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702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咳嗽可分两大类,一个是炎性咳嗽,一个是过敏性咳嗽。所谓的炎性咳嗽,就是因气管、支气管或肺泡发炎而咳嗽。所谓的过敏性咳嗽,就是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本无炎症,但是在外环境物质刺激和自身精神刺激下引发的咳嗽。咳嗽有有痰与无痰之分,炎性咳嗽通常为有痰,过敏性咳嗽多为无痰,即所谓的干咳。有痰咳嗽大多伴有哮喘,无痰咳嗽早期不伴哮喘。有痰咳嗽多伴有呼吸困难,无痰咳嗽多半是气管痒和嗓子痒。有痰咳嗽服用抗生素之后可以缓解,无痰咳嗽无论服用什么抗生素都没疗效。但是,无论是过敏性咳嗽还是炎性咳嗽,服用脱敏药物都能缓解。除此之外,就是早晚重,夜里重;冷天重,热天轻;受刺激的时候重,无刺激的时候轻;精神紧张的时候重,心态平和的时候轻;运动的时候重,悠闲的时候轻。

顽固性咳、痰、喘临床上表现为:最早出现慢性咳嗽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关于其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常伴随气短或呼吸困难,也即为喘;针对顽固性咳、痰、喘的并发病症患者,常用一些抗生素和化痰止咳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不能根治,而且副作用大,有的采用服用鲜竹沥、严迪、氨茶碱药物,效果也不是很好,根据中医理论,针对顽固性咳、痰、喘并发的发病机理,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泻火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目前的中药治疗方法仅针对咳、痰、喘其中的一种进行治疗,对其他病症并没有协同治疗的作用,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好,所以,针对现有的病理机制和理法方药,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和完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见效快,价格低廉,结合君臣佐使配药机理进行配伍,对顽固性咳、痰、喘具有很好的疗效。本发明的中药能清除支气管壁及肺部粘膜杂物,修补肺片,清肺热化痰,止咳、平喘,舒筋活血,消炎止痛,能理气、补正、疏通经络,使气血各有所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0-15份、附子10-15份、淫羊藿10-20份、山萸肉15-20份、五味子10-15份、白术10-15份、茯苓10-20份、紫苑15-25份、冬花10-15份、半夏10-15份、地丁10-15份、丹参10-20份、乌梢蛇10-15份、桃仁6-10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1份、附子12份、淫羊藿12份、山萸肉16份、五味子11份、白术11份、茯苓12份、紫苑18份、冬花12份、半夏11份、地丁12份、丹参12份、乌梢蛇11份、桃仁7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3份、附子13份、淫羊藿15份、山萸肉18份、五味子13份、白术12份、茯苓15份、紫苑20份、冬花13份、半夏12份、地丁13份、丹参15份、乌梢蛇13份、桃仁8份。

作为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4份、附子14份、淫羊藿18份、山萸肉18份、五味子14份、白术14份、茯苓18份、紫苑24份、冬花14份、半夏14份、地丁14份、丹参18份、乌梢蛇14份、桃仁9份。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附子、淫羊藿、山萸肉、五味子、白术、茯苓、紫苑、冬花、半夏、地丁、丹参、乌梢蛇、桃仁,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60-10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7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上述方法制备的为中药汤剂,本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为:1天分三次服用。也可1次性煎煮2天的药量,将制得的药液杀菌后灌装密封,冷藏,服用时先微加热即可。本中药组合物还可以制备成粉剂胶囊,具体方案如下:

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附子、淫羊藿、山萸肉、五味子、白术、茯苓、紫苑、冬花、半夏、地丁、丹参、乌梢蛇、桃仁,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研磨成粉,过500-800目筛分后,得中药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皮中制成中药胶囊。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1)步骤中得到的中药粉末的粒度为600目。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标本兼治,不易复发,特别是顽固性咳、痰、喘,本发明的中药采用和中祛湿的方法,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3%,治愈率达67%。

该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中药片剂、颗粒、中药丸等多种形式,并不局限为汤剂和胶囊,适用于多种治疗方式,用药方式。

本发明中各类中药的药理如下:

川贝:味苦,性甘、凉,入肺经。功能:润肺散结,止嗽化痰。主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用于阴盛克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主治: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风寒湿痹、筋骨酸痛。

