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换药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2137发布日期:2018-06-05 18:5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换药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药车,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放置医疗用品并对医疗废品进行收集的换药车。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换药护理时,需要携带弯盘、镊子、敷料以及其他医疗用品,较为不便,另外更换后的医疗废品直接置入垃圾桶内,容易造成病菌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换药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换药车,包括车体、安装于车体两侧的推手、以及安装在车体底部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的顶部并列开设有用于放置弯盘的第一凹槽和用于放置敷料的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下方为剪刀收集箱和敷料收集箱;在所述剪刀收集箱和敷料收集箱的下方为弯盘收集箱;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设有一弯盘收集口,该收集口连接有滑道,该滑道的底部出口位于所述弯盘收集箱的上方;所述滑道的中部将所述剪刀收集箱和敷料收集箱分离;所述剪刀收集箱和敷料收集箱的两侧分别设有剪刀投掷口和敷料投掷口;在所述剪刀投掷口和敷料投掷口的内侧均设有防护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剪刀收集箱和敷料收集箱放置在车体正面开设的两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的外部为安全门。

优选地,所述两容纳空间均设有斜滑道,该斜滑道的入口与所述剪刀投掷口和敷料投掷口相接,出口位于所述剪刀收集箱和敷料收集箱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安全门通过锁扣扣接。

优选地,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抽拉空间,所述弯盘收集箱放置于该抽拉空间内,并通过锁扣与车体相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车体平台开设凹槽,便于放置弯盘和敷料;

2)车体的两侧开设对应的投掷口,便于将医疗废品进行收集;

3)收纳箱均内置车体内,医疗废品不会对外传播细菌;

4)收纳箱便于拆卸、消毒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装配前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换药车,包括车体1、安装于车体两侧的推手10、以及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万向轮11。

参考图2至图5所示,在所述车体1的顶部并列开设有用于放置弯盘的第一凹槽12和用于放置敷料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的深度相同,其大小可以根据放置敷料或弯盘的数量进行调整。

在所述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的下方为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在所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的下方为弯盘收集箱23。

所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放置在车体1正面开设的两容纳空间101内,该两容纳空间的大小与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相匹配,以便将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置入放置其滑落。

由于投掷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的医疗污物如剪刀或敷料,均为使用后的医疗废品,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为了保证投掷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的疾病传播及防止他人拿取,本实用新型在容纳空间的外部加设一安全门24,用于将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封闭在车体内,并且在安全门24上加设锁扣,以进一步保护箱内污物。

为便于将使用后的弯盘收纳,在所述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之间设有一弯盘收集口14,该收集口14连接有滑道15,该滑道15的底部出口位于所述弯盘收集箱23的上方,使从弯盘收集口14投掷的弯盘,正好落入至该弯盘收集箱23内。

所述车体1的底部设有抽拉空间102,所述弯盘收集箱23放置于该抽拉空间内,并通过锁扣与车体1相接,在清理弯盘收集箱23的弯盘时,只需将其拉出,便于清理。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滑道15的中部将所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分离;所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的两侧分别设有剪刀投掷口201和敷料投掷口211。

在所述剪刀投掷口201和敷料投掷口211的内侧均设有防护门3,该防护门3铰接在投掷口201和敷料投掷口211的车体内侧,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投掷口201和敷料投掷口211投掷剪刀或敷料,投掷后该防护门3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将投掷口201和敷料投掷口211封闭。

为使投掷的剪刀或敷料准确进入至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两容纳空间均设有斜滑道,该斜滑道的入口与所述剪刀投掷口201和敷料投掷口211相接,出口位于所述剪刀收集箱20和敷料收集箱21的上方。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