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2991阅读:1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胃管。



背景技术: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取胃液,或者往胃里注入流质食物以保证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必需的营养。胃管位于鼻孔外的部分需要固定,以免胃管脱落,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鼻孔外部的胃管通过胶带粘贴到患者面部,这种固定方式时间过长可能会使患者面部过敏,造成面部皮肤不适。另外,插入胃管后,留置在体外的胃管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胃管,该新型胃管便于胃管的固定,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上端部设有出口部,所述下管的下端部为进口部,所述上管的下端部环设有外伸段,外伸段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下端部相对向内弯折形成内伸的环形卡装段,环形卡装段与外伸段平行设置,环形卡装段与外伸段之间形成卡装腔,所述下管的上端部环设有与卡装腔配合的挡环;所述挡板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定位带,每个定位带的相对内表面均缝制有海绵层。

所述环形卡装段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下管的外壁上环设有位于挡环下部的密封圈,所述环形卡装段的内端面与密封圈配合。

所述定位带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所述海绵层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海绵层上包裹有无纺布层。

所述上管的下端部设有能将其开口部密封的封盖。

所述封盖包括与上管管口配合的封堵部,封堵部的侧面设有与环形卡装段中部相配合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上设有把手。

采用上述方案后的优点效果是:上管和下管之间可拆卸,上管上设有定位带,将两定位带绕人体头部缠绕固定,避免上管从鼻腔脱离,海绵层朝向人体面部,并使无纺布层与皮肤直接接触。需要鼻饲时,可以使上管和下管连接为一体,并进行鼻饲;不需要鼻饲时,可以使上管和下管分离,然后通过封盖将上管的开口部密封。这种结构的胃管可以避免因胃管过长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可以避免胶带与皮肤接触造成过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便于胃管的固定,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位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该新型胃管包括上管1和下管2,上管1的上部通过鼻腔伸入胃部,上管1的上端部设有出口部,本实施例中出口部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下管2的下端部为进口部,进口部位于鼻腔外,进口部的结构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上管1的下端部环设有外伸段11,外伸段11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环形挡板12,环形挡板12的下端部相对向内弯折形成内伸的环形卡装段14,环形卡装段14的中部形成一个圆孔,该圆孔与上管1的管口连通,环形卡装段14与外伸段11平行设置,环形卡装段14与外伸段11之间形成卡装腔15。

如图1和图3所示,上管1的下端部设有能将其开口部密封的封盖18,本实施例中封盖18包括与上管1管口配合的封堵部18-1,封堵部18-1的侧面设有与环形卡装段14中部圆孔相配合的密封部18-2,所述密封部18-2上设有把手18-3,上管1和下管2分离后封盖18将上管1的开口部密封即可。

如图1所示,下管2的上端部环设有与卡装腔15配合的挡环3,下管2的外壁上环设有位于挡环3下部的密封圈7,环形卡装段14的内端面与密封圈7配合。本实施例中环形卡装段14由弹性材料制成,需要上管1和下管2连接时,挤压环形卡装段14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挡环3进入卡装腔15内,此时环形卡装段14的内端面与密封圈7接触,实现密封,避免液体食物从上下管连接处遗漏。

如图1和图2所示,挡板12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定位带5,每个定位带5的相对内表面均缝制有海绵层6,海绵层6可以提高面部舒适性,而且增大定位带5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海绵层6上包裹有无纺布层9,无纺布层9与面部皮肤直接接触,干净卫生。本实施例中定位带5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8,海绵层6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8,各透气孔8均可以提高面部皮肤的透气性,避免过敏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将两定位带5绕人体头部缠绕固定,避免上管从鼻腔脱离,海绵层6朝向人体面部,并使无纺布层9与皮肤直接接触。需要鼻饲时,可以使上管1和下管2连接为一体,并进行鼻饲;不需要鼻饲时,可以使上管1和下管2分离,然后通过封盖18将上管1的开口部密封。这种结构的胃管可以避免因胃管过长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且可以避免胶带与皮肤接触造成过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