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402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麻醉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硬膜外神经阻滞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术中易于管理、术后便于硬膜外镇痛等优点,这种麻醉方法所使用的主要部件是麻醉导管,由于麻醉导管外径一般小于1mm无法直接连接注射器,所以输注药物时需要一个麻醉导管连接器,连接器一端连接麻醉导管,另一端连接输注器具。传统的麻醉导管由透明导管和导管接头插接而成。这种结构的麻醉导管硬膜外插入时,插入深度不便掌握,尤其是当插入麻醉导管遇到障碍时,很难插入硬膜外腔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包括导管和导管接头,所述导管一端和所述导管接头插接连接;所述导管另一端设有万向球,所述导管靠近所述万向球的一端设有若干出药孔。

优选地,所述导管与所述万向球连接的端部以及所述万向球的材质均为聚氨酯材质。

优选地,所述导管与所述万向球连接的端部以及所述万向球均为实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管长度方向设有X光不透显影线。

优选地,导管外壁设有若干距离标记线。

优选地,所述距离标记线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导管接头的一端开始标注,100mm后每隔50mm所述距离标记线加粗标记。

优选地,所述导管远离所述导管接头的一端设有管头,所述管头从其前端向所述管体方向由软逐渐变硬;

所述导管包括管体和管头,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导管接头插接连接,另一端连接所述管头;所述管头的硬度所述管体内设有螺旋支撑丝,其与所述管头连接的端部设有若干出药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包括导管和导管接头,所述导管一端和所述导管接头插接连接;所述导管另一端设有万向球,所述导管靠近所述万向球的一端设有若干出药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万向球可使得导管容易弯曲,防止损伤血管神经以及硬脊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万向头局部放大图。

图中:1-导管接头,2-导管,3-出药孔,4-万向球,5-距离标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介入损伤的万向头端麻醉导管,包括导管和导管接头,所述导管一端和所述导管接头插接连接;所述导管另一端设有万向球,所述导管靠近所述万向球的一端设有若干出药孔。

再一实施例,所述导管与所述万向球连接的端部以及所述万向球的材质均为聚氨酯材质的实心结构。万向球为聚氨酯材质的实心软球,可以朝任何方向弯曲,插入用药部位时,可以起到探路的作用,遇到神经、血管即带动导管改变方向绕行,进入硬脊膜外腔后遇到硬脊膜改变方向进入硬膜外腔内从而给药。

再一实施例,所述导管长度方向设有X光不透显影线。

再一实施例,所述X光防护涂层外设有若干距离标记线。所述距离标记线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导管接头的一端开始标注,100mm后每隔50mm所述距离标记线加粗标记。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万向球可使得导管容易弯曲,防止损伤血管神经以及硬脊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