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9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



背景技术: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便意未尽,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症状,这可能与粪便的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有关。

目前,针对便秘或者大便干结病人,为了使其能顺利的排便,通常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注射的方式向其肛门内注入一定量的通便液,以润滑其肛门及盲肠,以便促使病人排便,但是这种辅助排便方式,由于一次性注入通便液的容量有限,故此往往治疗效果不佳,同时注入病人肛门内的通便液还会不断的流出,弄脏病人的身体,给病人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左端呈半球形状,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内管,外管的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内管穿过固定片并与固定片相固定连接,位于固定片左侧的外管均匀开设有若干出药孔,位于固定片右侧的外管均匀开设有若干通便孔,所述外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垫,所述内管穿过外管的左侧壁体和限位垫,内管的端部设置有药液箱,所述内管的端部位于药液箱的内腔下侧,所述外管的右侧壁固定接通有通便管,通便管穿过限位垫,通便管的下端设置有废液箱,通便管的下端与废液箱的内腔上侧相固定接通,所述废液箱和药液箱的一侧设置有手动进出气装置,

所述手动进出气装置包括两组铰接板装置,每组铰接板装置由上铰接板、下铰接板和铰链相组成,上铰接板的右侧和下铰接板的右侧通过铰链相连接,两组的铰接板装置中的上铰接板和下铰接板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弹性气囊和进气弹性气囊,所述出气弹性气囊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软管与药液箱的内腔上部相接通,所述进气弹性气囊的进气端通过第二软管与废液箱的内腔上部相接通,所述上铰接板的左侧和下铰接板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弹性气囊和进气弹性气囊的出气端和进气端分别安装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套,所述内管穿过支撑套,支撑套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为带有弹性的PVC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药液箱内装有通便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管插入到患者的肛门中,然后患者双手握着手柄循环往复挤压和拉开连接板,药液箱内的通便液通过内管注入到外管内的左端,患者直肠内进行通便,与此同时,出气弹性气囊将废液箱内的气体排出去,使废液箱形成负压,位于外管内部的废液通过通便管注入到废液箱内,便于将患者内的便液排出,提高通便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外管、2-内管、3-固定片、4-出药孔、5-通便孔、6-支撑套、7-通孔、8-限位垫、9-药液箱、10-通便管、11-废液箱、12-上铰接板、13-第一软管、14-第二软管、15-连接板、1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装置,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的左端呈半球形状,外管1的内部设置有内管2,外管1的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3,所述内管2穿过固定片3并与固定片3相固定连接,位于固定片3左侧的外管1均匀开设有若干出药孔4,位于固定片3右侧的外管1均匀开设有若干通便孔5,所述外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垫8,所述内管2穿过外管1的左侧壁体和限位垫8,内管2的端部设置有药液箱9,所述内管2的端部位于药液箱9的内腔下侧,所述外管1的右侧壁固定接通有通便管10,通便管10穿过限位垫8,通便管10的下端设置有废液箱11,通便管10的下端与废液箱11的内腔上侧相固定接通,所述废液箱11和药液箱9的一侧设置有手动进出气装置,

所述手动进出气装置包括两组铰接板装置,每组铰接板装置由上铰接板12、下铰接板和铰链相组成,上铰接板12的右侧和下铰接板的右侧通过铰链相连接,两组的铰接板装置中的上铰接板12和下铰接板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出气弹性气囊和进气弹性气囊,所述出气弹性气囊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软管13与药液箱9的内腔上部相接通,所述进气弹性气囊的进气端通过第二软管14与废液箱11的内腔上部相接通,所述上铰接板12的左侧和下铰接板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的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手柄16。

所述出气弹性气囊和进气弹性气囊的出气端和进气端分别安装有单向阀。

所述外管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套6,所述内管2穿过支撑套6,支撑套6的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7。

所述外管为9带有弹性的PVC管。

所述药液箱9内装有通便液。

将实施例中的外管1插入到患者的肛门中,然后患者双手握着手柄16,循环往复挤压和拉开连接板15,带动上铰接板12和下铰接板相互摆动,从而带动出气弹性气囊和进气弹性气囊的压缩和还原,进气弹性气囊将外界的空气注入到药液箱9内,随着药液箱9内的空气量的增加,药液箱9内的通便液通过内管2注入到外管1内的左端,由于固定片3的隔断作用,通便液从出药孔4流出,对患者直肠内进行通便,废液通过通便孔进入到外管1的内部,与此同时,出气弹性气囊将废液箱11内的气体排出去,使废液箱11形成负压,此时位于外管1内部的废液通过通便管10注入到废液箱11内,便于将患者内的便液排出,提高通便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实施例中的外管1插入到患者的肛门中,然后患者双手握着手柄16,循环往复挤压和拉开连接板15,带动上铰接板12和下铰接板相互摆动,从而带动出气弹性气囊和进气弹性气囊的压缩和还原,进气弹性气囊将外界的空气注入到药液箱9内,随着药液箱9内的空气量的增加,药液箱9内的通便液通过内管2注入到外管1内的左端,由于固定片3的隔断作用,通便液从出药孔4流出,对患者直肠内进行通便,废液通过通便孔进入到外管1的内部,与此同时,出气弹性气囊将废液箱11内的气体排出去,使废液箱11形成负压,此时位于外管1内部的废液通过通便管10注入到废液箱11内,便于将患者内的便液排出,提高通便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