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主治: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功能: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主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紫苑:味辛、苦;性温;归肺经。功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冬花:味辛;性温;归肺经。功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主治:咳嗽气喘,劳嗽咳血。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地丁:味苦,性寒,入心、肝经。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丹参:味苦,性寒,入心、肝经。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乌梢蛇:味甘,性平,入脾、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主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疠风,风疹疥癣,瘰疬恶疮。

桃仁:味苦、苦,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该符合方剂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可以取得比西药更持久、更绿色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君药是指方中治疗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药。臣药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抑制主药的毒性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

本发明以润肺散结,止嗽化痰的川贝为君药,以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附子和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淫羊藿为臣药,以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山萸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五味子;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白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茯苓;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紫苑;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冬花;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半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地丁;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丹参;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的乌鞘蛇为佐药,以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桃仁为使药;本发明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无毒副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治疗顽固性咳、痰、喘,见效快,疗程短,不会培养细菌的耐药性,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0份、附子10份、淫羊藿10份、山萸肉15份、五味子10份、白术10份、茯苓10份、紫苑15份、冬花10份、半夏10份、地丁10份、丹参10份、乌梢蛇10份、桃仁6份。

本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10份、附子10份、淫羊藿10份、山萸肉15份、五味子10份、白术10份、茯苓10份、紫苑15份、冬花10份、半夏10份、地丁10份、丹参10份、乌梢蛇10份、桃仁6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6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5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5份、附子15份、淫羊藿20份、山萸肉20份、五味子15份、白术15份、茯苓20份、紫苑25份、冬花15份、半夏15份、地丁15份、丹参20份、乌梢蛇15份、桃仁10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15份、附子15份、淫羊藿20份、山萸肉20份、五味子15份、白术15份、茯苓20份、紫苑25份、冬花15份、半夏15份、地丁15份、丹参20份、乌梢蛇15份、桃仁10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研磨成粉,过500目筛分后,得中药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皮中制成中药胶囊。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1份、附子12份、淫羊藿12份、山萸肉16份、五味子11份、白术11份、茯苓12份、紫苑18份、冬花12份、半夏11份、地丁12份、丹参12份、乌梢蛇11份、桃仁7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11份、附子12份、淫羊藿12份、山萸肉16份、五味子11份、白术11份、茯苓12份、紫苑18份、冬花12份、半夏11份、地丁12份、丹参12份、乌梢蛇11份、桃仁7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6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3份、附子13份、淫羊藿15份、山萸肉18份、五味子13份、白术12份、茯苓15份、紫苑20份、冬花13份、半夏12份、地丁13份、丹参15份、乌梢蛇13份、桃仁8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13份、附子13份、淫羊藿15份、山萸肉18份、五味子13份、白术12份、茯苓15份、紫苑20份、冬花13份、半夏12份、地丁13份、丹参15份、乌梢蛇13份、桃仁8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研磨成粉,过600目筛分后,得中药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中药粉末装入胶囊皮中制成中药胶囊。

实施例五:

一种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贝14份、附子14份、淫羊藿18份、山萸肉18份、五味子14份、白术14份、茯苓18份、紫苑24份、冬花14份、半夏14份、地丁14份、丹参18份、乌梢蛇14份、桃仁9份。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顽固性咳、痰、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川贝14份、附子14份、淫羊藿18份、山萸肉18份、五味子14份、白术14份、茯苓18份、紫苑24份、冬花14份、半夏14份、地丁14份、丹参18份、乌梢蛇14份、桃仁9份,筛分除杂,较大的原料切成黄豆大小的小块,混合均匀后在紫外线灭菌灯下灭菌处理1小时,然后置于容器中用常温水浸泡80分钟;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和浸泡用的水置于砂锅中,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热3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70℃后,取滤液,砂锅中的药渣备用,并将滤液倒入容器中;

3)、将步骤2)中砂锅中的药渣中加入热水,进行二次煎煮,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20分钟,晾至温度降至70℃后,滤得二次药液;

4)、将步骤2)和步骤3)中得到的药液合并,并混合均匀,晾至室温后装瓶或装袋,得中药组合物药液。

本发明同时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数据进行了临床疗效追踪,疗效汇总如下:

1.选顽固性咳、痰、喘患者40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4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其共同的典型症状为身热、咳嗽、烦渴,胸闷,冬春两季较多。并发具有咳嗽、咳痰、喘的病症。

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优选配方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组合物,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25天。对照组口服一般治疗用西药抗生药及鲜竹沥每天按剂量和次数服用,疗程25天。

3.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显效:患者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偶见咳嗽有痰,无气喘症状;

