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掌固定架及针灸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01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掌固定架及针灸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掌固定架及针灸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电子针灸治疗有如下六种:

第一种是手持治疗笔,通过医生手持治疗笔对准人体穴位进行治疗,每次只能治疗一个穴位。缺点是不能对病人的手掌进行固定,且医生长时间握持手很累;

第二种是手掌捆绑法,即用捆绑带把电极捆绑在手掌上,医生把电极对准病人穴位压好然后再捆绑在病人手掌上,接通电脉冲发生器(治疗仪主机)对病人进行电脉冲治疗,这是电脉冲治疗仪最早实施的电极固定在手掌方式,缺点是穴位找准难,压准穴位的准确性差,固定不方便,病人很难办到既捆绑好手掌又对准穴位,给电脉冲治疗的普及性带来了瓶颈;

第三种是电子治疗仪的导电硅胶贴片粘贴法,它是用硅胶片贴在人体阿是穴或人体穴位上或手掌上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相对于手持治疗笔点穴治疗和捆绑法来说是一大进步。缺点是电脉冲治疗深度浅难以达到穴位的深处,同时也不能进行两个以上的穴位配方进行治疗,再者是使用者难以或不能准确贴准穴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第四种专利证书号为ZL 01276285.7,提供了一种全息针灸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的全息针灸机器人,其治疗探头是通过手工调节无极调节电极,进行寻找病人第二指掌骨上的1个至12个全息穴位(全息头穴、颈穴、肩手穴、心肺穴、肝穴、胃穴、十二指肠、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足穴),并通过电极对病人的第二指掌骨上的1个至12个全息穴位进行治疗。优点是电极对准穴位准确度高且可以进行穴位配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不足之处在于手工调节和捆绑很麻烦,内部的拉伸框架结构易损坏、稳定性能差、使用寿命较短;

第五种电子针灸手掌固定器(专利证书号:201310429585.4 201320581203.5),提供了一种手掌固定器设计、调节棒设计及治疗电极与调节棒固定,使得使用者固定手掌操作简单,以及易于把治疗电极固定在手第二指掌骨上,解决了不同厚薄手掌的使用者固定手掌及治疗电极与手掌第二指掌骨固定的问题。不足之处在于握拳的形式不能规范和不舒服,手腕的固定和手掌的固定分离,导致固定难度加大且固定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第六种电子针灸手掌治疗器,提供了一种用于能规范握拳形状、适宜大小手和使治疗电极起始线准确对准病人的第二指掌骨全息头穴的电子针灸手掌治疗器。治疗器的凹槽结构、顶部大杆身细的调节杆结构、调节板的上下弹性伸缩和治疗电极螺纹调节器的设计,使病人使用时规范握拳形状,操作简便且寿命长,精确度高。不足之处在于使用时的舒适性、方便性及智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掌固定架及针灸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掌固定架及针灸机器人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手掌固定架,其包括握杆和用于安装治疗电极和治疗主机的治疗底板;

所述治疗底板上设置有安装部;

所述握杆包括握持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一端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活动部的第一端可以活动部的轴为轴心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所述握持部铰接在所述第二端;

所述握持部为圆柱,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配合手掌内形的弧形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为橡胶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握持部具有第三端和与之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通孔,所述凸起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三安装通孔同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三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将所述握持部铰接在所述活动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抵接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抵接端,所述安装部容纳于所述安装盲孔,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端防止所述安装部从所述第一端滑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治疗底板包括用于安装治疗主机的操作板和用于安装治疗电极的治疗板,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治疗板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板一侧和所述治疗板一侧弧形连接,手握所述握持部时,所述治疗板可与第二指掌骨紧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板一端设置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端头处设置有魔术贴,通过所述弹性带可将所述治疗底板固定在手腕部。

