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907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按摩垫。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及工作方式不健康等原因,导致身体总处于亚健康状态,伴随有腰酸背痛,晚上打鼾等情况,不仅自身不舒服,还会对他人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腰背问题,为了缓解工作劳累或者身体的疲劳,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按摩器,例如有脚部足疗按摩器,电动捶背按摩器,靠枕按摩器等。针对腰背部的按摩主要是通过机械式的旋转按摩,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按摩模式要求按摩器必要固定在椅背上,在使用时,按摩方式不灵活。

针对打鼾(医学术语为鼾症、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目前市面上有鼻夹,扩鼻贴,止鼾带,止鼾帖,止鼾牙套、止鼾睡眠呼吸机等设备用来缓解打鼾症状,而这些设备,必须佩戴在鼻子、脸部、或者戴在头上,可想而知,这使佩戴者在未入眠时,感到非常不舒服。而打鼾又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打鼾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缺氧,会让人白天时候精神不振,记忆力衰退,集中力差。对于女性而言,打鼾会导致气血流动不畅通,从而让肌肤变得粗糙、松弛,而且还会过早的出现鱼尾纹、黑眼圈等衰老的征兆。打鼾严重时,甚至会形成低血氧症,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

以上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于偏瘫卧床的病人来说,长时间采用一个姿势,不仅自身难受,还容易患褥疮,更是需要对身体主要部分进行按摩。目前来说,偏瘫卧床的人大部分都是靠医护人员帮助来定时翻身,尤其是夜晚,翻身过程不仅容易使患者受伤,对医护人员也是一种繁琐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按摩毯,能够达到热敷按摩、缓解打鼾症状及帮助翻身困难患者翻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摩毯,按摩毯分为上片毯与下片毯,从上片毯向下,依次为加热层、气囊层、下片毯;所述的加热层分为三块加热区,分为左加热区、右加热区以及腰部加热区;所述的气囊层分为三个气囊,分别为左部气囊、右部气囊以及腰部气囊;左加热区、右加热区以及腰部加热区与左部气囊、右部气囊以及腰部气囊分别一一对应;所述的左加热区对应人体的左背部或者右胸部,所述的右加热区对应人体的右背部或者左胸部;加热层连接电源开启加热功能;

所述的气囊层中,每个气囊分别连接电磁阀,电磁阀的一个端口连接气囊,一个端口连接进气管,一个端口连接总排气管,所述的总排气管上安装有消音器;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关对气囊进行充放气;每个电磁阀的进气管分别连接在第一四通阀门的三个端口上;第一四通阀门的另外一个端口连接第二四通阀门,第二四通阀门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微型气泵,且在这节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第二四通阀门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安全阀,一个端口连接气压传感器,监测气囊系统中气压大小,将压力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安全阀泄压及控制微型气泵的工作状态;

对应气囊层工作的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有信号输入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主控制器,驱动模块,信号反馈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所述的信号输入模块包括有遥控器、鼾声传感器,所述遥控器,通过其内部结构中金属弹片弹力来控制电路通断,实现信号输入;所述鼾声传感器内设置有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主要以麦克风作为信号输入源,经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再以高阶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把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的模数转换IO,实现打鼾信号输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遥控器及麦克风信号,并传递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在收到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后,分析解码信号并输出相应驱动信号,驱动模块接收到主控制器发出的驱动信号后驱动微型气泵与流量调节阀、以及电磁阀工作;信号反馈模块为气压传感器监测气囊系统内气压变化,并反馈至主控制器,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使用者夜晚打鼾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层的电路中设置有保温及加热两个按钮,各个加热区统一开始加热及保温。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型气泵的型号为:MITSUMI R-14 370。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压传感器的型号为:XGZP6847001MPG。

进一步的,在颈部还设置有气囊及加热区,气囊为左右两个,并排设置,在气囊上侧覆盖有加热区。

进一步的,所述的鼾声传感器为HS-2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躺姿按摩,使身体充分放松,对身体进行气囊按摩并对应着进行电磁热疗,按摩过程舒适安静配合热敷功能,做到全身放松,有效的起到对肩背部及腰部按摩热疗作用,有利于腰背部肌肉群的按摩,气囊按摩,按摩过程柔和,贴合人体生理曲线,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巧,不需要医护人员值守,辅助翻身,在患者需要翻身时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左右气囊充气,更加方便的左右翻身,极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区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功能示意图。

