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桡动脉止血器的可调式衬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332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桡动脉止血器的可调式衬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桡动脉止血器的可调式衬垫。



背景技术:

桡动脉止血器主要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对动脉的压迫止血,其涉及的临床领域包括:血液净化、介入造影检查和治疗、持续有创血压的动态监测、动脉血流动力血标本采集以及抢救时的血管通路等。在上述穿刺术后,需要对桡动脉进行较长时间的压迫以达到止血的效果,其中控制止血压力非常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购专用的桡动脉止血器来取代传统的控制不稳定的手动压迫操作。现有的桡动脉止血器的具体结构千变万化,但都脱离不开基本的构造,也即包括用于紧束在患者腕部的腕带,并在腕带上的对应桡动脉穿刺点处设置用于压迫该点的压迫部。压迫部可以为塑胶、纱布或气囊等等。为保证医生在术后对穿刺点的适时观察,通常都至少要将腕带上的对应上述压迫部的部位设计为透明带体。上述绕动脉止血器自使用以来,人们开始逐渐发现问题:为保证压迫止血的效果,腕带必然是需要紧紧的环绕压紧在患者腕部的。虽然设计生产时已经有意识的将腕带尽可能的设计柔软,但是腕带本身的塑胶材质还是会导致在使用时患者腕部会明显出现压痕,甚至偶尔会出现压伤状况。是否可以研发出一种使用简便快捷的专用于桡动脉止血器的衬垫结构,从而在不影响医生对穿刺点的适时观察功能的同时,又能适应具备不同腕带宽度的多种类桡动脉止血器的使用需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桡动脉止血器的可调式衬垫,其使用便捷度高而适用面广,可在不影响医生对穿刺点的适时观察功能的同时,又能适应具备不同腕带宽度的多种类桡动脉止血器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桡动脉止血器的可调式衬垫,其特征在于:本衬垫包括“口”字状的软垫体,所述软垫体的至少两条相对边处贯穿设置平行该边长的通腔,本衬垫还包括两道“U”字状的可形变拉条,所述可形变拉条由“U”字状的外层垫以及被外层垫包覆的作为内层骨架的软铁丝构成;可形变拉条的各直边分别插入一道通腔内且两道可形变拉条的开口朝向彼此反向;所述可形变拉条的各端部弯折向上并包覆腕带的两侧带边。

优选的,所述软垫体的相对通腔所在边的另外两条相对边处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口位于相应边的外侧壁处;所述凹槽槽长大于或等于可形变拉条的两直边最大间距,所述凹槽槽深大于“U”字状的可形变拉条的底边宽度;所述凹槽槽口处布置用于启闭该凹槽的拉链。

优选的,所述通腔腔口所在的软垫体外侧壁处设置用于向可形变拉条处平滑过渡的过渡坡段;所述过渡坡段的布置位置与拉链所在位置间彼此空间避让。

优选的,以通腔所在边为软垫体的宽边,该宽边由可沿通腔长度方向伸缩的软质波纹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目前桡动脉止血器结构多样而带宽多变的特点,从而提供了一种具备自适应带宽能力的可调式衬垫结构。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采用“口”字状的软垫体,从而在将软垫体衬于桡动脉止血器的腕带与患者皮肤之间时,不仅起到了柔性的衬垫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患者皮肤,同时其“口”字状的中空结构也不妨碍原本桡动脉止血器处预留的桡动脉穿刺点的观察口的实际使用。另一方面,双U形片也即可形变拉条的使用,使得上述软垫体的边长是可以沿通腔长度方向作大小调节的。对于带宽更宽的止血器,通过推送两道可形变拉条从而使得两者产生相向动作,即可使得原本软垫体的通腔所在边长更长,从而适应上述带宽。针对带宽相对窄的止血器则反向操作可形变拉条即可。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软垫体可实现对患者皮肤的衬垫保护目的,通过可形变拉条则能很方便的自由调整软垫体的通腔所在边的边长,进而适应不同带宽的桡动脉止血器的使用需求。可形变拉条的外层垫加软铁丝的组合结构,也能使得其在起到形变后定型作用的同时,保证不会对患者皮肤产生额外压迫。软垫体的“口”字设计,更是维持了原本的医生术后对桡动脉穿刺点的后期观测需求,其使用极为便捷可靠。

2)、凹槽的设置,可以看作是软垫体在相对通腔所在边的另外两边的外侧壁处开设有供可形变拉条取放的开口。上述开口,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可拆装功能,在需要时,通过取来可形变拉条直接临时装入软垫体内,再拉上拉链即可使用。而在使用后,直接拉开拉链从而将本实用新型重新分解为可形变拉条和软垫体,再分别进行消毒甚至酌情丢弃即可,其操作显然极为简便。

3)、在通腔腔口所在的软垫体侧壁处设置过渡坡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舒适性。软垫体处通腔所在边甚至是整个软垫体均可考虑采用软质波纹管支撑,从而利用其管腔作为通腔,利用软质波纹管的轴向伸缩性来提供本实用新型沿腕带带宽方向的可变形性,进而可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过渡坡段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中去除过渡坡段及软垫体上的过渡坡段所在边后,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腕带

10-软垫体 11-过渡坡段

20-可形变拉条 21-外层垫 22-软铁丝

30-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其结构包括“口”字状的软垫体10以及相向的插接在软垫体10的通腔处的两道“U”字状的可形变拉条20。两道可形变拉条20的结构参照图4所示,包括内层的两条平行的软铁丝22以及包覆在软铁丝22上的外层垫21。两道可形变拉条20可沿软垫体10的凹槽处插入通腔内,并保证可形变拉条20的端部伸出软垫体10外,之后再通过拉链30封闭凹槽槽口。使用时,将可形变拉条20的该端部向上弯折从而包覆桡动脉止血器的腕带a带面两侧处,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相对腕带a的位置固定操作。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软垫体10上的至少通腔所在边应当为软质波纹管材质,从而在两道可形变拉条20作相向或反向动作时,软垫体10的上述边也可对应的作伸长及缩短动作,进而达到匹配桡动脉止血器的不同腕带a带宽的操作需求。通腔所在腔口处,也即软垫体10的长边外侧壁应当设置如图3-4所示的过渡坡段11,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状态参照图4所示:在组装好本实用新型后,根据医院所采购的桡动脉止血器的腕带a带宽,适应性的调节两道可形变拉条20。将两道可形变拉条20相向动作即为伸长软垫体10的宽边,从而使用更宽宽度的腕带a带宽需求。反之,桡动脉止血器的带宽较窄时,则反向拉动两道可形变拉条20的端部,即可起到缩减软垫体10宽边长度的功能。待本实用新型的软垫体10宽边尺寸调节完毕后,将本实用新型垫于桡动脉止血器的腕带a的下方,从而隔离开患者皮肤,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可形变拉条20如图4所示的向上翻折并包覆腕带a的两侧带边。此时,本实用新型沿腕带a长度方向的位移动作被腕带a相对患者皮肤的按压力所限制,本实用新型沿腕带a带宽方向的动作被上述按压力和可形变拉条20相对腕带a的包覆作用所限定,最终便捷而可靠的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对患者皮肤的防护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