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消融穿刺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926发布日期:2019-07-03 03:1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消融穿刺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融治疗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消融穿刺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场作用下,物质内部的不同电性的粒子会受到方向相反的电场力,当电场足够强时,正负粒子就无法集合在一起,终成为可以自由运动的离子,物质转化到离子态,这种转化在常温下就可以转化,即成为低温等离子.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工作原理,即以特定100khz超低频率电能激发介质(nacl)产生等离子体,在40~70℃的温度范围内,靠“等离子体”产生的声波打断靶点组织分子键,将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直接裂解成o2,co2,n2等气体,从而以“微创”的形式完成对组织消融。

100khz低频稳定电场下,粒子则会获得更长的加速时间,最终形成带有更大动能的高速带电粒子(等离子体),直接打断分子键,此外因频率低,较之高频大大降低了分子间的摩擦产热,使消融在低温(不至使细胞变性的温度)下完成,从而实现微创效应。

通常100khz低频稳定电场下,激发一分子nacl(等离子产生介质)会产生8个电子伏特的动能,而打断一个肽键所需动能为4个电子伏特,使靶组织细胞以分子为单位解体,使蛋白质等组织裂解汽化成h2、o2、co2、n2和甲烷等低分子量气体,在低温下形成切割和消融效果,这与电刀和激光等外科设备靠几百度的高温来汽化组织的工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用在鼻腔、扁桃体等这种偏人体外部的部位较多,这种情况下的靶组织一般是位于人体中的较大腔体的内壁中的一部分,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则用实现低温等离子消融的电极头的部分表面接触靶组织即可。

但是,在处理脊椎上的病症时,特别是针对于脊髓的病变(比如增生等等),还没有比较理想的一种消融方式,传统的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由于脊髓非常脆弱,温度都太高或太低,不能用于脊髓的消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巨大损失,而且,脊髓的病变都是以“段”为单位,比如,脊椎中的腰椎中的某一块对应的脊髓出现病变,那么基本上这块脊椎对应的脊髓都会产生病变,比如脊髓增生,那么这个时候,是很难去治疗的,一般为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治疗效果,且治疗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全高效地针对人体病变脊髓进行治疗的组合式消融穿刺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消融穿刺构件,其包括:

衬芯,所述衬芯的头端设置有头端电极;

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内设置有能够从穿刺针头端输出等离子产生介质的腔道,所述衬芯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穿刺针内且所述头端电极从穿刺针的头端伸出,所述穿刺针头端设置有与所述头端电极相匹配的环电极。

