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压式多腔负压切口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188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压式多腔负压切口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控压式多腔负压切口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外科工作中,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可出现切口大量渗液、坏死组织形成及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的保护需要临床工作人员付出大量的精力。保证切口清洁,干燥成为患者切口愈合的必要条件,临床工作中经常可见切口渗液及感染形成,充分的引流成为保证切口干燥的工作重中之重,如在中国专利CN202314854U中公开了一种切口引流管,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引流管本体和管芯,引流管本体为单腔多侧孔结构,在切口引流过程中经常导致引流管堵塞和施加负压吸引后引流管侧孔远近端吸力大小不等,存在引流效果不充分的问题,使得切口无法保证干燥的状态,患者切口愈合延迟;临床用的引流管较常采用胶布粘贴固定引流管,患者活动后引流管容易出现外移和不便于调节引流管至于切口内的深浅度等情况,导致引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引流效果较好、可牢固固定在切口表皮的切口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压式多腔负压切口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管体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固定装置,管体为多腔结构,在每个腔体的前端部分开有引流口,引流口覆有金属网状结构,管腔体向腔尾端延伸,最终分支为多个独立的支管,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门,支管的尾端连接墙壁负压吸引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用控制阀门调节吸引压力;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设置于管体前端,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管体前端两侧的支撑带及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可让支撑带穿过的通孔,支撑带相对固定座活动连接,通孔处固定座上设置一凸牙,通过拉扯支撑带可以调节支撑带进入切口内的长度,进而调节引流管管体的深浅,支撑带中心线位置上均匀布置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凸牙形状大小相匹配,拉扯支撑带到合适的长度,通过凸牙卡合定位孔来固定支撑带牢靠不松动,固定座背面设置固定胶布,支撑带确定好位置后采用固定胶布粘贴在皮肤上。

进一步的,管体设置为两腔、三腔或四腔中的任一一种。

进一步的,管体和支撑带为带一定硬度和韧性的材料组成,可成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引流管为多腔结构并各个腔相对独立,引流管的头端在各腔分别设置有引流口,引流口覆有金属网可有效防止引流管的堵塞。引流口存在独立的两个腔可避免单腔多孔引流管出现的负压状态下近端压力远远大于远端压力的情况,引流管的相对独立的腔因控制阀门可调节,可以调节引流管内的压力,因开放性切口渗液情况复杂,存在不均匀性,可根据引流口所在区域渗液多少调节阀门,使得切口尽量在低负压的前提下保持切口干燥。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该引流管置于切口内的深浅度,引流管固定也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引流口、3-金属网、4-支管、5-控制阀门、6-支撑带、7-固定座、8-通孔、9-凸牙、10-定位孔、11-固定胶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引流效果通畅的切口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管体1,管体为具两腔体的硬塑料材质组成,在每个腔体的前端各设有一个引流口2,引流口固设有金属网3,腔体向腔尾端延伸,最终分支为两个独立的支管4,各支管上设置控制阀门5,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控制阀门调节吸引压力,支管的尾端连接墙壁负压吸引装置;本实施例引流管的管体前端左右两侧处固定有硬塑料成型的支撑带6与管体一体设置,支撑带与固定座7活动连接,固定座7上设置可让支撑带穿过的通孔8,固定座上通孔位置处设置一凸牙9,通过拉扯支撑带一端可以调节支撑带进入切口内的长度,进而调节管体的深浅,支撑带平行两边的中心线位置上均匀布置定位孔10,所述定位孔10与所述凸牙9形状大小相匹配,拉扯支撑带到合适的长度,通过凸牙卡合定位孔形成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来固定支撑带牢靠不松动,固定座背面设置固定胶布11,支撑带确定好位置后采用固定胶布粘贴在皮肤上。

本实施例的实际操作流程如下:将带引流口的引流管前端置于切口内,根据切口的宽窄及长度确定引流管的位置,因为固定于管体前端的支撑带的材质有一定强度及韧性,通过拉扯支撑带调节进入切口内支撑带的长度,进而调节管体置入的深浅,拉扯支撑带到合适的长度,通过凸牙卡合定位孔来固定支撑带牢靠不松动,固定座背面设置固定胶布,支撑带确定好位置后利用固定座背面的固定胶布粘贴在切口处周边皮肤上,将引流管后端的支管与墙壁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各支管压力相等,并分别通过调节控制阀门控制各个腔体内压力,如一侧引流口周边渗液较多可通过调节相应控制阀门将阀门调大,增强该腔压力使得该侧引流口周边液体较好吸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