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丁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4689发布日期:2018-07-17 20:5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丁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是一种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梗阻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5000-1/8000。大部分ba患儿在生后数天内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随着肝内外胆管进行性梗阻,逐渐表现出明显黄疸、陶土色大便。肝门空肠吻合术是胆道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即使通过肝门空肠吻合术成功恢复胆管通畅,胆汁正常引流后,仍然会发生进行性胆管梗阻,导致肝纤维化迅速发展至肝硬化。如不进行肝移植手术,ba的长期存活率不到30%,是导致儿童肝移植的首要原因。

胆道闭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由于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在新生儿期难以与新生儿胆汁淤积、婴儿肝炎综合征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鉴别,患儿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确诊,导致确诊时已经进展为严重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即使确诊为胆道闭锁也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最终仍需肝移植治疗。

因此,胆道闭锁的防治措施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然而,胆道闭锁的发病人群为新生儿,目前又无有效的方法来早期诊断胆道闭锁,如何在无明显症状的新生儿人群中安全、有效的预防胆道闭锁的发生?而对于已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患儿如何安全有效的抑制进行性的肝纤维化?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

丁酸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的天然成分,也是体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之一。丁酸作为短链脂肪酸的一种,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丁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道疾病,而丁酸在防治胆道闭锁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另一方面,胆道闭锁并发的肝纤维化进展十分迅速,通常在几个月内发展为肝硬化,也是临床上一大难点。肝纤维化分为很多种类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胆汁淤积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肝纤维化。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防治措施也完全不同。胆道闭锁并发的肝纤维化属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一种,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研究证实丁酸对一些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在胆汁淤积性疾病中丁酸的作用并非如此。研究发现在胆管结扎所致的胆汁淤积性疾病动物模型中,肝脏对脂肪酸的代谢能力下降,尤其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等无法被分解代谢,导致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可能会加重胆汁淤积性肝病(reichenj,ect.mechanismsofimpairedhepaticfattyacidmetabolisminratswithlong-termbileductligation.hepatology.1994may;19(5):1272-81)(ühls,ect.reversibilityofhepaticmitochondrialdamageinratswithlong-termcholestasis.jhepatol.1998jun;28(6):1000-7)。另一方面,notch信号通路和胆管细胞增生在进行性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zhangx等研究发现丁酸通过促进notch信号通路及肝脏祖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从而发挥着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zhangx,eta1.inhibitionofnotchsignalingpathwaypreventscholestaticliverfibrosisbydecreasingthedifferentiationofhepaticprogenitorcellsintocholangiocytes.labinvest.2016mar;96(3):350-60)。因此,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短链脂肪酸如丁酸被认为是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含丁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的组合物。特别提供其在预防和治疗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本发明创新性的采用丁酸类化合物干预孕鼠后,非常有效的预防了胆道闭锁的发生。丁酸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或添加至营养制剂中用于无明显症状的怀孕和新生个体,从而从根本上防治胆道闭锁的发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胆道闭锁的并发症肝纤维化属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防治也非常困难。通常的抗炎药物即使可以缓解肝脏炎症反应,却无法缓解肝纤维化的进程。而针对胆汁酸合成的药物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为胆道闭锁等胆汁淤积性疾病肝内外胆管梗阻持续存在,肝脏中胆汁淤积的程度非常严重,胆汁酸的浓度通常高于正常值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一些抑制胆汁酸合成的药物即使能降低胆汁酸的合成,肝脏中的胆汁酸浓度仍然高于正常值数十倍。且研究证实胆道闭锁等胆汁淤积性疾病中,肝纤维化的程度与胆汁酸水平并无相关性,因而抑制胆汁酸合成在防治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研究发现在胆汁淤积性疾病动物模型中,肝脏对脂肪酸的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可能会加重胆汁淤积性肝病(reichenj,ect.mechanismsofimpairedhepaticfattyacidmetabolisminratswithlong-termbileductligation.hepatology.1994may;19(5):1272-81)(s,ect.reversibilityofhepaticmitochondrialdamageinratswithlong-termcholestasis.jhepatol.1998jun;28(6):1000-7)。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发现,这些研究中并无直接证据证实丁酸在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zhangx等研究发现丁酸钠通过促进notch信号通路及肝脏祖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从而发挥着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zhangx,eta1.inhibitionofnotchsignalingpathwaypreventscholestaticliverfibrosisbydecreasingthedifferentiationofhepaticprogenitorcellsintocholangiocytes.labinvest.2016mar;96(3):350-60)。然而,该研究仅采用体外实验证实了丁酸钠的作用,其在体内的作用效果未必如此。

