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0106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脑萎缩等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疾病患者的存活率不断增加。但是许多患者,尤其是脑卒中、脑萎缩患者,由于这些疾病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复。

据统计,绝大部分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实践总结,中医治疗颇具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技术日趋完善,其中,中药外治是中医界一个主攻方向之一。中药外治是以经络学为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确保药物的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目前有许多研究人员对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中药外治的药物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中医外治时,穴位、患处按摩,同时采用外用药物配合,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即通过药力以及穴位按摩来达到治疗效果。

现有的一些配合按摩治疗的外用药物,虽各有一定的特点和疗效,但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其治疗的药物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使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消除的效果得到加强及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使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得到更好地医治,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出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中医外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可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运动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水菖蒲、半枫荷、爬山虎、防风、何首乌、杜仲、姜黄、苏木、忍冬藤、夜交藤、天竺黄、黄芪、羌活、桃仁、金线吊葫芦、梅花入骨丹、樟脑。

优选:水菖蒲20~30份、半枫荷15~25份、爬山虎10~20份、防风10~20份、何首乌10~20份、杜仲10~20份、姜黄8~12份、苏木8~12份、忍冬藤8~12份、夜交藤8~12份、天竺黄8~12份、黄芪8~12份、羌活8~12份、桃仁8~12份、金线吊葫芦8~12份、梅花入骨丹6~10份、樟脑4~6份。

本发明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外用药制备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喷雾剂或外用擦剂的制备方法,其二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理、法、方、药上均具有明显特色,同时使用携带方便,质量稳定,用于脑卒中(脑出血、脑梗等)及脑萎缩等所致的瘫痪、肢体麻木、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等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水菖蒲20~30份、半枫荷15~25份、爬山虎10~20份、防风10~20份、何首乌10~20份、杜仲10~20份、姜黄8~12份、苏木8~12份、忍冬藤8~12份、夜交藤8~12份、天竺黄8~12份、黄芪8~12份、羌活8~12份、桃仁8~12份、金线吊葫芦8~12份、梅花入骨丹6~10份、樟脑4~6份。

上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为使其更快和更有效的产生效果,在所述的原料药中还可添加重量份的胆南星4~6份和/或桂枝4~6份。

作为较佳实施方式,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水菖蒲25份、半枫荷20份、爬山虎15份、防风15份、何首乌15份、杜仲15份、姜黄10份、苏木10份、忍冬藤10份、夜交藤10份、天竺黄10份、黄芪10份、羌活10份、桃仁10份、金线吊葫芦10份、梅花入骨丹8份、樟脑5份。

作为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的原料中添加重量份的胆南星5份和/或桂枝5份。

本发明药物配方源于贵州水族(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民族民间祖传验方加以改进,水族的地理位置处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景城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植被区域内。

本发明药物制剂配方中,主要药物的药效为:

水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挺水型植物,临床上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的预防或治疗。

半枫荷,别名金缕半枫荷、木荷树、小叶半枫荷,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研究表明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爬山虎又称爬墙虎,也称“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消肿毒之功效。

金线吊葫芦又名天蓬草,是石竹科的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药用,可强筋骨,治刀伤。

梅花入骨丹是一种几十年上百年藤生植物,切断后汁如鸡血,是一味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材,文献资料记载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的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胃痛、疳积。

上述的用于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分为两种。

第一种,外用药用喷雾剂或外用擦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樟脑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其余药物进行粗粉碎、混匀,加50-65度白酒1000重量份,常温下浸渍30-60日,过滤,加入乙醇和水适量,并调整含醇量为35~40%,滤液备用;

(3)、将处方量的樟脑粉加入白酒滤液中充分溶解,密封静置8~24小时;

(4)、将骤(3)中所得药液进行分装,即制备成外用药用喷雾剂或外用擦剂。

第二种,外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樟脑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其余药物进行粗粉碎、用50-65度乙醇作溶剂,以没过原料药的量将其浸泡24小时,用渗漉法进行第一次渗漉,流速为原料药重量的1-2倍/小时,收集10-15倍原料药重量的渗漉液;再用与上述条件相同的乙醇作溶剂浸泡原料药12小时,进行第二次渗漉,速度同上,收集8-10倍原料药重量的渗漉液;合并两次的渗漉液备用;

