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1869发布日期:2019-02-19 18:4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运动量逐渐减少,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剧增;在伴随的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大幅度上升,占糖尿病患者的10%-20%。糖尿病足由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作用所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累部位可深及骨及关节,最终导致足部的坏死,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足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20倍,而其中85%的是由小溃疡处理不佳继发感染,然而在国内外还没有肯定疗效的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和软膏,治疗方法主要是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当出现明显感染至溃疡至坏疽时,就没有可靠的药物作为选择,导致最终截肢。在对住院费用分析后发现,有糖尿病足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比无糖尿病足的患者要高89%;目前现代医学针对不同原因所致的糖尿病足溃疡采用药物、手术、局部清创、新型敷料等手段治疗,这些治疗手段依旧不能够解决创面难于愈合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针对糖尿病足的病情发展,提供不同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一直讲究的是辨证施治,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对症下药,而糖尿病足患者,在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病情的发展,本发明着重从口服与外用并举,轻度与中、重度区分,在改善患者整体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局部用药,达到祛除没有溃烂局部的瘀点瘀斑,减轻溃烂处创面疼痛之苦,促进坏死溃疡、坏疽腐烂组织液化溶解,与正常组织逐渐逐层分离脱落,协助正常健康组织从创面底层深层边缘逐渐向表面向中心逐层生长,最后覆盖创面,恢复或接近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三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进行搭配组成:

第一组中药,口服制剂,由黄芪100g,白芍10g,仙鹤草50g按重量份比例组成;

第二组中药,早期局部皮肤瘀点、瘀斑、疼痛、未溃烂处外敷中药水煎制剂,由生川乌15g,吴茱萸18g,艾叶18g,海桐皮18g,续断12g,独活12g,羌活12g,防风12g,川红花8g,当归尾8g,荆芥8g,细辛6g按重量份比例组成;

第三组中药:中晚期局部皮肤出现溃烂,和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的外敷中药软膏制剂,由龙血竭40g,当归100g,紫草40g,三七40g,黄连60g,重楼40g,白及50g,白蔹50g,白薇50g,虎杖50g,牛蒡子50g,丹参50,菝葜45g,栀子50g,白芷40g,冰片30g,甘草80g,蜂蜡1000g,麻油8公斤,按重量份比例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制备:

第一组中药:先将白芍10g,仙鹤草50g,用陶瓷药罐加水1000毫升,煎熬半小时后,将药渣过滤,将黄芪100g加入药液中煎熬,一天根据情况加水煎熬当茶饮。

第二组中药:生川乌15g,吴茱萸18g,艾叶18g,海桐皮18g,续断12g,独活12g,羌活12g,防风12g,川红花8g,当归尾8g,荆芥8g,细辛6g按重量份比例备齐,加水煎熬浓缩至2000毫升,冷却到50度左右再加入米酒30g,米醋30克。注意外用药不可与内服药同锅煎熬。

第三组中药:

a将当归100g,紫草40g,三七40g,黄连60g,重楼40g,白及50g,白蔹50g,白薇50g,虎杖50g,牛蒡子50g,丹参50,菝葜45g,栀子50g,白芷40g,甘草80g按照重量份打成粗粉,用麻油8公斤浸泡72小时。

b将龙血竭40g,冰片30g,分别打成细粉密封备用。

c将浸泡后的中药与麻油加温到沸腾后持续30分钟,停30分钟再加温沸腾30分钟,冷却后用多层无菌纱布过滤去掉药渣。

d将上述药油加入蜂蜡1000g,使其溶化,然后再加入龙血竭细粉,冰片细粉,分装备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具体实施,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其体征在于由三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进行搭配组成:

第一组中药,口服制剂,由黄芪100g,白芍10g,仙鹤草50g按重量份比例组成;

