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7185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发生于各年龄段,十分常见,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原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慢性胃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常采用消除病因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这些西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大,且不能够彻底治愈慢性胃炎。

目前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是以中医调理治疗为主,而常用中药普遍存在疗效不明显、治疗周期长等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去除患者病痛,给患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及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见效快,价格低廉,该中药配方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调理胃炎、胃阴虚,并可治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3-5份,半夏10-15份,茯苓10-20份,枳实10-15份,竹茹10-20份,乌药8-16份,百合10-15份,太子参10-15份,白芍10-20份,沉香3-8份,甘草3-8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4份,半夏12份,茯苓15份,枳实12份,竹茹15份,乌药12份,百合12份,太子参12份,白芍15份,沉香6份,甘草6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4份,半夏13份,茯苓16份,枳实14份,竹茹18份,乌药15份,百合14份,太子参13份,白芍16份,沉香6份,甘草6份。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桔红、半夏、茯苓、枳实、竹茹、乌药、百合、太子参、白芍、沉香、甘草,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60-10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上述方法制备的为中药汤剂,本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为:1天分三次服用。也可1次性煎煮2天的药量,将制得的药液杀菌后灌装密封,冷藏,服用时先微加热即可。本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备成粉剂胶囊,具体方案如下:

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桔红、半夏、茯苓、枳实、竹茹、乌药、百合、太子参、白芍、沉香、甘草,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研磨成粉,过500-800目筛分后,得中药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皮中制成中药胶囊。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1)步骤中得到的中药粉末的粒度为600目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标本兼治,不易复发。

该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中药片剂、颗粒、中药丸等多种形式,并不局限

为汤剂和胶囊,适用于多种治疗方式,用药方式。

本发明中各类中药的药理如下:

桔红:桔红,就是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桔子皮。橘红,中药名。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主治: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枳实: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功效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枳实与厚朴均能治食积便秘,去有形实满,又能治湿滞伤中,散无形湿满。然枳实苦降下行,气锐力猛,尤善逐宿食,通便闭,以治实满为优,枳实生用气锐,炒用力缓。厚朴苦温燥湿,散满力强,又长于燥湿化痰,以治湿满为优。厚朴与枳实行气导滞常配合应用,但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力缓,长于燥湿散满,且能下气平喘;枳实味苦性寒,破气力强,长于化痰除痞,且有消积导滞作用。枳实与枳壳皆为果实,因老幼不同而区分,两者功效略同;但枳实力强枳壳力缓;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多用枳实;理气宽中消胀除满多用枳壳。

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乌药:性味: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百合: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心;肺经。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

太子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主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白芍:性味: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主治: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主治: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具有镇吐镇痛,抑制胃酸分泌,解除肠痉挛,缓解肠胀气的作用。本发明治疗慢性胃炎经济实惠,服用方便,疗程短,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本发明同时具有利胆,抗溃疡,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该符合方剂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可以取得比西药更持久、更绿色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本发明以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橘红为君药,以消痞散结的半夏及利水渗湿的茯苓为臣药,以消积导滞的枳实、清热化痰的竹茹、行气止痛的乌药、养阴润肺的百合、益气健脾的太子参、养血调经的白芍、行气止痛的沉香为佐药,以清热解毒的甘草为使药,配伍合理,各种药材协同作用,无毒副作用,对于慢性胃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根治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4份,半夏12份,茯苓15份,枳实12份,竹茹15份,乌药12份,百合12份,太子参12份,白芍15份,沉香6份,甘草6份。

本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桔红4份,半夏12份,茯苓15份,枳实12份,竹茹15份,乌药12份,百合12份,太子参12份,白芍15份,沉香6份,甘草6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6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4份,半夏13份,茯苓16份,枳实14份,竹茹18份,乌药15份,百合14份,太子参13份,白芍16份,沉香6份,甘草6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桔红4份,半夏13份,茯苓16份,枳实14份,竹茹18份,乌药15份,百合14份,太子参13份,白芍16份,沉香6份,甘草6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研磨成粉,过500目筛分后,得中药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皮中制成中药胶囊。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5份,半夏15份,茯苓20份,枳实15份,竹茹20份,乌药16份,百合15份,太子参15份,白芍20份,沉香8份,甘草8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桔红5份,半夏15份,茯苓20份,枳实15份,竹茹20份,乌药16份,百合15份,太子参15份,白芍20份,沉香8份,甘草8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桔红3份,半夏10份,茯苓10份,枳实10份,竹茹10份,乌药8份,百合10份,太子参10份,白芍10份,沉香3份,甘草3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桔红3份,半夏10份,茯苓10份,枳实10份,竹茹10份,乌药8份,百合10份,太子参10份,白芍10份,沉香3份,甘草3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研磨成粉,过600目筛分后,得中药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皮中制成中药胶囊。

本发明同时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数据进行了临床疗效追踪,疗效汇总如下:

1.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其共同的典型症状为胃脘痞满胀痛,泛酸,口干口苦,恶心,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舌红苔薄黄,脉沉迟或数,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优选配方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组合物,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15天。对照组口服胃炎灵片,每天3次。每次服5片,疗程15天。

3.诊断标准

按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六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诊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书判定。

治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显效:患者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食欲增长,无胃痛;

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

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检查结果显示病情无变化或有进展。

4.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5%,显效10%,有效15%,无效10%,总有效率8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0%,显效8%,有效22%,无效50%,总有效率50%。治疗组所有患者随访一个月,均未发现复发迹象。

本发明的中药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效果如下:

选取体重相当的成年雌、雄小白鼠各20只,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饲养条件一致,对照组不喂药,给药组每天喂药1次,每天记录各个小白鼠的身体状况、摄食、饮水、体重,试验持续六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白鼠身体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且未见小白鼠生病或死亡。提示该药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的治疗案例如下:

狄谋,49岁,男。平时食后自感胃脘时有泛酸的感觉且经常反酸水,一次饮用大量冰冻饮料后,胃痛难忍,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胃舒平、香砂养胃丸治疗,虽有好转但一直未愈,患者考虑到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不再长期服用,遂到发明人所在的中医门诊就诊,患者胃部无规律疼痛,热敷后减轻,且伴有头晕、乏力症状、面色苍白、常感心慌,给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5天后疼痛消失,10天后恢复正常,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精神较好,为巩固治疗,又服药10天,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李某,36岁,女。无明显诱因腹胀,腹痛,多于饭后半小时发作,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一周来上症逐渐加重,在家自服消炎药(具体不详),症状未减轻,逐来发明人所在中医门诊求治,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服药1周后症状消失,遂又服药1周巩固治疗,一年后追访,无复发。

王某,男,54岁,病史16年,经常口苦,咽干,大便干结难解,3舌红,苔黄腻,经本发明药物介入治疗,治疗14天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赵某,女,26岁,病历6年,高中期间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冷热刺激较多,大学期间更是加重,毕业后出现嗳气,口臭,舌红,苔黄厚现象。当地医院检查其为慢性胃炎。口服“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症状时好时坏;经本发明药物施治,治疗7天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年未见复发。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