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921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针灸治疗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磁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手段之一,艾灸其治疗过程为通 过艾燃烧对人体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及燃烧时的挥发物对人体药理作用两个方面, 传统的艾灸分为:艾炷灸和艾条灸,但是,不论是艾柱灸还是艾条灸,施灸时 释放的烟雾非常大,为患者和医生难以接受。同时,艾灸过程中存在燃烧着的 灰烬散落烫伤患者的危险。此外,由于艾柱或艾条没有容器包覆,艾绒和火力 大部分被浪费;而且艾灸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影响疗效,操作也不方便,这些 都严重制约了艾灸的推广应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无烟艾灸、艾灸盒等产品。最常见的无烟艾灸是无烟艾条, 这种艾条主要由碳化的艾绒和木碳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后产生的烟不大, 使用比较方便,但由于其所用材料已经不是传统艾灸所用的艾绒,自然也就丧 失了传统艾灸所具有的灸疗效果,因此,这种无烟艾灸已经不能传统意义上的 艾灸。关于艾灸,中医几千年前就有论述和比较,艾绒的灸疗效果最为突出, 为其他的材料所不及。正因如此,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才选用了艾绒作为施灸的 材料并固定下来,才有了“艾”灸。因此艾灸必须选用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 才能称为“艾”灸,除此以外均不能称为艾灸。

市场上出现的艾灸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燃烧的速度和温度,但调节范 围有限,而且艾柱安装不方便,灸盒易倒翻,同样存在灰烬散落给患者造成烫 伤和火灾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艾疗和磁疗同时减少烟雾的磁 灸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灸装置,包括灸筒本体,所述灸筒本体包括圆柱状筒体及扣合在筒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灸筒盖包括上盖及连接在上盖下端的下盖,所 述下盖为圆管状,所述上盖的顶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座为倒锥形座,固 定座的下端部穿过固定孔、插入筒体中,所述固定孔的内径小于固定座的最大 外径,位于筒体内的导磁针上端安装在固定座的下端部,所述下盖套装在筒体 外侧,且下盖的内径与筒体外径相匹配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外壁上设有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的弹簧压 片,所述弹簧压片的自由端延伸到固定座上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下端的外环面上均布多条长条状的气孔, 所述气孔沿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灸座为中部带有透孔的环状结构,所述灸座面 向筒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覆盖其中部透孔的筛状隔板,所述筛状隔板上密布 若干通孔,所述灸座内环面处设有用于放置筛状隔板的环状台。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带中部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平铺翻 折片,所述翻折片与连接带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条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孔的内径为α,灸座的外径<α≤筒体的 外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环绕翻折片设置环状的撕拉带,所述撕拉带连接在 翻折片的外缘及安装孔的内壁之间,且撕拉带与翻折片及安装孔的连接处均为 点断式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带及翻折片的下端面连接胶质粘连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磁灸装置通过在导磁针上连 接艾柱,在艾疗的同时兼具磁疗效果,同时,在底座的上端面设置带有通孔的 筛状隔板,避免燃烧后的艾灰烫伤患者,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插装孔,固定座及 导磁针可拆卸的连接到筒体上,避免传统艾灸的不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固定座及导磁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灸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筒体及灸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灸筒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筒体及灸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磁灸装置,包括灸筒本体,所 述灸筒本体包括圆柱状筒体1及扣合在筒体1上部开口端的灸筒盖2,所述筒体 1为两端开口的圆管状,所述灸筒盖2为上端密封的壳体,灸筒盖2的下端扣合 在筒体1的外侧,为保证连接的紧密性,灸筒盖2其内径与筒体1的外径相匹 配设置。

所述筒体1的下部开口端安装在灸座11上,另有导磁针4通过固定座3悬 置在筒体1内,所述导磁针4竖直设置,且导磁针4与筒体1同轴线,所述导 磁针4上插装艾柱,导磁针4的下端为尖状端部,通过尖状端部用较小的力即 可将艾柱插装到导磁针4上,所述筒体1及灸座11整体安装在连接带14上, 连接带14为下端带有粘连层的固定带,所述连接带14可以是医用胶带,但不 仅限于这一种,通过连接带14将灸筒本体固定在患者的艾灸部位,保证艾灸效 果。