(3)、将步骤(1)制备的樟脑粉加入渗漉液中充分溶解,药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状,备用;

(4)、用步骤(3)制备的药膏的重量份2-8%的聚山梨酯-80、液体石蜡、丙三醇、尼泊金甲酯混合制成软膏基质,所述的软膏基质中各成分的使用比例任意配置;将软膏基质与所述的药膏混合均匀,制成软膏,出料分装即得。

临床中将脑卒中后遗症分为早、中、晚三期。在对此类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时,穴位、患处按摩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发明采用外用药物配合按摩治疗,在用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调整用药,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在其患病后期,通常会由于血瘀、痰湿瘀阻而导致肢体活动不利、肿胀疼痛等。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中医外治时,主要是通过药力以及穴位按摩来达到治疗效果,在此过程中,药物可以使痉挛肌筋松弛、活血通络、开发毛孔、舒松痉挛,促进微循环,以此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供应情况,改善患者的神经以及血管功能目的。

为了确保本发明鉴别方法科学、合理、可行,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病例选择

9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以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其中男510人,女470人,脑梗塞患者785例,脑出血者195例。发病1次者734例,复发者246例。年龄最大者91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61岁。患肢肌力情况:0度肌力92例,i度肌力278例,ii度肌力294例,iii度肌力223例,iv度肌力93例。

2、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ct征象确诊脑内血肿或梗塞病灶。

3、治疗方法

先对患者作头颈部、上肢、腰背部、下肢等处有关穴位进行按揉,按揉完成后,再取适量液体制剂或乳膏涂于患处。操作:先取适量药液外涂于患处和穴位,一般按揉5-15分钟。按揉完成后,再取适量乳膏涂于患处,巩固疗效。

以上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每日1-3次,10天为1疗程。

4、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脑卒中疗效评定”及“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制定。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基本能独立生活;

显效:症状及体征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级~3级,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有效:症状及体征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分~20分,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

5、观察结果

表1临床疗效观察

以上临床观察表明,中药涂擦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典型病案:

典型病案1:患者乔某某,男,70岁,青海省乐都人,患高血压,脑卒中偏瘫七、八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言语交谈不清。多年治疗无特别明显好转。经喷药按摩治疗五次,言语较前明显清晰,右侧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恢复,已能自己扶杖行走,右手可抬高伸直,生活已可自理,并可进行一般的家务活动。

典型病案2:患者徐某某,男,65岁,陕西安塞人,患高血压,6年前因喝酒,致脑卒中,右半身不遂,医治几年右侧仍行动不便。喷药半小时后,可站立,在被人搀扶下可行走30米。又经喷药按摩治疗三次,上肢活动基本恢复,下肢在他人搀扶或自己扶杖下可行走一小时之多。

典型病案3:彭某某,男,58岁,甘肃兰州人,平素嗜酒,酒量颇大。患者于五年前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经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右上下肢麻木,活动不利但尚能扶杖慢慢行走,言语较正常人稍显含糊,头、手轻度振颤。喷药半小时后,患者即告手脚麻木症状减轻,振颤症状基本恢复,不扶杖行走20米。又经几次治疗,头身振颤不期而愈,身体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较自如。

典型病案4:马某某,女,80岁,贵州人。10年前右脑梗塞左瘫。多年医治仍行动不便,言语欠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行走需坐轮椅活动。近年来一直服用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初次治疗分两次喷药,半小时后可站立,在被人搀扶下可行走七八米。又经数次喷药按摩治疗,现已可脱离轮椅由他人搀扶行走15分钟左右,左手行动也有明显改善。

典型病案5:赵某某,男,89岁,云南人,偏瘫,右侧肢体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明显。右侧肌力2级,肌肉松弛,口角歪斜。喷药30分钟后,下肢肌力明显好转,一周数次涂药膏,经两周后,在家人扶助下可以下床行走,步履已正,右侧肌力明显好转

为此,本发明的外用药物制剂,喷雾剂或者软膏剂,针对不同的患者以及是否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相互配合,为患者按摩穴位及患处,按摩完成后外擦乳膏剂以巩固疗效。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行中医治疗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对该研发药物外治脑卒中后遗症进行了疗效观察,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