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用灌胃器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2672阅读:5014来源:国知局
动物用灌胃器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胃器,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用灌胃器。



背景技术: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药学的一种基础实验方法,所有的新药在进入临床之前,都必须要经过动物实验阶段,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口服是最常用最便捷的给药方式,在动物实验中,通常需要经过灌胃来实现。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灌胃器为一种特制的具有标准注射器接口的空心针,该针的针头与普通注射器不同,为了避免针尖刺入动物气管或损伤消化道而进行了钝化处理。

但这种钝化处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损伤的可能,应激损伤之外,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机械损伤,如气道损伤,吸入性肺炎,食管穿孔,胃破裂等问题,要减少或避免这些损伤,对操作者的手感及熟练度要求很高。

目前,因灌胃操作而非药物导致的动物状态不佳甚至死亡并不少见,严重影响实验进程以及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判断,尤其是在一些毒理学实验中,需要鉴别药物毒副作用的损伤还是认为操作的损伤,从而给对结果的判断造成困难。

另外现有的技术方案,均为盲插,高度依据操作者的手感,及对动物反应的经验判断,常常有误插入气管的情况,申请号为cn10630896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灌胃识别器及该灌胃识别器的使用方法,该灌胃识别器包括三通管和空气流动感应器等,能识别灌胃针插入鼠气管还是食管,避免实验鼠因灌胃液误灌入气管进入肺内而死亡。该装置部件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操作不甚简便,而且对空气感应器的灵敏度有一定依赖性,一旦出现故障,则会影响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及其操作方法,其可解决灌胃损伤问题,以及误插入气管问题,以及灌胃液量问题。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透明可视,操作方便的效果。

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通过调节装置尺寸大小,可通用于各种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实验动物。避免因药液误灌入气管进入肺内而导致实验动物死亡。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动物的操作性损伤或死亡,提高实验效率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动物胃液吸出后,可以相应增加可灌的药液体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其包括管状体、弹性腔体装置和注射器适配接口;

-管状体,为透明的双腔管,分别为第一腔管、第二腔管,所述双腔管的顶部为球形体,球形体的顶部插入到实验动物胃部,双腔管的前端的双腔相通,第一腔管的后端连接注射器适配口,第二腔管的后端通过弹性连接管连通弹性腔体装置;

-弹性腔体装置,其为密闭空腔,其设有入口与第二腔管密闭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入口与第二腔管之间设有卡扣开关。

较佳地,所述弹性腔体装置为球囊。

较佳地,所述卡扣内部为楔形空腔结构,球囊的弹性连接管在楔形空腔的宽窄间隙间在第一本体中前后移动实现开关。

较佳地,双腔管前端为弧形弯曲。

较佳地,所述球形体采用柔性医用硅胶制成。

较佳地,所述球囊入口为入口管体,入口管体为硬质管,入口管体套入弹性连接管内后进行封闭连接。

较佳地,所述弹性腔体装置采用弹性硅胶制成。

较佳地,所述球形体被圆弧形体替换。

较佳地,所述球形体被软垫弧形体替换。

一种动物用灌胃器的操作方法,其采用上述的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抽取灌胃液后,捏紧球囊,使管腔内带负压进行插管,插到合适深度后放开球囊;

第二步:观察是否正确入胃,球囊如正确入胃,可通过透明双腔管看到胃液被吸入球囊,如插入气管则不会有液体吸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扣结构的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卡扣结构的关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球囊入口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其包括透明双腔管、球囊和注射器适配接口;双腔管前端双腔前端相通,略弯曲,顶部为球形,后端分别连接注射器适配口和球囊,球囊入口有卡扣负责开关。抽取灌胃液后,捏紧球囊,使管腔内带负压进行插管,插到合适深度后放开球囊,如正确入胃,可通过透明双腔管看到胃液被吸入球囊,如插入气管则不会有液体吸出。该装置一方面可避免误灌入气管,另一方面通过球囊吸出胃液后,可增加灌胃液量。另外,灌胃装置顶端的球形设计,柔性医用硅胶制成,可有效避免损伤小鼠食管或气管管壁,即使是在误插入气管情况下,拔出后仍可重复操作。

实施例2:

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其包括管状体、弹性腔体装置和注射器适配接口;

-管状体,为透明的双腔管,分别为第一腔管3、第二腔管2,所述双腔管的顶部为球形体4,球形体的顶部插入到实验动物胃部,双腔管的前端的双腔相通,第一腔管的后端连接注射器适配口5,第二腔管的后端通过弹性连接管7连通弹性腔体装置;

-弹性腔体装置1,其为密闭空腔,其设有入口与第二腔管密闭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入口与第二腔管之间设有卡扣6开关。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弹性腔体装置为球囊。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卡扣内部为楔形空腔结构,球囊的弹性连接管在楔形空腔的宽窄间隙间在第一本体中前后移动实现开关。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双腔管前端为弧形弯曲。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球形体采用柔性医用硅胶制成。

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球囊入口为入口管体8,入口管体为硬质管,入口管体套入弹性连接管内后进行封闭连接。

实施例8: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弹性腔体装置采用弹性硅胶制成。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球形体被圆弧形体替换。

实施例10: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球形体被软垫弧形体替换。

实施例11: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所述弹性腔体装置为异形弹性可挤压形状体。

实施例12:

一种动物用灌胃器的操作方法,其采用上述的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抽取灌胃液后,捏紧球囊,使管腔内带负压进行插管,插到合适深度后放开球囊;

第二步:观察是否正确入胃,球囊如正确入胃,可通过透明双腔管看到胃液被吸入球囊,如插入气管则不会有液体吸出。

下面采用上述实施例中动物用灌胃器进行如下试验准备:

样本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体重25-30g/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本发明所涉的动物用灌胃器和常规灌胃器组。

操作者为熟练掌握实验动物灌胃技术的研究人员。

操作方法:操作员佩戴双层乳胶手套,预先用1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500ul后,去掉注射器针头,换上灌胃器(本发明所涉及新型灌胃器见附图及常规灌胃器见附图)备用。用右手提起小鼠尾部,置于鼠笼盖上,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皮肤,以左小指压住小鼠尾部。接着将小鼠拎起,置于左手心中。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前部装好灌胃器的注射器,以灌胃器前端向后轻压小鼠头部,使其口腔和食管接近一条直线,再把灌胃器沿上腭壁轻轻向下插入。如推进顺利,小鼠可自主吞咽,说明灌胃器进入食管,可继续插管至胃部;反之,如遇明显阻力,且小鼠剧烈挣扎,提示可能误入气管,须拔出重插。

本发明所涉新灌胃器,在插入前打开球囊卡扣,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住球囊,排空球囊内气体,使管腔内保持负压状态,再顺利插管,并推进一段距离后,缓缓松开球囊,当灌胃器前端到达胃部合适位置,可通过透明双腔管看到胃液流出,进入球囊,此时可放心将注射器中灌胃液(生理盐水)推入小鼠胃腔。

常规灌胃器组,灌胃过程中,高度依赖操作者手感,需密切观察小鼠对灌胃操作的抵抗程度来判断插管是否正确,以及送达部位是否合适。

如此,每天一次,连续灌胃十天。每次灌胃结束,观察小鼠活动性,末次灌胃后第二天,称量体重。

结果:

本发明所涉新型灌胃器组:累计误插32次,误插率32/150=21%,0只小鼠死亡,小鼠活动基本正常,体重较实验前无明显下降。

常规灌胃器组:累计误插35次,误插率35/150=23%,合计死亡3只,另有2只状态明显萎靡,体重较前分别下降12%和15%。

分析:两组误插率接近21%vs23%,生理盐水本身不会对小鼠造成损伤,500ul/只,也没超过小鼠最大许可灌胃量,常规灌胃器组部分小鼠出现活动性减弱,体重下降,甚至死亡,提示灌胃操作中受到损伤,损伤(包括死亡)率为33%,死亡率为20%。

而本发明涉及灌新型胃器组,小鼠死亡0只,活动性基本正常,提示灌胃操作中损伤小,在小鼠可耐受范围。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经以上实验证明,其可显著解决灌胃损伤问题,以及误插入气管问题,以及灌胃液量问题。

本发明的动物用灌胃器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透明可视,操作方便的效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案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案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案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