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有偶见的气喘症状,咳嗽有痰症状降低;

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咳、痰、喘并发发生,检查结果显示病情无变化或有进展。

4.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5%,显效15%,有效10%,无效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0%,显效18%,有效22%,无效40%,总有效率60%。治疗组所有患者随访一个月,均未发现复发迹象。

本发明的中药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效果如下:

选用体重18~22克,6~8周龄的健康小鼠(同次试验体重相差不超过2克)。大鼠6~8周龄;体重120~150克,同次试验体重相差不超过10g。试验时,将动物按体积随机分成4~5组,每组至少10只动物(雌雄各半),给受试物后即刻观察动物反应情况,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6个月,观察毒性反应,注意记录动物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饲料消耗量)、大小便及其颜色、被毛、肤色、呼吸、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体重变化等,试验持续六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小白鼠身体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且未见小白鼠生病或死亡。提示该药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的治疗案例如下:

案例一,张某,男,45岁。一年前有咳嗽症状,不在意,半年前出现一直咳嗽有点气喘症状,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伴有些许的痰,胸有点闷,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偶尔有痰,偶尔喘,不再胸闷,继续服用25天后,症状全无,一年后追访:痊愈,无复发。

案例二,刘某,女,28岁。数月前出现嗓子干痛症状,两个月后出现咳痰症状,胸闷有刺痛感,早晚比较厉害,吃消炎药后有所减轻,停药后加重,如此循环往复,无法根治,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半个月后,完全康复半年后追访,无复发。

案例三,张某,女,35岁,高频率呃逆症状,住院治疗多日,有所好转,出院后一周,复发,甚是苦恼,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第二幅开始见效,连续服用15天后停药,一月内无复发,随后追加15天药,巩固疗效,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案例四,许某,女,30岁,患顽固性咳、痰、喘一年多,白天夜晚从未间断,冬季厉害,经过多家本地医院诊治,间歇性发作,未除根,服用上述实施例1的汤剂两天之后有所减轻,继续服用两周后症状消失,半年后追访,无复发。

案例五,赵某,男,13岁。有支气管炎史,高频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常喝川贝枇杷糖浆和养阴清肺膏,顽固性咳、痰、喘难根治,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20日后痊愈,随访未复发。

案例六,张某,女,76岁,年老多病,具有顽固性咳、痰、喘多年,冬日饭后受凉发作严重,咳嗽有痰但咳不出,气喘有肺气肿,青霉素,磺胺类药过敏。每年冬季都有一次持续2-3月严重病症,吃鲜竹沥,严迪,氨茶碱效果不大,打点滴要20天效果也不明显.有心脏病,高血压,平时不太吃这些药物,有时候喘的晚上睡不着,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三天后见效,半月后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0天后症状完全小时,随后半年追访,无复发。

案例七,唐某,男,自9个月后反复感冒咳嗽,痰鸣气喘,先是在乡镇人民医院住院数天采用西药调理三天未见缓解,又转往上级县医院治疗,采用输液接西药综合调理。住院一周才稍稍缓解,后又因为喉中有痰不能消失,做了一周的雾化治疗。该患儿后来在十一个月大的时候,经人介绍来我处治疗。来时患儿听诊肺部痰鸣气喘,伴有稍微咳嗽症状,时有低热。患儿体型较胖,出生后饮食以母奶加奶粉为主。此次发病一周,已经服用抗生素、化痰止咳药物,但是效果不明显。考虑咳嗽、痰喘为患,给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2天后,咽喉中痰已明显改善,用药5天后,咳嗽已基本痊愈,业已不在喘息,精神状态完全恢复。

案例八,张某,男,2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就诊.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随后出现咳嗽,咳黄色粘痰,并伴有清鼻,无胸闷胸痛,自服感冒药3天无效,在诊所静脉点滴3天,发热、清鼻等症状消失,仍咳嗽较重,咳黄脓痰,在县医院检查,胸片提示左下肺斑片状高密度阴影,诊断为左下肺炎,住院治疗1周咳脓痰好转,仍咳嗽嗓子发痒,夜间较重,咳嗽最长持续20分钟.口服棕色合剂可稍缓解.继续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胸片,左下肺病灶基本吸收,但是仍咳嗽,干咳为主.后来出院,间断服用抗生素,止咳药物,病情未完全缓解,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减轻.给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一周后低热退去且不再咳嗽咳痰,能够正常饮食,为巩固治疗,又用药一周,精神状态完全恢复,观察一周,患者康复。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