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痛风症状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615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缓解痛风症状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尿酸产生过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如热量摄入增加、高嘌呤食品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运动量的减少),人们对痛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低龄化,痛风已成为我国同糖尿病一样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西药治疗痛风以抗炎药物以主,但是只能稳定病情,起到缓解的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停药后又复发,治标不治本,无法彻底治疗痛风。目前中药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痛风症状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各原料以特定的比例制成,祖传数代,经多年临床实践应用验证,各原料之间协同配合增强,具有疗效显著、应用时间短、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缓解痛风症状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0~20份、马齿苋9~20份、防风8~20份、榆树枝6~15份、柴胡7~15份、黄豆4~16份、蒲公英5~12份、西葫芦籽3~10份、黄莲4~10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0份、马齿苋9份、防风8份、榆树枝6份、柴胡7份、黄豆4份、蒲公英5份、西葫芦籽3份、黄莲4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20份、马齿苋20份、防风20份、榆树枝15份、柴胡15份、黄豆16份、蒲公英12份、西葫芦籽10份、黄莲10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5份、马齿苋14份、防风14份、榆树枝10份、柴胡11份、黄豆10份、蒲公英8份、西葫芦籽6份、黄莲7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以原料的水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的制剂。其中,所述的载体可以为粘合剂、填充剂、压片剂、稀释剂、润湿剂、崩解剂、着色剂、调味剂、润湿剂或其他药用载体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外用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外用制剂为软膏剂、乳膏剂、油膏剂、凝胶剂、霜剂或喷雾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缓解痛风症状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组合物配比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粗粉;2)在上述粗粉中加入原料总重量8~10倍量的水,煎煮1.5~3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6倍量的水,煎煮0.5~1.5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即得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进一步地,步骤2)所得到的清膏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制剂。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在制备缓解痛风症状的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所使用的中药和植物的药性及药理如下: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具有祛痰、抗炎作用。马齿苋:味酸,性寒。入心,大肠经。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主治:热痢脓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茎叶含烟酸、皂甙、鞣质、尿素等,并含硝酸钾、氯化钾、硫酸钾及其它钾盐。又其提取物经检定,含左旋去甲腺素等化学物质。具有:1、抗菌。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作用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显著抗菌作用。2、利尿。有效成分可能为钾盐。此外,还有收缩血管和收缩子宫的作用。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含有谷甾醇、甘露醇以及木蜡酸为主的长链脂肪酸,挥发油、前胡素、色原酮甙、升麻素及升麻素苷等化学物质。具有解热、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防风对动物血糖无影响。榆树枝:味甘,性平,无毒。主治肠胃邪热气,消肿,性滑利。用于神经衰弱,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黄豆: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下气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豆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以软化因年老而变脆的血管,而且黄豆脂肪中所含的罂酸,具有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的效能。黄豆还能提供延缓机体老化的维生素和皂甙。黄豆中的钾元素,可减轻盐对人的危害,有预防高血压病的作用。近来专家又发现黄豆中含有“植物固醇”,和胆固醇的作用相似,可用来制造激素和细胞膜的成分。但是“植物固醇”不沉积于血管壁,在肠道中先于胆固醇而被吸收,所以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阻碍作用。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化学成分,具有杀菌及抗肿瘤作用、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以及利尿健胃,轻泻等作用。西葫芦籽: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主治水肿,腹胀,烦渴,疮毒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西葫芦是南瓜属西葫芦种,西葫芦籽的热量较高,蛋白质,铁和磷含量丰富。属于低嘌呤、低钠食物,对痛风、高血压病人有重要功效,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常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葫芦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黄莲: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连的主要成分:根茎主含小檗碱5%-8%,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表黄连碱和5-羟基小壁碱等;由于它们有相似结构,常统称黄连生物碱,具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抗炎镇痛、抑菌作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缓解痛风症状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特定选用陈皮、马齿苋、防风、榆树枝、柴胡、黄豆、蒲公英、西葫芦籽及黄莲,并以特定的比例制成,祖传数代,经多年临床实践应用验证,各原料之间协同配合增强,在缓解痛风症状方面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有调益脾肾、泻化湿浊、清热解毒、祛风通络、通痹止痛等功效,能够达到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愈后不易复发的效果。此外,其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制剂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0份、马齿苋9份、防风8份、榆树枝6份、柴胡7份、黄豆4份、蒲公英5份、西葫芦籽3份、黄莲4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组合物配比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粗粉;2)在上述粗粉中加入原料总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倍量的水,煎煮0.5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即得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添加适当的辅料,以现代中药制剂常规工艺制成软膏剂。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20份、马齿苋20份、防风20份、榆树枝15份、柴胡15份、黄豆16份、蒲公英12份、西葫芦籽10份、黄莲10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组合物配比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粗粉;2)在上述粗粉中加入原料总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3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6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即得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添加适当的辅料,以现代中药制剂常规工艺制成乳膏剂。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5份、马齿苋14份、防风14份、榆树枝10份、柴胡11份、黄豆10份、蒲公英8份、西葫芦籽6份、黄莲7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组合物配比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粗粉;2)在上述粗粉中加入原料总重量9倍量的水,煎煮2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5倍量的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8的清膏,即得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添加适当的辅料,以现代中药制剂常规工艺制成油膏剂。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3份、马齿苋12份、防风10份、榆树枝8份、柴胡8份、黄豆7份、蒲公英6份、西葫芦籽5份、黄莲5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组合物配比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粗粉;2)在上述粗粉中加入原料总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2.5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4倍量的水,煎煮1.5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即得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添加适当的辅料,以现代中药制剂常规工艺制成凝胶剂。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陈皮18份、马齿苋17份、防风17份、榆树枝12份、柴胡13份、黄豆12份、蒲公英10份、西葫芦籽8份、黄莲6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上述组合物配比称取晒干后的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粗粉;2)在上述粗粉中加入原料总重量9倍量的水,煎煮2h,滤过,在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5倍量的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两次煎煮液,煎煮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即得所述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添加适当的辅料,以现代中药制剂常规工艺制成霜剂。试验例1为了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对痛风患者的应用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列疗效试验。1、患者资料确诊为痛风患者共150名男性,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39.6岁,病程为1周~6年,平均病程为3.5年。具有关节疼痛、囊肿、剧痛、关节肿胀等症状,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30例。每组年龄、症状等影响因素,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符合分组条件。2、疗效评定标准有效:患者经过应用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患者经过应用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经过应用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3、应用方法1~5组分别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缓解痛风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制剂,一日涂抹3次,30天后观察疗效。期间少活动,戒酒,不进高嘌呤食物。4、结果表1为应用30天后的总体疗效表1组别有效/人显效/人无效/人有效率/%总显效率/%实施例1281193.3396.67实施例23000100100实施例327219096.67实施例4281193.3396.67实施例5291096.67100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缓解痛风的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标本兼治,使用30天后,有效率达90%以上,总显效率可达96%以上,疗效显著。在上述临床试验中,对患者使用组合物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做了检查并记录详情,对比未发现异常,可见该中药和植物组合物无毒副作用。应用半年后对上述病例进行回访,无复发患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