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式约束护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033发布日期:2018-12-07 22:3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拆卸式约束护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拆卸式约束护腕。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大多是通过约束带将透析管路捆绑在患者肢体上。上述操作方式虽然简便,但也存在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若约束带捆绑较松,容易使透析管路脱出,从而失去了约束的作用;而若约束带捆绑过紧,则会使患者感觉不舒适,特别是还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伤害,影响血液循环和内瘘功能,甚至造成内瘘的闭塞。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卸式约束护腕,既能够对透析管路的动、静脉端进行牢固固定,又很好的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拆卸式约束护腕,包括一环体状且用以套设于患者肢体外的护腕本体、以及一长条带状的承接带,所述护腕本体具有弹性,所述承接带可拆卸地定位环设于所述护腕本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承接带背向所述护腕本体的正面上还定位设置有多个用以卡固透析管路的卡管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承接带可拆卸地定位环设于所述护腕本体的外表面上的结构为:在所述护腕本体的外表面上定位环设有一圈第一魔术贴,并在所述承接带朝向所述护腕本体的背面上定位设置有一第二魔术贴,且所述第二魔术贴能够与所述第一魔术贴相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承接带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还分别定位连接有一绳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管件为两个,且每一所述卡管件各分别为具有弹性的U型槽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两个所述卡管件之间还定位设置有一用以监控透析管路位移并发出警示音的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一方面,该约束护腕能够藉以卡管件来对透析管路的动、静脉端进行固定,不仅牢固性好,且还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血管钳而造成的透析管路破裂现象;另一方面,该约束护腕还能够籍以护腕本体的弹性,很好的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②在两个所述卡管件之间还定位设置有一用以监控透析管路位移并发出警示音的报警器,这样当透析管路的动、静脉端有牵拉或者移动的话,报警器就会报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因透析管路有牵拉或者移动后造成针头的脱出而发生出血等意外事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约束护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承接带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护腕本体 2——承接带

3——卡管件 4——第一魔术贴

5——绳带 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阅附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约束护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拆卸式约束护腕包括一环体状且用以套设于患者肢体外的护腕本体1、以及一长条带状的承接带2,所述护腕本体1具有弹性,所述承接带2可拆卸地定位环设于所述护腕本体1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承接带2背向所述护腕本体1的正面上还定位设置有多个用以卡固透析管路的卡管件3。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该约束护腕能够藉以卡管件来对透析管路的动、静脉端进行固定,不仅牢固性好,且还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血管钳而造成的透析管路破裂现象;另一方面,该约束护腕还能够籍以护腕本体的弹性,很好的提升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所述承接带2可拆卸地定位环设于所述护腕本体1的外表面上的结构为:在所述护腕本体1的外表面上定位环设有一圈第一魔术贴4,并在所述承接带2朝向所述护腕本体1的背面上定位设置有一第二魔术贴,且所述第二魔术贴能够与所述第一魔术贴4相粘接。除了采用魔术贴外,还可采用子母扣等其它连接方式,如:在护腕本体1的外表面定位环设有多个母扣,并在承接带2的背面上定位设置有多个子扣,多个子扣与多个母扣相互卡扣连接。这些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一一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承接带2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还分别定位连接有一绳带5。当所述承接带2通过第一、二魔术贴定位在护腕本体1上时,可通过两个绳带将所述承接带及护腕本体一起牢固的固定在患者肢体上,可有效防止承接带及护腕本体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管件3为两个,且每一所述卡管件3各分别为具有弹性的U型槽体结构(参阅附图2所示)。

进一步优选的,在两个所述卡管件3之间还定位设置有一用以监控透析管路位移并发出警示音的位移报警器6,这样当透析管路的动、静脉端有牵拉或者移动的话,报警器就会报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因透析管路有牵拉或者移动后造成针头的脱出而发生出血等意外事件。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