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机及煎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7597阅读:1583来源:国知局
煎药机及煎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煎药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煎药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地传承以及创新的过程中,正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里约奥运会期间飞鱼菲尔普斯肩膀上的“中国印”,还有前段时间刚刚举行的g20杭州峰会期间的“中医药热”,这一系列的热门话题,无一不彰显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同时也为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服务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是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其中,中药汤剂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在目前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以及药味加减便捷等几大特点,这使得中药汤剂成为了广大患者服用中药的首选方式。然而,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直接影响着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力度,是否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将对病情的发展趋势产生巨大的变化。

经过对现有家庭煎药方式的初步调研了解,家庭煎药普遍出现以下诸多问题:第一,煎药器具的材料选择存在盲点。煎药器具的选择对药液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历代医家都对此很重视。比如煎药忌用铁器是因为铁器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过程中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往往铁制锅具在家中却最为常见。第二,浸泡并非是时间越长越好。通常许多患者认为浸泡时间越长,对中药的煎煮更加有利,殊不知,如在夏季浸泡太长就极有可能导致药物变坏。第三,加水量的问题。中药汤剂均以水为溶媒进行煎煮,加水量的多少对煎出量以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量都有重大影响。第四,煎药时间的把握度还存在问题。中药煎煮一般以武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煎煮。但是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如解表药和滋补药等,虽说大致的煎法差不多,但是在时间和次数上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已经足以影响药物对人体的功效。以上诸多问题,往往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煎药过程中并不能达到最理想的煎药效果。

其次,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前来咨询中药的煎煮方式或询问是否有煎药机出售的情况很多。他们中有的是新接触中药的患者,对中药的煎煮知识又知之甚少,不知该如何煎煮中药;另外还有一部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他们大多希望能有简单又有效的煎药设备来改善每日煎药这复杂又费时的过程。虽然现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代煎服务,但是大部分患者出于各种原因对于代煎药并不是那么信任。由此可见,一种既能融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又能够结合现代化技术的家用分层全自动中药煎药机的产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目前市场上煎煮中药的设备有:中药煎煮机,蒸汽中药煎炉,减压中药煎药机,多功能自控中药煎煮装置,多孔远红外中药煎煮炉等。这些设备都有着各自特有的优势,但其多数体积较大,操作较为复杂以及价格比较偏高,导致其大多应用于医院、药房、药厂等可以容纳大型器械以及煎药需求量较多的场所,无法满足普通的家庭使用。而目前家用煎药机市场上,大都以煎药锅材质为主要卖点,陶瓷,砂锅,紫砂壶,麦饭石这些都屡屡可见;然后把传统的直火加热变成现代化电加热的方式,加入定时等智能装置,演变出一系列全自动的煎药锅。市面上的家用煎药机,无法实现先煎、后下的特殊要求。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得知,患者虽然买了煎药机,时间上可以有自己的控制,但在先煎、后下等特殊药物的使用上并没有改观;很多的患者甚至出于麻烦都是直接将所有的药物全部放在一起煎煮,这样的话会导致先煎的药物没有煎透,后下的药物由于煎煮时间太久可能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整体药效肯定大打折扣。另外,市面上的煎药机在加水这一环节完全需要使用者自己动手,而且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加水后都是需要先将中药浸泡一段时间;对于使用者而言,这样的煎药锅对比直火煎煮并没有差别。其实,这些煎药锅只是基于普通的电子加热设备再结合煎药锅材质进行简单改良的产物,在煎药过程中缺失了对中药煎煮古法理念的传承以及缺少了对特殊煎法的合理、科学处理,且使用者也并不能达到全程无照看,所以并不能真正称之为全自动煎药机。本研究以分层理念为主导,直接区分先煎、群药以及后下药物,各自浸泡,定时混合煎煮,达到最高效的时间利用与最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煎煮方式。由此可见,研发家用分层全自动中药煎药机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它不仅可以满足患者足不出户自行煎药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真正达到无人看管且煎药效果显著的全自动煎药过程,将便捷与高效合为一体,患者无需实时查看便可完成全程的煎药。