第二组中药,早期局部皮肤瘀点瘀斑疼痛未溃烂的外敷中药水煎制剂,由生川乌15g,吴茱萸18g,艾叶18g,海桐皮18g,续断12g,独活12g,羌活12g,防风12g,川红花8g,当归尾8g,荆芥8g,细辛6g按重量份比例组成;

第三组中药:中晚期局部皮肤出现溃烂,和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的外敷中药软膏制剂,由龙血竭40g,当归100g,紫草40g,三七40g,黄连60g,重楼40g,白及50g,白蔹50g,白薇50g,虎杖50g,牛蒡子50g,丹参50,菝葜45g,栀子50g,白芷40g,冰片30g,甘草80g,蜂蜡1000g,麻油8公斤,按重量份比例组成。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组中药:先将白芍10g,仙鹤草50g,用陶瓷药罐加水1000毫升,煎熬半小时后,将药渣过滤,将黄芪100g加入药液中煎熬,一天根据情况加水煎熬当茶饮;

第二组中药:生川乌15g,吴茱萸18g,艾叶18g,海桐皮18g,续断12g,独活12g,羌活12g,防风12g,川红花8g,当归尾8g,荆芥8g,细辛6g按重量份比例备齐,加水煎熬浓缩至2000毫升,冷却到50度左右再加入米酒30g,米醋30克。注意外用药不可与内服药同锅煎熬;

第三组中药:

a将当归100g,紫草40g,三七40g,黄连60g,重楼40g,白及50g,白蔹50g,白薇50g,虎杖50g,牛蒡子50g,丹参50,菝葜45g,栀子50g,白芷40g,甘草80g按照重量份打成粗粉,用麻油8公斤浸泡72小时;

b将龙血竭40g,冰片30g,分别打成细粉密封备用;

c将浸泡后的中药与麻油加温到沸腾后持续30分钟,停30分钟再加温沸腾30分钟,冷却后用多层无菌纱布过滤去掉药渣;

d将上述药油加入蜂蜡1000g,使其溶化,然后再加入龙血竭细粉,冰片细粉,分装备用。

辨证运用:本发明根据糖尿病患者足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用药。首先,只要是糖尿病足,不管是开始出现局部的瘀点瘀斑疼痛,还是出现皮肤溃烂,以及深浅大小程度不同的溃疡,都要把第一组中药,口服制剂,由黄芪100g,白芍10g,仙鹤草50g按重量份比例组成备好,将白芍10g,仙鹤草50g用陶瓷药罐加水1000毫升,煎熬半小时后,将药渣过滤,将黄芪100g加入药液中煎熬,一天根据情况加水煎熬当茶饮。

患者只是出现下肢局部发黑,瘀点瘀斑,疼痛,没有出现溃烂时,则在用第一组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运用第二组中药,生川乌15g,吴茱萸18g,艾叶18g,海桐皮18g,续断12g,独活12g,羌活12g,防风12g,川红花8g,当归尾8g,荆芥8g,细辛6g按重量份比例备齐,加水煎熬浓缩至2000毫升,冷却到50度左右再加入米酒30g,米醋30克,用毛巾或者纱布蘸药液外敷,可以快速改善局部的血循环状态,让患者局部瘀点瘀斑疼痛消失。

患者出现深浅大小不一的各种溃烂以及经久不愈的溃疡,则在第一组中药内服的基础上,用龙血竭40g,当归100g,紫草40g,三七40g,黄连60g,重楼40g,白及50g,白蔹50g,白薇50g,虎杖50g,牛蒡子50g,丹参50,菝葜45g,栀子50g,白芷40g,冰片30g,甘草80g,蜂蜡1000g,麻油8公斤,按重量份比例做成软膏外敷。可以让局部溃烂逐渐愈合,经久不愈的溃疡慢慢愈合。

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针对糖尿病足发病特点,依据中国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用药原则,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祖传用药方法,最终确定了本发明的配方,配方中各药物原料的功效如下:

黄芪:味甘,气平,归胃、肺经;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是治疗慢性疮疡的首选药物。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阴止汗。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味涩、收敛、而性平;功效:健脾补虚,用于脱力劳伤证。本品有补虚强壮之功,还用于疮疖痈肿,有解毒消肿之功,对慢性溃疡作用非常明显。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并有调整心率、降低血糖等功效。

以上三药本发明组成第一组药物口服。

生川乌:辛,苦,大热,大毒,归心、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经络,利关节。

吴茱萸:性温,辛,苦,归肝、脾、胃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艾叶:辛,温,苦,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海桐皮:苦,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续断:微温,苦,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断,治崩漏。

独活:微温,辛,苦,归肾、膀胱经;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羌活:温,辛,苦,气香烈,归膀胱、肾经;功效:祛风湿,暖筋骨,散寒解表,止痛。

防风:微温,辛,甘,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解痉。

川红花:辛,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当归尾:甘,辛,温,归心、肝、脾经;功效:破血祛瘀。

荆芥:辛,微温,气香,归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肝、膀胱经;功效:散寒解表,祛风胜湿,暖筋骨止痛。

以上十二味药本发明组成第二组外用药,煎剂用于外敷。

龙血竭:性平,味甘,咸;归心、肝经;功效: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当归:甘,辛,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透疹解毒。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祛瘀止血,消炎止痛。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重楼:苦,微寒,小毒,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强筋健骨。

白薇:苦,咸,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凉血。

白蔹:苦,辛,微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止痛,散结。

虎杖:苦,寒,归肝、肺、胆经;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祛痰,活血行瘀。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安神宁心。

菝葜: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清热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白芷: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祛风热,止痛,消肿排脓,燥湿。

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肝经。功效:通窍散火,明目止痛。

甘草:味甘,气平,性缓,归心、肺、胃、脾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调和中州及诸药。

以上十七味药,按照比例组成本发明的第三组外用药,加入蜂蜡和麻油制成膏剂外用。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需要进行如下配套治疗:

(1)控制好患者的血糖:当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会加重局部血循环障碍,也会严重影响到糖尿病足的恢复,为了加快病情改善和局部溃疡的愈合,通过糖尿病调理的“六驾马车”进行规范、全程、足量、系统、科学化管理,把血糖水平稳定在合适的范围内。

(2)局部治疗:针对阳性溃疡和阴性溃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阳性溃疡,局部红肿热痛,要适当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而对阴性溃疡采用本发明的药物直接辨证进行治疗。

(3)针对局部没有溃烂的糖尿病足部分,用本发明的第二组处方,煎熬成汤剂后局部外敷,每天四到六小时,用毛巾或者纱布局部敷贴。冬天注意局部保暖,千万不要受到冻伤,必要时用烘箱。热天注意气温太高,要进空调房恒温或者缩短外敷时间。

(4)对局部溃烂或者长期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用软膏外涂溃疡2-3mm后,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清洗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组合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用于临床实施案例:

本发明是发明人家传密方,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特举2例病例如下:

患者李xx,男,73岁,2016年3月,因为糖尿病足右下肢足底形成慢性溃疡,面积大约占足底三分之一,在医院住院治疗无效,经发明人用本发明第一组口服药和第三组外敷软膏治疗三月,就完全痊愈。

患者张xx,女,74岁,2018年1月5日接诊,整个右下肢从膝关节起都变成瘀黑四个月,右脚中趾溃疡六个月,疼痛难忍;分别在西医院和中医院住院各两月,病情逐渐加重,医院建议截肢,拒绝手术后出院求治,发明人用本发明第一组处方中药煎剂内服,再用第二组处方煎剂用纱布外敷,特别注意局部的保温;同时用第三组处方中药软膏剂外敷右脚中趾溃疡处。三组药方同时进行治疗,到2018年1月底,右膝关节下肢瘀黑全部消退,疼痛感完全消失,右足中趾溃疡愈合,整个治疗时间只有二十多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