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仪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580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运仪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运仪器架。



背景技术:

急诊科危重病人多,病种多,转运病人同时需要使用多种仪器:转运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转运药箱等。但由于转运床空间有限,这些仪器设备放置散乱、不利于观察和使用,更有可能碰着患者部分肢体,造成患者不适,甚至影响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的一种转运仪器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运仪器架,包括架体、输液架,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容器腔、第二容器腔、第三容器腔、推手、病人存放区;所述第一容器腔由左侧栏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护栏围成;所述第二容器腔由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护栏围成;所述第三容器腔由右侧栏杆、第一挡板、第三挡板和护栏围成;所述推手和左侧栏杆折叠连接;所述病人存放区由第一挡板、左侧栏杆、护栏和右侧栏杆围成;所述护栏和左右两侧栏杆卡槽连接;所述输液架固定在右侧栏杆上,输液架上设有紧固螺栓,上端设有输液瓶挂钩。

进一步,所述输液瓶挂钩可拆卸。

进一步,所述护栏可折叠。

进一步,所述架体和输液架为钢筋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容器腔、第二容器腔、第三容器腔存放空间大。

进一步,所述输液架可调节高低。

进一步,所述病人存放区上面铺有硬质海绵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可提高急诊科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仪器放置更加合理,易于观察,人性化护理更好的在工作中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三挡板,4第一容器腔,5第二容器腔,6第三容器腔,7护栏,8右侧栏杆,9护栏,10病人存放区,11输液架,12紧固螺栓,13输液瓶挂钩,14左侧栏杆,15推手,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转运仪器架包括架体、输液架11,所述架体包括第一容器腔4、第二容器腔5、第三容器腔6、推手15、病人存放区10;所述第一容器腔4由左侧栏杆14、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和护栏7围成;所述第二容器腔5由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三挡板3和护栏7围成;所述第三容器腔6由右侧栏杆8、第一挡板1、第三挡板3和护栏7围成;所述推手15和左侧栏杆14折叠连接;所述病人存放区10由第一挡板1、左侧栏杆14、护栏9和右侧栏杆8围成;所述护栏和左右两侧栏杆卡槽16连接;所述输液架11固定在右侧栏杆8上,输液架上设有紧固螺栓12,上端设有输液瓶挂钩13。

所述输液瓶挂钩13可拆卸。

所述护栏9可折叠。

所述架体和输液架11为钢筋结构。

所述第一容器腔4、第二容器腔5、第三容器腔6存放空间大。

所述输液架11可调节高低。

所述病人存放区10上面铺有硬质海绵垫。

推手方便对病人的转运,折叠设计可节省空间。架体和输液架的钢筋结构使仪器架牢固、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加大的容器腔存放空间使仪器放置整洁有序,不会伤到病人,也可很好的观察病人的病情。输液架通过紧固螺栓调节高低,方便对不同的病人进行输液,不会抻扯到病人,造成病人的不适感。硬质海绵垫可以让病人很好的躺在病人存放区中,不会因长时间的躺着造成身体发板。护栏和左右栏杆的卡槽设计,方便安装拆卸。护栏可以保护病人的安全,护栏的可折叠方便病人的上下。病人存放区的设置避免了病人被仪器伤着。

在对病人进行转运时,将使用的仪器放置到容器腔中,将病人放置到病人存放区中,打开推手,对病人进行转运。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