一种针灸机器人,其包括治疗电极、治疗主机和上述的手掌固定架,所述手掌固定架中的握持部内部设置有为所述治疗电极和所述治疗主机供电的电池盒,所述握持部远离所述活动部的一端设置有电池盒端盖,所述治疗电极安装在所述手掌固定架中的治疗板内侧,所述治疗主机安装在所述操作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手掌固定架及针灸机器人,得到以下有益的效果,握持部通过模仿手握鸡蛋时的手掌形态,提高手部舒适性;治疗底板模仿手握鸡蛋时手背及大拇指的形态制成有利于针灸时穴位与治疗底板的相对固定,提高针灸的精确度及稳定性。活动部的可旋转设置,使得手掌固定架可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各类人群,调节后通过阻尼固定握持部与治疗底板的相对位置,对于同一患者,只要不施加较大的力,便可一次调节多次使用。治疗主板固定在的治疗板内侧,治疗主板和握持部的位置相对固定,在一次调节准确后,每次同样的姿势均可对相应穴位进行准确治疗。电池设置在握持部内,节省空间,提高美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掌固定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掌固定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掌固定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掌固定架去除握杆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掌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VI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手掌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VIII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针灸机器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针灸机器人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手掌固定架;10-治疗底板;20-握杆;100-握持部;200-活动部;110-弧形凸起;210-第一端;230-第二端;231-凹槽;2311-第一安装通孔;2313-第二安装通孔;130-第三端;150-第四端;131-凸起;1311-第三安装通孔;300-安装杆;211-安装盲孔;2111-内腔;2113-第二抵接端;400-操作板;500-治疗板;501-安装部;5011-第一抵接端;510-弹性带;511-第一魔术贴;513-第二魔术贴;213-凸台;2-针灸机器人;30-治疗电极;40-治疗主机;151-电池盒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掌固定架1,请参阅图1、图2及图3,这种手掌固定架1包括治疗底板10和握杆20,其中握杆20又包括握持部100和活动部2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握持部100为硬质塑料杆,在握持部10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110,弧形凸起110模拟手握鸡蛋的造型制成,当手握弧形凸起110时,手心贴合弧形凸起110,并使得在手握握持部100时,手背和大拇指具有手握鸡蛋时的形态。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活动部200为软质橡胶柱,包括第一端210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230,第二端230上设置有弧形的凹槽231,在凹槽231设置有同轴且内径相同的第一安装通孔2311和第二安装通孔2313。

握持部100具有第三端130和与之相对的第四端150,在第三端130上设置有弧形的凸起131,凸起131外表面配合凹槽231表面,并在凸起131上设置有内径与第一安装通孔2311相同的第三安装通孔1311。

如图6所示,使用一根外径同第一安装通孔2311内径相当的安装杆30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通孔2311、第三安装通孔1311和第二安装通孔2313,将握持部100和活动部200固定,握持部100可以安装杆300为轴进行转动。

凸起131和凹槽231形成阻尼,使得握持部100与活动部200的位置在施力较小的情况小相对位置固定。

在活动部200的第一端210设置有安装盲孔211,安装盲孔211具有内腔2111,内腔2111为圆柱状,在内腔2111靠近第一端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端2113。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治疗底板10包括操作板400和治疗板500,操作板400和治疗板500呈弧形连接,操作板400和治疗板500之间的弧度与人手握鸡蛋时手背与大拇指背间的弧度相当。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在治疗板50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501,安装部501为圆柱状,安装部501上设置有第一抵接端5011,将安装部501置于安装盲孔211内,第一抵接端5011和第二抵接端2113互相抵接,可防止安装部501从安装盲孔211内滑出。通过安装部501和安装盲孔211的连接,使得活动部200可在治疗板500上旋转。

安装部501和安装盲孔211间具有阻尼,从而使得施力较小的情况下,活动部200和治疗板500的相对位置固定。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治疗板500远离安装部501的一端设置有一根弹性带510,在弹性带5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511,在弹性带5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513,通过弹性带510可套住手腕部,并通过第一魔术贴511和第二魔术贴513固定弹性带510,从而固定手腕和治疗底板10的位置相对。

弹性带510不仅可以一根,也可以为两根、三根或其他,可根据弹性带510的质量及操作板400的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凸起131和凹槽231不仅可以为弧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握持部100和活动部200可相对旋转滑动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掌固定架1,请参阅图1、图2及图3,这种手掌固定架1包括治疗底板10和握杆20,其中握杆20又包括握持部100和活动部2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握持部100为硬质塑料杆,在握持部10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弧形凸起110,弧形凸起110模拟手握鸡蛋的造型制成,当手握弧形凸起110时,手心贴合弧形凸起110,并使得在手握握持部100时,手背和大拇指具有手握鸡蛋时的形态。

