老年咳喘,以及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和湿疹。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和阴部湿痒。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其中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不仅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还用于脾胃虚弱。既补脾阴,又益脾气,用于肾虚精亏得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川椒:功能魏行水消肿;主治胸腹胀满、小便不利、肤肿。蛇床子:具有抗真菌作用,其中的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和异虎耳草素体外试验对发癣菌的须发癣菌有强的活性;并且其中的花椒毒酚具有显著的抗霉菌作用。紫草:是一种中药材,性味甘、咸,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等功效。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首先选用利于杀菌消毒的中药为原料,具有泻火解毒、凉血消肿、增强抗真菌活性,显著抗霉菌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皮肤瘙痒疾病的治疗;其次,直接将中药粉碎至粉料,通过酒精提取得到混合液,加入试剂(苯甲酸、水杨酸、樟脑、薄荷脑、雷锁辛、石炭酸等物料)溶解混合,并取上清液分瓶灌装得到该止痒酊擦剂,不仅操作步骤简单、原料成本低,而且其中的工艺参数和原料成份配比是发明人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大量试验总结而得,具有真实可靠性,以保证所制备的止痒酊擦剂疗效显著;然后,通过选用苯甲酸与水杨酸联合,可以治疗成人皮肤真菌病,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疾病;并且其中添加的樟脑、薄荷脑和冰片,既可作为该止痒酊擦剂的赋香剂,又具有消肿止痛、清凉止痒的功效;以及添加的甘油能够与水以任何比例溶解,低浓度丙三醇溶液被用作润滑油对皮肤进行滋润;另外,添加的庆大霉素和洁霉素属于抑菌剂,能够在酸性溶液中,缓缓分解产生甲醛以起到对病变皮肤杀菌消毒作用;最后,由本发明制备而得的止痒酊擦剂不仅用于治疗湿疹、痒疹,而且对叮咬性、神经性和脂溢性皮炎有显著疗效,并且可应用于并菌类皮肤病和真菌类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本发明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于一体,通过选用利于杀菌消毒的中药为原料,不仅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而且添加其中的苯甲酸、水杨酸、樟脑、庆大霉素和洁霉素等物料能够显著增强该止痒酊擦剂的疗效,可广泛应用于皮肤瘙痒疾病的治疗,极具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止痒酊擦剂及其制作方法,该止痒酊擦剂选用利于杀菌消毒的中药为原料,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皮肤瘙痒疾病的治疗,极具市场应用与推广价值。实施例一(1)称取中药: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桂皮45份、大黄45份、苦参35份、白鲜皮35份、黄柏35份、苦楝皮35份、百部45份、地肤子35份、黄精30份、川椒32份、蛇床子35份、紫草35份,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料;(2)第一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75%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1)称取的中药中,密封浸泡处理72小时,过滤,得第一提取液备用;(3)第二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75%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2)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密封浸泡处理24小时,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备用;(4)混合去渣: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提取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第一提取液中,摇晃、混合均匀、过滤去渣,备用;(5)称取物料: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苯甲酸0.6份、水杨酸0.6份、石炭酸0.4份、雷锁辛0.8份、樟脑0.6份、薄荷脑0.8份、冰片0.6份、甘油4份、庆大霉素1.6份、洁霉素1.2份;(6)溶解混合:将步骤(5)称取的苯甲酸、水杨酸、石炭酸和雷锁辛溶于步骤(4)所得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并加入甘油稀释溶解,静置24小时后抽取上清液;(7)分瓶灌装:将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加入液体定量灌装机中,并按照10~30ml包装规格进行分瓶灌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6)和步骤(7)之间包括以下步骤:待使用所述止痒酊擦剂前,将步骤(5)得到的樟脑、薄荷脑、冰片、庆大霉素和洁霉素共同加入到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实施例二(1)称取中药: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桂皮48份、大黄48份、苦参38份、白鲜皮38份、黄柏38份、苦楝皮38份、百部48份、地肤子38份、黄精38份、川椒38份、蛇床子38份、紫草38份,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料;(2)第一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85%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1)称取的中药中,密封浸泡处理72小时,过滤,得第一提取液备用;(3