本发明创新性的采用丁酸类化合物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进行干预和治疗,克服了现有技术偏见,可非常有效的防治胆道闭锁并发症肝纤维化,解决了临床上的难题。

研究证实胆道闭锁等胆汁淤积性疾病肝纤维化的程度与胆汁酸水平、炎症细胞浸润、alt、ast等指标并无相关性。本发明首次发现,胆管结扎模型肝脏中th1型细胞比例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th1型细胞在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采用丁酸类化合物进行干预或治疗后,th1型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丁酸类化合物通过特异性抑制肝脏th1型细胞的比例,在防治胆道闭锁进行性肝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酸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丁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包括丁酸类化合物以及营养制剂或药物辅料;所述丁酸类化合物的浓度为5~70mm(mmol/l)。

优选地,所述丁酸类化合物的浓度为15~45mm。

优选地,所述丁酸类化合物作为药物的有效剂量为0.5-7mmol/kg/d。

更优选地,所述丁酸类化合物作为药物的有效剂量为1.5-4.5mmol/kg/d。

优选地,所述丁酸类化合物选自丁酸钠、丁酸钾、丁酸钙、丁酸镁、丁酸、丁酸甘油酯、丁酸异戊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丁酸类化合物选自丁酸钠、丁酸甘油酯、丁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营养制剂选自常规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肠外营养制剂、肠内营养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常规配方食品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孕期和哺乳期配方奶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奶粉、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母乳和婴儿配方食品的强化剂或营养补充剂、适用于食品不耐受性、变态反应、肝病特殊配方食品、疾病或功能障碍的配方食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肠外营养制剂包括脂肪乳注射液、全合一营养液、静脉注射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肠内营养制剂包括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丁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丁酸类化合物按比例加入所述营养制剂或药物辅料中,混合均匀,即可。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forspecialmedicalpurpose,fsmp),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无法用日常膳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对治疗、康复及机体功能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

优选地,所述药物辅料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例如乳糖水合物、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柠檬酸钠、磷酸钙、甘氨酸、淀粉;崩解剂例如交联聚维酮、共聚维酮、羟基乙酸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特定的复合硅酸盐;黏合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蔗糖、明胶和阿拉伯胶等。

优选地,所述丁酸类化合物为丁酸时,丁酸类化合物以包膜或包被的形式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丁酸类化合物的施用形式不重要,将含丁酸类化合物添加至适用于婴幼儿及孕产妇的配方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其他肠内、肠外营养制剂或药物辅料中即可,只要施用有效量均可实现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的作用。

作为配方食品施用的一个替代方案,本发明的丁酸类化合物可以作为补充剂施用而非整合到配方食品中。例如,丁酸类化合物可以以丸剂、药片、胶囊、囊片、粉末、液体或凝胶形式摄取。例如,丁酸类化合物可以与其他营养补充剂,如母乳补充剂结合摄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创新性的采用了通常作用于肠道的干预方法来防治胆道闭锁。采用丁酸类化合物干预孕鼠后,非常有效的防治了胆道闭锁的发生。丁酸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直接用于或添加至营养制剂中用于无任何症状的怀孕和新生个体,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胆道闭锁的发生。

2、目前研究认为,在胆汁淤积性疾病动物模型中,肝脏对脂肪酸的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可能会加重胆汁淤积性肝病;并且丁酸钠通过促进notch信号通路及肝脏祖细胞分化为胆管上皮细胞,从而发挥着促进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偏见,采用丁酸类化合物干预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结果显示模型组表现为重度肝纤维化,纤维化程度3级,而干预组和治疗组未见明显肝纤维化。因此,本发明解决了胆道闭锁并发症肝纤维化防治的技术难题,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而有效的防治方法。

