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702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具体为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中医学中,本病属于“哮”、“喘”、“痰饮”病范畴。哮为喉中鸣息有声,喘为呼吸气促困难,二者兼有成为哮喘。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痰饮内伏,平时可不发病,遇某种因素致使痰饮搏击于气道而发病。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外感、饮食、病后失调,情志内伤,疲劳等均是诱发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具有养阴清肺、补中益气、生津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治疗哮喘有着显著的疗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茯苓15-20g,白芥子15-20g,甘草15-20g,苏子10-15g,金锦香10-15g,五味子8-15g,川贝母8-15g,枇杷叶5-15g,桔梗5-15g,冰糖3-8g。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400-50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各中药的药理:

白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甘草: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金锦香: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疡,肠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阑尾炎,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五味子:有敛肺止咳、滋补涩精、止泻止汗之效。

川贝母:镇咳、祛痰,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

枇杷叶: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有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作用。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冰糖: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对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用于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小儿疟疾、噤口痢、口疮、风火牙痛。

本发明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优点在于:具有养阴清肺、补中益气、生津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对于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举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茯苓18g,白芥子18g,甘草18g,苏子12g,金锦香12g,五味子12g,川贝母12g,枇杷叶10g,桔梗10g,冰糖5g。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45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茯苓15g,白芥子15g,甘草15g,苏子10g,金锦香10g,五味子8g,川贝母8g,枇杷叶5g,桔梗5g,冰糖3g。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40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白茯苓20g,白芥子20g,甘草20g,苏子15g,金锦香15g,五味子15g,川贝母15g,枇杷叶15g,桔梗15g,冰糖8g。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原料中药混合后采用常规煎熬中药的方式,取其药汁500ml,每日早晚饭后服用,每日一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白茯苓15‑20g,白芥子15‑20g,甘草15‑20g,苏子10‑15g,金锦香10‑15g,五味子8‑15g,川贝母8‑15g,枇杷叶5‑15g,桔梗5‑15g,冰糖3‑8g。本发明具有养阴清肺、补中益气、生津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治疗哮喘有着显著的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晓娟
技术研发日:2017.12.14
技术公布日:2018.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