)第二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85%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2)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密封浸泡处理24小时,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备用;(4)混合去渣: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提取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第一提取液中,摇晃、混合均匀、过滤去渣,备用;(5)称取物料: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苯甲酸0.5份、水杨酸0.5份、石炭酸0.3份、雷锁辛0.5份、樟脑0.5份、薄荷脑0.5份、冰片0.5份、甘油3份、庆大霉素1.6份、洁霉素1.2份;(6)溶解混合:将步骤(5)称取的苯甲酸、水杨酸、石炭酸和雷锁辛溶于步骤(4)所得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并加入甘油稀释溶解,静置24小时后抽取上清液;(7)分瓶灌装:将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加入液体定量灌装机中,并按照10~30ml包装规格进行分瓶灌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6)和步骤(7)之间包括以下步骤:待使用所述止痒酊擦剂前,将步骤(5)得到的樟脑、薄荷脑、冰片、庆大霉素和洁霉素共同加入到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实施例三(1)称取中药: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桂皮46份、大黄45份、苦参34份、白鲜皮35份、黄柏38份、苦楝皮34份、百部45份、地肤子32份、黄精35份、川椒34份、蛇床子35份、紫草35份,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料;(2)第一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90%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1)称取的中药中,密封浸泡处理72小时,过滤,得第一提取液备用;(3)第二次酒精提取:量取2500ml、纯度为90%的酒精,将所述酒精倒入体积比为2:1的水中,混合均匀得到酒精稀溶液,并将所述酒精稀溶液倒入经步骤(2)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密封浸泡处理24小时,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备用;(4)混合去渣:将步骤(3)得到的第二提取液加入到步骤(2)得到的第一提取液中,摇晃、混合均匀、过滤去渣,备用;(5)称取物料:分别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苯甲酸0.8份、水杨酸0.8份、石炭酸0.4份、雷锁辛0.6份、樟脑0.5份、薄荷脑0.8份、冰片0.6份、甘油5份、庆大霉素1.6份、洁霉素1.2份;(6)溶解混合:将步骤(5)称取的苯甲酸、水杨酸、石炭酸和雷锁辛溶于步骤(4)所得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并加入甘油稀释溶解,静置24小时后抽取上清液;(7)分瓶灌装:将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加入液体定量灌装机中,并按照10~30ml包装规格进行分瓶灌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6)和步骤(7)之间包括以下步骤:待使用所述止痒酊擦剂前,将步骤(5)得到的樟脑、薄荷脑、冰片、庆大霉素和洁霉素共同加入到经步骤(6)抽取所得的上清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试验方法:(1)病例的选择标准:选择具有明显瘙痒症状的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观察60例,包括男45例,女15例。年龄于18~45岁之间,病程约为1~2年。(2)止痒效果评定方法:1、止痒效果观察指标:(1)瘙痒程度:轻度为可引起搔抓,抑或克制不搔抓;中度为引起搔抓,影响工作和学习;重度为瘙痒难忍,引起剧烈搔抓,影响睡眠。(2)瘙痒持续时间和频度:轻度为一过性;中度为持续时间小于2分钟,发作不频繁;重度为持续时间大于2分钟,发作频繁。2、止痒效果评定标准:采用计分法。以上观察指标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如无记0分。以治疗前积分之和,减去治疗后积分之和,除以观察项目数(0分项目不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2为优,小于2而大于1为良,小于或等于1而大于0为中,小于或等于0为差。以优与良之和计算有效率,中与差之和计算无效率。(3)观察方法:(1)单用本发明的止痒酊擦剂60例,用药前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价,用计分法记录,要求患者持续用药1周,停药3天后复诊判定止痒效果。(2)安全性观察:记录副作用,必要时停用该药。(4)结果60例止痒效果观察结果参见表1:表160例止痒效果观察例(%)病名例数优良中差总有效无效皮肤瘙痒症2520(80.3)3(12.8)2(6.9)0(0)23(93.1)2(6.9)神经性皮炎159(63.2)5(33.0)1(9.8)0(0)14(96.2)1(9.8)慢性湿疹2015(75.9)3(16.9)2(5.4)0(1.8)18(92.8)2(7.2)合计6044(73.4)11(21.7)5(8.3)0(0.6)55(92)5(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止痒酊擦剂对三种具有明显瘙痒症状的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进行了止痒效果观察,临床验证总有效率92%,无效率为8%。在全部治疗观察中,无发现有毒副作用的发生。临床应用显示其功效是祛风活血、润肤止痒,它是一种外用擦剂,使用时将药剂擦涂到痒处,其日可擦涂数次。止痒酊擦剂的显著特点是能快速止痒,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使用方便。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