所述灸筒盖2包括上盖5及连接在上盖5下端的下盖6,所述上盖5为带有 上部密封端的壳体,所述下盖6为圆管状,下盖6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盖5的 下端,所述上盖5密封端的端壁上设有固定孔7,所述固定孔7设置咋端壁饿中 部,且固定孔7与上盖5同轴线设置,安装后,灸筒盖2筒体1及灸座11均位 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固定座3为倒锥形座,固定座3的下端部穿过固定孔7、插 入筒体1中,固定座3的下端部外径小于其上端部外径,所述固定孔7的内径 小于固定座3的最大外径,即为固定座3的上端部外径,固定座3的上端部卡 在固定孔7的上方,使固定座3固定在固定孔7中,同时,为了方便固定座3 的插装,固定孔7的内环面同样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固定座3侧壁的倾 斜角度相匹配,位于筒体1内的导磁针4上端安装在固定座3的下端部,所述 下盖6套装在筒体1外侧,且下盖6的内径与筒体1外径相匹配设置,使得两 者可以在不需要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可以轻易套牢,并且可自由调整垂直方向上 的相对位置。

所述上盖5外壁上设有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的弹簧压片8,所述弹簧压片8 的自由端延伸到固定座3上方,当需要将固定块3放置于灸筒盖2上时,盖弹 簧片8可旋转至一旁,让出通道;而当固定块3安放完毕,需要将固定块3与 灸筒盖2固定在一起时,则可将弹簧片8旋转至回来,并使用稍大的力将弹簧 片8撑起,使之可以搭在固定块3的上方,从而给固定块3一个向下的力,配 合固定孔7将固定块3与灸筒盖2固定在一起。

所述筒体1下端的外环面上均布多条长条状的气孔9,所述气孔9沿竖直方 向设置,所述筒体1的内腔通过气孔9与外界大气相连通,避免筒体1内空气 燃尽,同时,通过气孔9的进气量可控制艾柱的燃烧进度,通过改变灸筒盖2 和灸筒本体1的相对位置,即可改变下盖6所遮挡的气孔9面积,改变气孔9 可用于通气部分的开口大小,以满足实际使用时的具体情况需求。

所述灸座11为中部带有透孔10的环状结构,灸座11的外环面内径大于筒 体1的外径,所述灸座11面向筒体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覆盖其中部透孔10 的筛状隔板12,为避免筛状隔板12从透孔10漏下,所述筛状隔板12的外径大 于透孔10的内径,使筛状隔板12的外缘处抵靠在灸座11的环状面上,所述筛 状隔板上密布若干通孔13,艾柱燃烧时所产生的灸疗作用可透过筛状隔板12上 的通孔13施加到人体施灸部位。将筛状隔板12设置在灸座11上表面,利用灸 座11可将隔板12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避免出现烧伤或烫伤。此外, 筛状隔板12的通孔13孔径不宜过大,以防止艾柱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通孔 13掉落到人体皮肤上,而造成烫伤或烧伤。

为避免筛状隔板12在灸座11上偏移,所述灸座11内环面处设有用于放置 筛状隔板12的环状台,所述环状台内凹于灸座11上端面,环状台的下端面为 水平面,便于筛状隔板12放置。

所述连接带14中部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平铺翻折片15,所述翻折片 15与连接带14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条16连接,所述连接带14、翻折片15和连 接条1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孔的内径为α,灸座11的外径<α≤筒体1 的外径。

连接带14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块可向上翻起但不完全脱离的翻折片15。该翻 折片15为连接带14的一部分,呈圆形,与连接带14之间存在一条连接条16 使得翻折片15可以不完全脱离连接带14,翻折片15的直径稍大于灸筒本体1 的外径,且小于灸座11的直径,使得翻折片15翻起后留在连接带14上的孔可 以让筒体1从下方穿过的同时,又可将灸座11卡在连接带14下方。

环绕翻折片15设置环状的撕拉带17,所述撕拉带17连接在翻折片15的外 缘及安装孔的内壁之间,且撕拉带17与翻折片15及安装孔的连接处均为点断 式连接,所述撕拉带17、翻折片15及连接带14也同样为一体式结构,且翻折 片15与连接带14同样为软性材质的粘连胶带。

在翻折片15未翻起时所在的位置上,所述撕扯带17环绕在翻折片15外侧, 所述灸座11的外径小于撕拉带17的外径,在进行灸疗时,该撕扯带17与连接 带14一起只起到普通医用胶带的作用;而当灸疗完成后,灸疗人员向上拉拽筒 体1,撕拉带17从其点断处断裂,从而将筒体1连同灸座11一起从撕扯带17 处拉出,而连接带14其他部分则可自由选择撕下或仍旧黏贴在皮肤上。灸疗结 束后,若需要进行后续治疗,则可选择将连接带14继续贴在皮肤上,而翻折片 15上则可用于放置药物,然后将翻折片15翻回原来的位置黏贴好,即可将后续 治疗药物黏贴在患者身上,非常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 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 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 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