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疗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49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疗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理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理疗舱。



背景技术:

科学家们发现世上任何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只是发射波长不一样。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辐射源,既可以吸收又可以发射远红外光,其发射的5.6um-15um远红外线占整个人体总能量的50%以上。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振效应,改善人体微循环。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其波长范围大约为400~760nm,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可见光可以刺激人的大脑皮层,进而产生不同的身体激素,从而影响人的精神以及情绪。理疗仪就是利用远红外光线对人体进行理疗,促进身体健康。

以往的家用或医用理疗仪因远红外发生器的材质及耗能的限制,偏重于局部治疗效果,比如远红外灯的照射、热敷贴的使用等等,不能对使用者的整个身体进行理疗。但是治疗全身性或身心性疾病的病人必然需要大面积的调节,这些理疗仪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疗舱,该理疗舱能够实现对人体大面积甚至全身的微循环调节,影响人体精神状态,改善使用者的情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理疗舱,包括舱体、床体、可见光发生器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所述床体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可见光发生器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配合形成覆盖于整个所述床体的理疗区域。

进一步地,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包括石墨烯发热体;所述可见光发生器包括LED灯。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上部包括外部的透明隔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透明隔热层的内侧、且所述LED灯点缀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发热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钢化塑料管,所述钢化塑料管包括外层的所述石墨烯发热体和穿设于所述钢化塑料管内的LED灯。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的温度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所述舱体外部设置有触摸屏控制器;

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和所述触摸屏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LED灯的可见光控制装置,所述LED灯与所述可见光控制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隔热层的形状弧面、且以拱形扣合在所述床体上;

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的形状为与所述透明隔热层相适应的弧面、且以片状依次排列分布在所述透明隔热层内侧,所述石墨烯发热体的数量为8片。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的一端为开口结构,使用者通过所述开口结构进入所述舱体。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包括舱体上壳和舱体下壳,所述舱体下壳为有机塑料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理疗舱,包括舱体、床体、可见光发生器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床体设置于舱体内,可见光发生器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配合形成覆盖于整个床体的理疗区域。使用中,使用者进入舱体并躺在或趴在床体上,此时,使用者的全身均处于舱体内,可见光发生器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配合形成覆盖于整个床体的理疗区域。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可以产生远红外线改善使用者全身的微循环。而可见光发生器可产生可见光,通过调节其可见光光谱内的频段及强度,可以用来改善使用者的情绪。可以看出,该理疗舱可以对使用者的身体大面积甚至全身进行理疗,提高了理疗效果,更全面地促进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理疗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床体; 2-石墨烯发热体; 3-LED灯;

4-透明隔热层; 5-床架; 6-触摸屏控制器;

7-舱体上壳; 8-舱体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一种理疗舱,包括舱体、床体1、可见光发生器和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床体1设置于舱体内,可见光发生器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配合形成覆盖于整个床体1的理疗区域。

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在5—100um之间,是不可见光,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以及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其发出的远红外光线照射到使用者身体上,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调节人体的微循环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可见光照射人体,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例如人体的痛觉、触觉等神经末梢。这些游离神经将刺激信号传到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经过分析判断,产生神经递质进而刺激人体产生诸如多巴胺、催产素等激素,影响使用者的精神。不同频段或者强度的可见光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调节可见光光谱内的频段及强度可以调节使用者的精神以及情绪。

使用中,使用者进入舱体并躺在或趴在床体1上,此时,使用者的全身均处于舱体内,可见光发生器与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配合形成覆盖于整个床体1的理疗区域。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可以产生远红外线改善使用者全身的微循环。而可见光发生器可产生可见光,通过调节其可见光光谱内的频段及强度,可以用来改善使用者的情绪。可以看出,该理疗舱可以对使用者的身体大面积甚至全身进行理疗,提高了理疗效果,更全面地促进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具体地,石墨烯远红外发生器包括石墨烯发热体2,而可见光发生器包括LED灯3。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氢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将石墨烯发热体2作为远红外发生器,其零储能特性使得远红外发生器可实现快速升温与降温。

