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746发布日期:2018-07-20 18:0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都需要不停的进行呼吸,获取氧气,以维持人体的各种机能代谢、维持生命过程。鼻腔作为外界空气进入机体的第一通道,空气中大量的细菌、病毒、致敏源及其它悬浮小颗粒都要可能被滞留在此,需要及时清除。因为呼吸道局部病原体的数量和侵袭力及个体的抵抗力强弱,直接影响个体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定时鼻腔清理,则可以大大减少局部病原体、过敏源的数量及与机体接触的时间,从而大大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对已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患者,鼻腔清洗可以减轻其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包括洗鼻瓶和废液瓶,所述废液瓶套装在洗鼻瓶外表面,所述洗鼻瓶底部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插装有活塞芯杆,所述洗鼻瓶与废液瓶开口端外侧表面均设有外螺纹,所述洗鼻瓶与废液瓶开口处连接有“凸”形瓶盖,所述“凸”形瓶盖内侧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诉瓶“凸”形瓶盖上表面设有药液孔,所述药液孔内固定插装有倾斜向上的洗鼻导管,所述洗鼻导管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柔性喷头,所述“凸”形瓶盖上设有废液孔,所述废液孔内插装有废液导管,所述废液导管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罩。

所述洗鼻瓶外侧表面标有刻度。

所述“凸”形盖上表面且与废液孔相对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有滤网。

所述废液瓶瓶口高度低于洗鼻瓶瓶口高度。

所述“凸”形盖内设有密封垫。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废液瓶,使用者在使用该装置时收集废液,便于使用结束后的清理工作,通过活塞芯杆将洗鼻器内的药液输送至鼻腔内,即使使用者在家也能自己操作,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新颖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洗鼻瓶;2、废液瓶;3、圆孔;4、活塞芯杆;5、外螺纹;6、“凸”形瓶盖;7、内螺纹;8、洗鼻导管;9、柔性喷头;10、废液孔;11、废液导管;12、收集罩;13、刻度;14、密封垫;15、进气口;16、滤网;17、药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鼻腔护理清洗装置,包括洗鼻瓶1和废液瓶2,所述废液瓶2套装在洗鼻瓶1外表面,所述洗鼻瓶1底部设有圆孔3,所述圆孔3内插装有活塞芯杆4,所述洗鼻瓶1与废液瓶2开口端外侧表面均设有外螺纹5,所述洗鼻瓶1与废液瓶2开口处连接有“凸”形瓶盖6,所述“凸”形瓶盖6内侧表面设有与外螺纹5相匹配的内螺纹7,所诉瓶“凸”形瓶盖6上表面设有药液孔17,所述药液孔17内固定插装有倾斜向上的洗鼻导管8,所述洗鼻导管8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柔性喷头9,所述“凸”形瓶盖6上设有废液孔10,所述废液孔10内插装有废液导管11,所述废液导管11另一端连接有收集罩12;所述洗鼻瓶1外侧表面标有刻度13;所述“凸”形盖上表面且与废液孔10相对一侧设有进气口15,所述进气口内设有滤网16;所述废液瓶2瓶口高度低于洗鼻瓶1瓶口高度;所述“凸”形盖内设有密封垫14。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废液瓶套装在洗鼻瓶外表面,通过设置废液瓶,使用者在使用该装置时收集废液,便于使用结束后的清理工作,洗鼻瓶底部设有圆孔,圆孔内插装有活塞芯杆,通过活塞芯杆将洗鼻器内的药液输送至鼻腔内,即使使用者在家也能自己操作。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洗鼻器上的刻度13,将药液倒入至洗鼻器内,并将瓶盖的内螺纹7与洗鼻瓶1和废液瓶2上的外螺纹5相啮合,瓶盖拧紧后,将洗鼻导管8一端插装在药液孔17内,并拿取与使用者鼻孔相适合的柔性喷头9与洗鼻导管8另一端螺纹连接,同时,将废液导管11插装进废液孔10内,另一端与收集罩12相连接,安装完毕后,将柔性喷头9塞进鼻孔内,使用者推动活塞芯杆4,使洗鼻器内的药液通过洗鼻导管8进入鼻腔内,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适应度调节活塞芯杆4推进速度,以调节药液输送压力大小,避免药液输送压力过大,将使用者呛到以至于不舒服,当药液清理完成喷出时,通过收集罩12进行收集,废液通过废液导管11进入废液瓶2内,将废液及时清理,维持环境整洁,且便于使用者时候整理,进气口15在使废液瓶2内通气,使废液顺利进入废液瓶2内,且滤网16可以将空气中的悬浮物进行简单过滤,减少废液瓶2内悬浮杂质,该装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新强。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