目前公开的煎药机技术有可以实现先煎后下功能的煎药机,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90117.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中药煎药机,包括主煎煮锅、副煎煮锅、连通主煎煮锅和副煎煮锅的连接管路以及用户界面,所述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连接管路开闭的控制阀门,以允许主煎煮锅和副煎煮锅内的药液混合。上述专利仅仅是将两个煎煮锅煎煮的药液混合,并不符合中医理论同锅内先煎后下药材混合煎煮,且不支持先煎、群药、后下等更多步骤模式。

另外一种改进的技术实现了先煎、群药、后下等更多步骤模式的选择,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90524.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中药煎药机进行的制药方法,但其采用的方法也是多个煎锅的分别加热煎煮,然后将煎煮的药液混合再进一步煎煮,虽然控制模式可以实现多种控制方法,但并不是将药材置入同一个煎锅内,而仅仅是煎煮混合药液,且各个煎锅都需要设置加热系统和循环系统,整体系统复杂,具有成本高、体积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煎药机及煎药方法,能够方便的实现自动化的中药煎煮,且具有先煎、群药和后下的模式,满足中药煎煮特性,方便实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煎药机,包括:

一个由上层煎药锅和下层煎药锅组成的双层煎药锅;

底座,所述底座内对应所述下层煎药锅的位置具有电加热装置;

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内部具有控制电路和机械组件,所述控制主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进水管接口和出药管;

所述的上层煎药锅底部具有药材投放开口,内部具有药材投放组件,所述药材投放组件由药材旋转挡板和转轴组成。

优选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下层煎药锅内进行中药材的煎煮,所述上层煎药锅内通过所述药材旋转挡板分隔装入先煎、群药和后煎的中药材。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机械组件包括液体循环控制组件和转轴动力控制组件。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药材投放开口为四分之一扇形,所述的药材旋转挡板为4个,每个挡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下层煎药锅内设置有挤压装置,在药材煎煮结束后自动进行挤压。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下层煎药锅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在先煎、群药、后下药掉落后分别自动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双层煎药锅材质为砂锅或不锈钢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煎药方法,利用上下分层方法,装药时按照先煎、群药、后下的顺序从下而上依次装入中药材;煎煮时通过数控装置进行控制,先煎药物煎煮结束后,群药自动从上层掉落到下层,与先煎药物混合后煎煮;时间到达后,后下药物掉落与先煎、群药混合完成最后的煎煮;自动输出药液。

优选地,本发明的煎药方法,所述通过数控装置进行控制包括自定义模式设置先煎、群药、后下的时间和按常用预设模式快速启动药物的煎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方法,所述自动输出药液包括进行药渣过滤的步骤。

本发明的煎药机及煎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改善市面上普遍家用煎药机存在的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以及技术问题。

2、利用分层分栏装药技术,在上层以分栏方法,装药时按照先煎、群药、后下的顺序从下而上依次装药,实现了上层分栏装药,下层混合煎煮。

3、下层药罐安装有挤压(含搅拌作用)装置,在群药以及后下药掉落时分别进行搅拌,让药物混合更加均匀;在中药材煎煮结束后自动进行挤压,让药液析出更充分。

4、通过数控系统实现进水、出液自动化。

5、通过数控技术,在先煎药物煎煮的同时进行群药的浸泡,最大化缩小时间差,提高整体煎药效率。

6、安装一键操作按钮,对于常用一般性煎法的药物即可进行最简便快捷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煎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煎药机的双层煎药锅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上层煎药锅底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药材旋转挡板和转轴的俯视图及转轴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煎药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控制面板;2、出药管;3、可更换的插片滤渣网带;4、网兜;5、防溅挡板;6、器皿;7、进水管接口;8、电磁或电陶加热器;9、压药板;10、下层煎药锅;11、药材水平挡板;12、药材旋转挡板;13、上层煎药锅;14锅盖;15、传动构件;16、转轴;17、转轴;18、煎药锅进水口;19、煎药锅出药管;20、煎药锅出药口;21、管体固定件;22、初步过滤口;23、第二固定轴;24、第一固定轴;25、煎药锅出药管;26、煎药锅进水管;27、药材投放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煎药机,包括:

一个由上层煎药锅13和下层煎药锅10组成的双层煎药锅;

底座,所述底座内对应所述下层煎药锅的位置具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为电磁或电陶加热器8;

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内部具有控制电路和机械组件(图1中未示意),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液体循环管路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进水管接口7的进水、控制煎药锅进水口18进水、煎药锅出药管19和煎药锅出药口20的出药液(液体循环管路中还具一些常规装置图1未做示意,例如有水泵控制液体的流动),煎药锅出药管19采用管体固定件21进行固定,煎药锅出药口20和初步过滤口22如图所示;所述机械组件包括传动控制系统,包括转轴16、锅盖14上的传动构件15、和转轴17。

所述控制主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进水管接口7和出药管2,所述进水管接口7与外部自来水管连接,通过电磁阀控制进水,所述出药管2的出口端具有可更换的插片滤渣网带3、网兜4和防溅挡板5,所述器皿6用来承接最终流出的中药汤药。

如图2所示,所述的上层煎药锅13底部具有药材投放开口27,内部具有药材投放组件,所述药材投放组件由药材旋转挡板12和转轴17组成,所述的下层煎药锅10内部具有用语进水的煎药锅进水管26和用于完成煎煮后出药液的煎药锅出药管25。

优选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下层煎药锅10内进行中药材的煎煮,所述上层煎药锅13内通过所述药材旋转挡板12分隔装入先煎、群药和后煎的中药材。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机械组件包括液体循环控制组件和转轴动力控制组件。

如图3和图4所示,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药材投放开口27为四分之一扇形,所述的药材旋转挡板12为4个,每个挡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如图4所示,所述转轴由第一固定轴24、第二固定轴23和转动轴组成,所述四个药材旋转挡板12相隔90度插设在所述转轴17的转动轴上。

如图1所示,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下层煎药锅10内设置有挤压装置,图中的挤压装置为压药板9,在药材煎煮结束后自动进行挤压。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下层煎药锅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在先煎、群药、后下药掉落后分别自动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机,所述的双层煎药锅材质为砂锅或不锈钢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煎药方法,利用上下分层方法,装药时按照先煎、群药、后下的顺序从下而上依次装入中药材;煎煮时通过数控装置进行控制,先煎药物煎煮结束后,群药自动从上层掉落到下层,与先煎药物混合后煎煮;时间到达后,后下药物掉落与先煎、群药混合完成最后的煎煮;自动输出药液。

优选地,本发明的煎药方法,所述通过数控装置进行控制包括自定义模式设置先煎、群药、后下的时间和按常用预设模式快速启动药物的煎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煎药方法,所述自动输出药液包括进行药渣过滤的步骤。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煎药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双层煎药锅内装入中药材;

(s2)、判断是否为预设常用模式,如果是按常用模式设置时间,如果否设置自定义时间;

(s3)、设置先煎时间、群药时间和后下时间;

(s4)、在下层煎药锅内注水;

(s5)、各中药材按设定时间依次落入下层煎药锅内并混合煎煮;

(s6)、自动输出药液。

本发明的煎药机及煎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改善市面上普遍家用煎药机存在的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以及技术问题。

2、利用分层分栏装药技术,在上层以分栏方法,装药时按照先煎、群药、后下的顺序从下而上依次装药,实现了上层分栏装药,下层混合煎煮。

3、下层药罐安装有挤压(含搅拌作用)装置,在群药以及后下药掉落时分别进行搅拌,让药物混合更加均匀;在中药材煎煮结束后自动进行挤压,让药液析出更充分。

4、通过数控系统实现进水、出液自动化。

5、通过数控技术,在先煎药物煎煮的同时进行群药的浸泡,最大化缩小时间差,提高整体煎药效率。

6、安装一键操作按钮,对于常用一般性煎法的药物即可进行最简便快捷的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