3、研究证实胆道闭锁等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胆汁酸水平、炎症细胞浸润、alt、ast等指标并无相关性。本发明首次发现,在胆管结扎模型肝脏中,th1型细胞比例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th1型细胞在进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采用丁酸类化合物进行干预或治疗后,th1型细胞比例显著下降。丁酸类化合物通过特异性抑制肝脏th1型细胞的比例,在防治胆道闭锁进行性肝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由于丁酸在体内代谢的速度非常快,为了更好的发挥丁酸的作用效果,我们将丁酸类化合物添加至适用于特定人群的营养制剂中使得丁酸随着营养制剂缓慢进入机体消化吸收,更长效的发挥作用。将丁酸类化合物添加至适用于无明显症状的怀孕和新生个体的营养制剂中,可从根本上防治胆道闭锁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添加丁酸类化合物的营养制剂和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防治胆道闭锁病及其并发症肝纤维化的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胆管结扎(bdl)模型肝脏he和masson染色;其中图1a为bdl模型组肝脏he染色;图1b为bdl模型组肝脏masson染色;图1c为bdl+丁酸钠干预(30mm)肝脏he染色;图1d为bdl+丁酸钠干预(30mm)肝脏masson染色;图1e为bdl+丁酸钠治疗(45mm)肝脏he染色;图1f为bdl+丁酸钠治疗(45mm)肝脏masson染色;图1g为bdl+丁酸钠治疗(70mm)肝脏he染色;图1h为bdl+丁酸钠治疗(70mm)肝脏masson染色。

图2为胆管结扎(bdl)模型肝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检测th1型细胞比例;其中图2a为bdl模型组肝脏th1型细胞比例(黑色圈);图2b为bdl+丁酸钠干预(30mm)肝脏th1型细胞比例(黑色圈);图2c为bdl+丁酸钠治疗(45mm)肝脏th1型细胞比例(黑色圈);图2d为bdl+丁酸钠治疗(70mm)肝脏th1型细胞比例(黑色圈);图2e为bdl模型组与各丁酸钠干预组的肝脏th1型细胞比例统计;图2f为bdl模型组与各丁酸钠治疗组的肝脏th1型细胞比例统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包膜丁酸的婴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食品级包膜丁酸加入婴儿配方奶粉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配方奶粉中包膜丁酸的浓度为5mmol/l。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钠的孕产妇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食品级丁酸钠加入孕产妇配方奶粉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配方奶粉中丁酸钠的浓度为15mmol/l。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甘油酯的早产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食品级丁酸甘油酯加入早产儿配方奶粉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配方奶粉中丁酸甘油酯的浓度为20mmol/l。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钠的脂肪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注射级丁酸钠加入脂肪乳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脂肪乳注射液中丁酸钠的浓度为30mmol/l。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钠的全合一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注射级丁酸钠加入全合一营养液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全合一营养液中丁酸钠的浓度为45mmol/l。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甘油酯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食品级丁酸甘油酯加入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中丁酸甘油酯的浓度为55mmol/l。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钠的特殊疾病配方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食品级丁酸钠加入特殊疾病配方食品中,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制备的特殊疾病配方食品中丁酸钠的浓度为70mmol/l。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丁酸类化合物和药物辅料的药物组合物。

所述丁酸类化合物选自丁酸钠、丁酸钾、丁酸钙、丁酸镁、丁酸、丁酸甘油酯、丁酸异戊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丁酸类化合物的有效剂量为0.5~7mmol/kg/d。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还包括与所述丁酸类化合物相配伍的其他药类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