图中:1、上片毯;2、加热层;3、气囊层;4、下片毯;5、左加热区;6、右加热区;7、腰部加热区;8、左部气囊;9、右部气囊;10、腰部气囊;11、微型气泵;12、流量调节阀;13、第二四通阀门;14、安全阀;15、气压传感器;16、第一四通阀门;17、电磁阀;18、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摩毯,按摩毯分为上片毯1与下片毯4,从上片毯1向下,依次为加热层2、气囊层3、下片毯4;所述的加热层分为三块加热区,分为左加热区5、右加热区6以及腰部加热区7;所述的气囊层分为三个气囊,分别为左部气囊8、右部气囊9以及腰部气囊10;左加热区5、右加热区6以及腰部加热区10与左部气囊8、右部气囊9以及腰部气囊10分别一一对应;所述的左加热区5对应人体的左背部或者右胸部,所述的右部加热6区对应人体的右背部或者左胸部;加热层2连接电源开启加热功能;

所述的气囊层中,每个气囊分别连接电磁阀17,电磁阀17的一个端口连接各个气囊,一个端口连接进气管,一个端口连接总排气管,所述的总排气管上安装有消音器18,气囊放气时,消除噪音影响;通过控制电磁阀17的开关对气囊进行充放气;每个电磁阀17的进气管分别连接在第一四通阀门16的三个端口上;第一四通阀门的另外一个端口连接第二四通阀门13,第二四通阀门13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微型气泵11,且在这节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2;第二四通阀门13的其中一个端口连接安全阀14,一个端口连接气压传感器13,监测气囊系统中气压大小,将压力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安全阀14泄压及控制微型气泵11的工作状态;气囊处于毯内,其余的部件处于毯外的控制盒内。

对应气囊层工作的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有信号输入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主控制器,驱动模块,信号反馈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所述的信号输入模块包括有遥控器、鼾声传感器,所述遥控器,通过其内部结构中金属弹片弹力来控制电路通断,实现信号输入;所述鼾声传感器内设置有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主要以麦克风作为信号输入源,经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再以高阶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把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的模数转换IO,实现打鼾信号输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遥控器及麦克风信号,并传递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在收到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后,分析解码信号并输出相应驱动信号,驱动模块接收到主控制器发出的驱动信号后驱动微型气泵与流量调节阀、以及电磁阀工作;信号反馈模块为压力传感器监测气囊系统内气压变化,并反馈至主控制器。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使用者夜晚打鼾信息。

若是增加气囊层气囊个数,在第一四通阀门后继续接入四通阀门或者三通阀门,在四通阀门或者三通阀门后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气囊,并接入总排气管路。

增加的加热区电路连接入加热层内,共同进行加热或者保温。

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收不同功能信号时,主控制器执行相应的功能。此时,主控制器通过遥控设备来控制,遥控设备上主要设置有加热(保温)、腰部按摩、防止打鼾,翻身按钮,例如可以使用红外遥控器,在遥控器端设置红外发光二级管,在主控制器端设置红外接收二极管。当遥控器选择加热功能时,主控制器控制轻触开关选择加热功能,导通电热丝使加热层加热,起到热敷作用;当遥控器选择腰部按摩功能时,当通过遥控器选择腰部按摩功能时,驱动模块驱动气泵启停,使中间的气囊充放气,腰部得到按摩;当遥控器选择翻身功能时,通过轻触开关选择翻身,驱动模块驱动气泵启停,并且可以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翻身;当选择防打鼾功能时,MEMS传感器接收到鼾声信号,通过放大器滤波器,把信号传递至主控制器的模数转换IO,经过驱动模块,使左或者右气囊充气,使身体侧卧,有效消除鼾声。此外,还可以在主控制器中内置蓝牙接收器,在遥控器里安装蓝牙发射器控制气囊层工作。

当打鼾时,HS-2型鼾声传感器采集打鼾信号,启动气泵充气,利用两侧气囊充气的不同时性,只其中一侧气囊充气,使人体翻向一侧气管喉部打开,自然消除打鼾。左、右设置的两个气囊,实现对患者的翻身,过程缓慢柔和,无任何痛苦;保证了消除打鼾而又有高质量的睡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