LED灯3即发光二极管,其电光转化效率高(接近60%),绿色环保、寿命长(可达10万小时)、工作电压低(3V左右)、反复开关无损寿命、易于调光、色光束集中稳定、启动无延时、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的优点,且通过调制通过的电流强弱可以方便地调制发光的强弱。

舱体上部包括外部的透明隔热层4,石墨烯发热体2设置于透明隔热层4的内侧、且LED灯3点缀设置于石墨烯发热体2之间。

舱体的上部最外层是一层透明隔热层4,可以将石墨烯发热体2的热量保持在舱体内部,防止热量散失,保证理疗效果。其透明的结构可以使医护人员从舱体外部直接观察到其内侧的石墨烯发热体3,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床体1包括多个依次排列设置的钢化塑料管,钢化塑料管包括外层的石墨烯发热体2和穿设于钢化塑料管内的LED灯3。

设置于舱体内用于使用者躺卧的床体1由钢化塑料管组成,起着承重的作用。为了配合舱体上部的石墨烯发热体2与LED灯3的理疗作业,使得整个理疗舱可以对人全身进行理疗作业,构成床体1的钢化塑料管的外层设置有石墨烯发热体2,内部穿设有LED灯3。

在床体1的下部设置有四个用于支撑床体1的床架5。在床架5与地面接触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滚轮,便于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设置于钢化塑料管外层的石墨烯发热体2与设置于舱体上部的石墨烯发热体2均指同样的材质,不对其形状及结构作限制。具体地,设置于舱体上部的石墨烯发热体2与透明隔热层4的形状相适应,而设置于钢化塑料管外层的石墨烯发热体2则与钢化塑料管的形状相适应。

同样的,此处穿设于钢化塑料管内部的LED灯3与点缀设置在舱体上部的石墨烯发热体2之间的LED灯3均指同样的材质,不对其形状及结构作限制。具体地,点缀设置在舱体上部的石墨烯发热体2之间的LED灯3为点状,穿设于钢化塑料管内部的LED灯3为灯管状。

为了实现对石墨烯发热体2的温度控制,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控制石墨烯发热体2的温度控制系统,其中,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向石墨烯发热体2施加热量,从而实现对石墨烯发热体2的温度控制。

并且,在舱体内部设置有与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温度感应装置,用于感应人体的温度,进而实现精确控制。舱体外部设置有与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的触摸屏控制器6,该触摸屏控制器6具有数字显示功能。

具体地,温度感应装置感应到舱体内使用者的身体温度,将数据传输到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将该数据显示到触摸屏控制器6。外部的工作人员根据这一数据在触摸屏控制器6上输入一定的指令到温度控制系统,进而调节石墨烯发热体2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石墨烯发热体2的滚动式变化。具体地,石墨烯发热体2的温度可以实现从使用者头部到脚部的滚动变化,也可以实现从使用者脚部到头部的滚动变化。

为了控制LED灯3,本实施例还设置有可见光控制装置,其中LED灯3与可见光控制装置电连接。

该可见光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进而对LED灯3的频段及强度进行调节。

舱体上部的透明隔热层4的形状为弧面、且以拱形扣合在床体1上;石墨烯发热体2的形状为与透明隔热层4相适应的弧面、且以片状依次排列分布在透明隔热层4内侧,石墨烯发热体2的数量为8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舱体上部的透明隔热层4为弧面扣合在床体1上,其与床体1之间的空间即为理疗区,弧面的舱体上部具有更好的美观性。相应地,石墨烯发热体2设置为片状,与透明隔热层4的形状相适应,并且以排列的方式设置于透明隔热层4的内侧。优选地,片状石墨烯发热体2的数量为8片。

为了便于使用者进入舱体,舱体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另一端为封闭状态,尽可能保证舱内的温度不散失。

优选地,舱体包括舱体上壳7和舱体下壳8,舱体下壳8的材质为有机塑料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