所述药物组合物为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

所述剂型为粉剂、注射液、胶囊、片剂或口服液。

所述丁酸类化合物为丁酸时,丁酸类化合物以包膜或包被的形式添加入药物中。

以上实施例制得的含丁酸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可有效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肝纤维化。其预防的最佳有效剂量为15-30mmol/l或1.5~3mmol/kg/d;治疗的最佳有效剂量为30-45mmol/l或3~4.5mmol/kg/d。

动物试验效果验证:

1、采用轮状病毒感染新生小鼠诱发胆道闭锁动物模型进行验证

1.1实验动物与分组

spf级孕7天balb/c孕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饲养,分为造模组、丁酸钠干预组和丁酸钠治疗组:

胆道闭锁造模组:孕鼠产后24小时内,采用轮转病毒腹腔注射新生鼠,进行胆道闭锁造模,新生鼠采用母乳喂养;造模后14天,取外周血、胆管、肝脏、肠道组织进行检测;

丁酸钠干预组(45mm):将丁酸钠添加至水中喂养孕7天孕鼠直至生产,在孕鼠产后24小时内,采用轮转病毒腹腔注射新生鼠,进行胆道闭锁造模,新生鼠采用母乳喂养;造模后14天,取外周血、胆管、肝脏、肠道组织进行检测;

丁酸钠治疗组(45mm):孕鼠产后24小时内,采用轮转病毒腹腔注射新生鼠,进行胆道闭锁造模,并将丁酸钠添加至水中喂养母鼠,新生鼠采用母乳喂养;造模后14天,取外周血、胆管、肝脏、肠道组织进行检测。

1.2结果

胆道闭锁造模组:对肝外胆管通畅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造模组小鼠肝外胆管梗阻,伴有严重胆汁淤积、胆管异常增生和肝脏炎症浸润;

丁酸钠干预组(45mm):对肝外胆管通畅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丁酸钠干预组小鼠肝外胆管通畅,可见肝脏炎症浸润,未见明显胆汁淤积和胆管增生;

丁酸钠治疗组(45mm):对肝外胆管通畅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丁酸钠治疗组小鼠肝外胆管仍然通畅,可见肝脏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明显胆汁淤积和胆管增生。

因此,我们创新性的采用丁酸类化合物干预孕鼠,非常有效的防治了新生鼠胆道闭锁的发生和发展,对于临床上胆道闭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采用肝外胆管结扎模型验证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模型不适合研究肝纤维化,我们采用胆管结扎模型来研究胆道闭锁肝纤维化。

2.1实验动物

清洁级三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约50g,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饲养。

2.2处理方法

胆管结扎(bdl)模型组:采用水和普通饲料喂养大鼠,7天后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不进行给药,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bdl+丁酸钠干预组:将丁酸钠加入水中喂养大鼠,丁酸钠浓度分别为5mm,15mm,30mm,45mm,给药量分别为0.5mmol/kg/d,1.5mmol/kg/d,3mmol/kg/d,4.5mmol/kg/d。喂养7天后,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术后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bdl+包膜丁酸干预组:将丁酸加入水中喂养大鼠,丁酸浓度分别为5mm,15mm,30mm,45mm,给药量分别为0.5mmol/kg/d,1.5mmol/kg/d,3mmol/kg/d,4.5mmol/kg/d。喂养7天后,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术后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bdl+丁酸甘油酯干预组:将丁酸甘油酯加入水中喂养大鼠,丁酸甘油酯浓度分别为5mm,15mm,30mm,45mm,给药量分别为0.5mmol/kg/d,1.5mmol/kg/d,3mmol/kg/d,4.5mmol/kg/d。喂养7天后,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术后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bdl+丁酸钠治疗组: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将丁酸钠加入水中喂养大鼠,连续给药至第14天,丁酸钠浓度分别为15mm,30mm,45mm,70mm,给药量分别为1.5mmol/kg/d,3mmol/kg/d,4.5mmol/kg/d,7mmol/kg/d。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bdl+丁酸梭菌干预组:将丁酸梭菌加入水中喂养大鼠,丁酸梭菌的活菌数为1×107-4×107cfu/ml,给药量为1×109-4×109cfu/kg/d。喂养7天后,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术后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bdl+丁酸梭菌治疗组:对大鼠总胆管进行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将丁酸梭菌加入水中喂养大鼠,连续给药至第14天,丁酸梭菌的活菌数为5×107-9×107cfu/ml,给药量为5×109-9×109cfu/kg/d。第14天禁食过夜,取血测血生化。取肝脏和肠道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切片,分别做h-e染色、masson和免疫组化检测。