在治疗脊髓病变时,通过所述穿刺针穿刺到脊髓中,穿刺针的头部到达靶组织位置,到达靶组织位置后,所述腔体开始从穿刺针的头端输出等离子产生介质,当等离子产生介质输出后,由于空间狭小,穿刺针头端周围都是靶组织(病变的脊髓),等离子产生介质很快会填充到穿刺针头端的周围,此时再使衬芯的头端从穿刺针头端伸出,头端电极和环电极一起放电,在靶组织内形成电流,最终形成稳定频率的电场,分离等离子产生介质,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产生声波,使靶组织(比如增生的脊髓)裂解汽化成h2、o2、co2、n2和甲烷等低分子量气体,实现等离子消融,病变的脊髓被分解,快速高效达到治疗效果,而整个等离子消融过程温度不会像射频消融那样温度高,也不会像冷冻消融那样温度低,对正常脊髓的损伤较小,尽量保护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头端电极能够单独进行放电,有些靶组织(脊髓)的疾病并不是一直发病的,单个的所述头端电极能够单独进行放电,发放刺激电压,可以激发靶组织,诱发疾病,便于更精确的找寻靶组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环电极能够单独进行放电,原理如上述,使刺激电压的释放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腔道输出的所述等离子产生介质为nacl溶液(即所述等离子产生介质),nacl溶液对人体的伤害较小,比如人体内还有许多微量元素,比如k和mg等,这些元素如果注入人体内过多会造成不良影响,而nacl相对来说,人体可接受的量的阈值较大,我们平时输液也都是用nacl溶液,即我们所称的生理盐水,所以,我们的等离子产生介质使用nacl溶液,不仅能够满足我们进行低温等离子消融的条件,还尽量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经济性能更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衬芯通过与所述腔道配合,从而配合在所述穿刺针内,结构更简单,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穿刺过程中也可在穿刺针中插入衬芯,一是适当增加刚度便于穿刺,而是堵住穿刺针的头端的所述腔体的出口,防止有人体的组织液倒流到穿刺针内影响后续工作,而穿刺到位后,再抽出衬芯,利用所述通道进行等离子产生介质的输出,然后再插入衬芯,进行等离子消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环电极外表面为螺旋状,由于衬芯是从所述腔道内穿过,最终从穿刺针头端穿出,所以头端电极是位于所述环电极的中心靠前的位置,就环电极本身的环状结构而言,其能够和头端电极配合,从多个方向形成多个电流,从而形成多个稳定频率的用于等离子消融的电场,穿刺针穿刺到脊髓的靶组织位置后能够更快捷的消融穿刺针头部一圈的病兆脊髓,对于脊髓这种一段一段的病兆部位有着非常好的消融效果,同时效率也很高,而螺旋状的设置,使环电极和脊髓的接触变为了螺旋形的接触路径,螺旋结构的齿顶能够和头端电极配合分别形成多个稳定频率的用于等离子消融的电场,且电场均匀的从环电极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对病兆脊髓的覆盖更全面,消融效率更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衬芯末端设置有衬芯手柄,便于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穿刺针末端设置有穿刺针手柄,便于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头端电极和/或环电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消融时组织的温度,使消融治疗可控,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治疗脊髓病变时,通过所述穿刺针穿刺到脊髓中,穿刺针的头部到达靶组织位置,到达靶组织位置后,所述腔体开始从穿刺针的头端输出等离子产生介质,当等离子产生介质输出后,由于空间狭小,穿刺针头端周围都是靶组织(病变的脊髓),等离子产生介质很快会填充到穿刺针头端的周围,此时再使衬芯的头端从穿刺针头端伸出,头端电极和环电极一起放电,在靶组织内形成电流,最终形成稳定频率的电场,分离等离子产生介质,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产生声波,使靶组织(比如增生的脊髓)裂解汽化成h2、o2、co2、n2和甲烷等低分子量气体,实现等离子消融,病变的脊髓被分解,快速高效达到治疗效果,而整个等离子消融过程温度不会像射频消融那样温度高,也不会像冷冻消融那样温度低,对正常脊髓的损伤较小,尽量保护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穿刺构件的头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衬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穿刺针2.衬芯11.环电极111.温度传感器a12.腔道13.穿刺针管体14.穿刺针手柄15.穿刺针连接器21.头端电极211.温度传感器b22.衬芯管体23.衬芯手柄24.衬芯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一种组合式消融穿刺构件,其包括:

衬芯2,所述衬芯2的头端设置有头端电极21,所述头端电极21能够单独进行放电;

穿刺针1,所述穿刺针1内设置有能够从穿刺针1头端输出等离子产生介质的腔道12(所述腔道12输出的所述等离子产生介质为nacl溶液),所述衬芯2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穿刺针1内且所述头端电极21从穿刺针1的头端伸出,所述穿刺针1头端设置有与所述头端电极21相匹配的环电极11,所述环电极11能够单独进行放电,所述环电极11外表面为螺旋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芯2通过与所述腔道12配合,从而配合在所述穿刺针1内。

所述衬芯2末端设置有衬芯手柄23,衬芯手柄23上设置有衬芯连接器24,衬芯2具备衬芯管体22,所述衬芯管体22和所述衬芯手柄23组合形成衬芯2(衬芯管体22用于插入到所述腔道12内),所述头端电极21上连接有对应的导线,该导线沿所述衬芯管体22的内壁或者管身内部设置,最终连接到所述衬芯连接器24,衬芯连接器24连通消融仪,对头端电极21进行控制。

所述穿刺针1末端设置有穿刺针手柄14,穿刺针手柄14上设置有穿刺针连接器15,穿刺针1具备穿刺针管体13,所述穿刺针管体13和所述穿刺针手柄14组合形成穿刺针1,所述环电极11上连接有对应的导线,该导线沿所述穿刺针管体13的内壁或者管身内部设置,最终连接到所述穿刺针连接器15,穿刺针连接器15连通消融仪,对环电极11进行控制。

如图3、4,所述头端电极21和环电极11上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穿刺针1上的为温度传感器a111,设置位置如图2、3中环电极11表面所圈出的位置,即图2、3中标记111所指处,位于环电极11的中间位置,其可设置在环电极11外表面,也可嵌入在环电极11的内部(图3中的虚线的大椭圆内是穿刺针1的放大图),设置在衬芯2上的为温度传感器b211,设置位置如图4中头端电极21表面所圈出的位置,即标记211处,其可设置在头端电极21外表面,也可嵌入在头端电极21的内部,同时,穿刺针手柄14和衬芯手柄23表面都设置有防滑的条形凸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