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适用于置管后臂围的测量,尤其是一种医用自助式臂围监测测量卡尺。
背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留置深静脉导管(PICC)是癌症患者长期输注化疗药物的常用输注途径。因PICC导管长期留置于上臂静脉内1年之久,如导管护理不当会引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塞栓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导致导管废用、增加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费用。
每日掌握置管后臂围数据可以早期发现上肢水肿、静脉回流不畅等静脉炎、静脉血栓栓塞的体征,指导临床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监测臂围被临床视为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简便易行的观察方法。
目前临床监测此类患者臂围时需患者每周到专科医院换药门诊,由护士先于肘窝固定一标记,护士两手持软尺,沿上臂内侧由肘窝标记处向腋窝部与上臂长轴平行,测量10cm后标记,以一手大拇指固定该点,另一手将软尺移动至10cm水平线,以该水平为基准,使用软尺绕臂一周测量臂围。目前使用的测量工具为市面多见的软尺测量,但在工作中存在以下缺点;①测量数据有误差,由于测量需要两步,即先找出距肘窝标记处10cm水平线,再以此为测量基准绕臂一周测量,如护士手法不娴熟的情况下拇指固定点移位,极易使水平线出现偏差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②人体上臂的皮肤、肌肉、软组织存在弹性,软尺绕臂一周后如松紧不一也会造成读取数据的偏差;③测量数据不及时,由于软尺需要2手操作,患者居家期间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无法自己测量,不能及时观察臂围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医用自助式臂围监测测量卡尺,患者可依据需要随时自行操作,动态掌握臂围数据,提早发现上肢肿胀,静脉回流不畅等迹象,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医用自助式臂围监测测量卡尺,包括纵向刻度板、软尺以及游标板,所述游标板安装于纵向刻度板上,游标板背面设置有夹层,游标板夹层开口一侧制有安装扣,安装扣上制有一安装通槽,该安装通槽贯穿游标板以及纵向刻度板;所述软尺一端与安装扣固定,另一端穿装过夹层后绕至纵向刻度板背面形成环套后由纵向刻度板背面的安装通槽穿至纵向刻度板正面,并显示刻度。
而且,所述游标板固定设置于刻度板底边向上10cm处。
而且,所述纵向刻度板与游标板夹层相对应位置制有一定位通槽,该定位通槽可容纳游标板夹层带动游标板在纵向刻度板表面上、下滑动。
而且,所述游标板夹层开口一侧制有安装扣,安装扣上制有一安装通槽,该安装通槽与定位通槽连通,使得软尺一端可与安装扣固定,另一端穿装过夹层后绕至纵向刻度板背面形成环套后由纵向刻度板背面的安装通槽穿至纵向刻度板正面,并显示刻度。
而且,所述游标板两侧安装有用于将游标板固定在纵向刻度板上的固定夹,且纵向刻度板背面两侧均布设置有间隔1cm的定位块。
而且,所述纵向刻度板底部制有用于固定患者肘窝的固定绑带。
而且,所述纵向刻度板上纵向均布制有数字刻度标识,软尺上正、反两面横向均布制有数字刻度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经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监测手段无法自己测量,不能及时观察臂围数据的技术难题,通过采用医用自助式臂围监测测量卡尺,在使用时现将软尺圈放大,套入上臂,并将纵向刻度板置于肘窝处,将游标板固定刻度后将软尺拉紧进行测量,患者可依据需要随时自行操作,动态掌握臂围数据,提早发现上肢肿胀,静脉回流不畅的迹象。
2、本实用新型通过纵向刻度板与游标板夹层相对应位置制有的定位通槽,可使得患者可按照医嘱自行调整肘窝与上臂监测点的距离,并配合固定夹与定位块进行固定,可适用更多患者人群,尤其是体型较小的老人或儿童,有效地提高了改监测测量卡尺的适用范围,方便更多患者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纵向刻度板底部制有的固定绑带,可使得患者在初次测量后,根据肘窝标记点进行反复测量,使得测量更加精准,减小测量误差;同时,该固定绑带也可方便患者在测量时的单手操作,解决了在患者居家期间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无法自己测量,不能及时观察臂围数据的技术难题。
4、本实用新型在纵向刻度板以及软尺正、反两面均设置有数字刻度标识,方便患者对检测点距离进行控制调整,同时使用软尺进行臂围的实时检测,显示更加直观,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医用自助式臂围监测测量卡尺,包括纵向刻度板1、软尺2以及游标板3,所述游标板安装于纵向刻度板上,游标板背面设置有夹层13,夹层两端制有与游标板外部相连通的开口11,游标板夹层开口一侧制有安装扣5,安装扣上制有一安装通槽12,该安装通槽贯穿游标板以及纵向刻度板;所述软尺一端与安装扣固定,另一端穿装过夹层后绕至纵向刻度板背面形成环套后由纵向刻度板背面的安装通槽穿至纵向刻度板正面,并显示刻度。
而且,所述游标板可以是固定结构,固定安装于刻度板底边向上10cm处。
而且,所述游标板还可以是上、下滑动结构,纵向刻度板与游标板夹层相对应位置制有一定位通槽4,该定位通槽可容纳游标板夹层带动游标板在纵向刻度板表面上、下滑动。所述游标板夹层开口一侧制有安装扣,安装扣上制有一安装通槽,该安装通槽与定位通槽连通,使得软尺一端可与安装扣固定,另一端穿装过夹层后绕至纵向刻度板背面形成环套后由纵向刻度板背面的安装通槽穿至纵向刻度板正面,并显示刻度。所述游标板两侧安装有用于将游标板固定在纵向刻度板上的固定夹9,且纵向刻度板背面两侧均布设置有间隔1cm的定位块10。所述纵向刻度板底部制有用于固定患者肘窝的固定绑带8。所述纵向刻度板上纵向均布制有数字刻度标识7,软尺上正、反两面横向均布制有数字刻度标识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软尺放大,将需要测量的手臂伸直,用另一手将软尺套于需测量上臂的大概位置,调节软尺松紧度,使其不致滑落。于第一次测量时标记肘窝标记点,将卡尺末端的固定绑带固定于标记点,将游标板调整至位于纵向刻度板10cm处,并用中指按压,同时使用拇指与食指抽紧软尺,当患者自觉松紧适中后,自行读取臂围数据。
该设计弥补了长期留置PICC的患者不能自行测量臂围的不足,尤其是患者居家期间,每日掌握臂围数据对患者长期置管期间早期发现上肢肿胀提供了数据化测量的物质基础,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患者自行测量时由于测尺松紧自行掌握,避免了他人测量时松紧度无法感知的缺点,由于测量时松紧度可以自我感知因此使测量数据更准确;由于游标板既可以固定于常规10cm处进行测量,又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测量要求上、下移动游标板至指定刻度位置进行测量,使得该卡尺适用人群大大提高,方便各类型患者使用。
带癌生存已经成为世界上对于癌症患者保守治疗的大趋势,PICC置管也成为癌症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用药的常用途径。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自我监测工具,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提早发现和预防长期留置PICC并发症亦是对患者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