2.3结果

胆管结扎(bdl)模型组:动物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a、tbil显著升高,肝脏颜色明显发黄,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肝脏组织出现严重肝纤维化,纤维化程度达到3级(图1a,图1b)。bdl模型组肝脏中促纤维化进程的th1型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均值达到21.3%(图2a,图2e)。

bdl+丁酸钠干预组:

丁酸钠干预组(5mm):肝功能指标略有降低,肝脏颜色略发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肝脏中度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2级,与bdl组相比,肝脏th1型细胞比例下降,均值为12.7%(图2e);

丁酸钠干预组(15mm):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肝脏色泽红,表面光洁,质地柔软,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肝脏轻度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1级,与bdl组相比,肝脏th1型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均值为6.9%(图2e);

丁酸钠干预组(30mm):肝功能指标显著降低,肝脏色泽鲜红,表面光洁,质地柔软,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肝脏未见明显纤维化(图1c,图1d);并且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促纤维化进程的肝脏th1型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并接近正常值,均值为1.8%(图2b,图2e);

丁酸钠干预组(45mm):肝功能指标显著降低,肝脏色泽鲜红,表面光洁,质地柔软,病理染色结果显示肝脏轻度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1级,肝脏th1型细胞比例均值降至2.4%(图2e)。

包膜丁酸干预组和丁酸甘油酯干预组的结果与丁酸钠干预组的结果基本一致。

bdl+丁酸钠治疗组:

丁酸钠治疗组(15mm):各项肝功能指标降低,肝脏色泽略黄,肝脏纤维化程度2级,与bdl组相比,肝脏th1型细胞比例下降,均值为15.7%(图2f);

丁酸钠治疗组(30mm):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肝脏色泽较红,质地较软,肝脏轻度肝纤维化,纤维化程度1级,与bdl组相比,肝脏th1型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均值为7.6%(图2f);

丁酸钠治疗组(45mm):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降低,肝脏色泽鲜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肝脏未见明显肝纤维化(图1e,图1f);与bdl组相比,肝脏th1型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均值降至4.8%(图2c,图2f);

丁酸钠治疗组(70mm):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降低,肝脏色泽鲜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肝脏轻度纤维化,肝纤维化程度1级(图1g,图1h),肝脏th1型细胞比例降至5.5%(图2d,图2f)。

bdl+丁酸梭菌组:

丁酸梭菌干预组的结果显示:予以1×107-4×107cfu/ml丁酸梭菌活菌进行干预后肝纤维化程度和th1型细胞比例降低并不明显,纤维化程度为2-3级;

丁酸梭菌治疗组的结果显示:予以5×107-9×107cfu/ml丁酸梭菌活菌进行治疗,肝纤维化程度和th1型细胞比例未见明显下降,纤维化程度仍为3级。

因此,予以丁酸类化合物进行干预,不仅有效的预防了胆道闭锁的发生,对于胆道闭锁并发症肝纤维化的防治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当丁酸钠浓度到达30mm-45mm后,防治效果尤为显著。bdl造模组表现为重度肝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为3级,而bdl干预组和治疗组未见明显肝纤维化。因此说明丁酸类化合物可用于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肝纤维化。而丁酸梭菌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并且目前卫生部门规定只有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这三种益生菌可以安全添加至食品中,只有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可以安全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活性微生物会在体内产生怎样的影响尚不清楚,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丁酸类化合物可有效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肝纤维化。丁酸是存在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且从动物试验的结果来看,丁酸类化合物在该浓度范围内给药,未对试验动物造成任何损伤和副作用,说明其用药安全性较高。丁酸类化合物用于防治胆道闭锁及其并发症肝纤维化将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