如图4、图7和图8所示,活动部200为软质橡胶柱,包括第一端210和与之相对的第二端230,第二端230上设置有弧形的凹槽231,在凹槽231设置有同轴且内径相同的第一安装通孔2311和第二安装通孔2313。

握持部100具有第三端130和与之相对的第四端150,在第三端130上设置有弧形的凸起131,凸起131外表面配合凹槽231表面,并在凸起131上设置有内径与第一安装通孔2311相同的第三安装通孔1311。

如图8所示,使用一根外径同第一安装通孔2311内径相当的安装杆30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通孔2311、第三安装通孔1311和第二安装通孔2313,将握持部100和活动部200固定,握持部100可以安装杆300为轴进行转动。

凸起131和凹槽231形成阻尼,使得握持部100与活动部200的位置在施力较小的情况小相对位置固定。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在活动部200的第一端210设置有凸台213,凸台213上设置有第一抵接端5011。

治疗底板10包括操作板400和治疗板500,操作板400和治疗板500呈弧形连接,操作板400和治疗板500之间的弧度与人手握鸡蛋时手背与大拇指背间的弧度相当。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在治疗板50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盲孔211,安装盲孔211为圆柱状,在内腔2111靠近治疗板500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端2113。将活动部200上的安装盲孔211置于安装盲孔211内,第一抵接端5011和第二抵接端2113互相抵接,可防止安装盲孔211从安装盲孔211内滑出。通过安装盲孔211和安装盲孔211的连接,使得活动部200可在治疗板500上旋转。

凸台213和安装盲孔211间具有阻尼,从而使得施力较小的情况下,活动部200和治疗板500的相对位置固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治疗板500远离安装部50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带510,在弹性带5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511,在弹性带5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513,通过弹性带510可套住手腕部,并通过第一魔术贴511和第二魔术贴513固定弹性带510,从而固定手腕和治疗底板10的相对位置。

弹性带510不仅可以一根,也可以为两根、三根或其他,可根据弹性带510的质量及操作板400的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凸起131和凹槽231不仅可以为弧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握持部100和活动部200可相对旋转滑动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掌固定架1具有以下特性:握持部100通过模仿手握鸡蛋时的手掌形态,提高手部舒适性;治疗底板10模仿手握鸡蛋时手背及大拇指的形态制成有利于针灸时穴位与治疗底板10的相对固定,提高针灸的精确度及稳定性。活动部200的可旋转设置,使得手掌固定架1可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各类人群,调节后通过阻尼固定握持部100与治疗底板10的相对位置,对于同一患者,只要不施加较大的力,便可一次调节多次使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机器人2,请参阅图9和图10,包括实施例一种提供的手掌固定架1,还包括治疗电极30、治疗主机40。

如图9和图10所示,握持部100内部设置有电池盒,电池盒内可容纳电池,在握持部100的第四端150设置有电池盒端盖151,在治疗板500内侧安装有对第二指掌骨进行针灸按摩的治疗电极30,通过电池对治疗电极30供电。在操作板400上安装有可记录治疗数据及控制治疗电极30参数的治疗主机40,通过电池对治疗主机40供电。

使用针灸机器人2时,手掌握住握持部100,整个手形成握鸡蛋形态,第二指掌骨紧贴治疗电极30,使用弹性带510环绕并固定手腕和治疗主板的相对位置,另一只手或者其他人通过操作板400上的治疗主机40进行参数调节及开关,来对第二指掌骨上的穴位进行预设的按摩。

电池盒端盖151不仅可以设置在第四端150,也可以设置在握持部100侧面,只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影响其他区域的实际功能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灸机器人2具有以下特性:握持部100通过模仿手握鸡蛋时的手掌形态,提高手部舒适性;治疗底板10模仿手握鸡蛋时手背及大拇指的形态制成有利于针灸时穴位与治疗底板10的相对固定,提高针灸的精确度及稳定性。活动部200的可旋转设置,使得手掌固定架1可适应手掌大小不同的各类人群,调节后通过阻尼固定握持部100与治疗底板10的相对位置,对于同一患者,只要不施加较大的力,便可一次调节多次使用。治疗主板固定在的治疗板500内侧,治疗主板和握持部100的位置相对固定,在一次调节准确后,每次同样的姿势均可对相应穴位进行准确治疗。电池设置在握持部100内,节省空间,提高美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