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火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326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火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火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拔火罐一般是通过直接点火来使罐内产生负压,这种方式不安全,操作不当可能烧伤皮肤。

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真空负压型的拔罐器,只有负压吸附功能,没有热疗功能。

现有技术1:“CN87214758-电子火罐”,该方案的技术要点在于:通过打火机点火产生罐内负压,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安全,在使用时可能烧伤皮肤。

现有技术2:“CN201610256484-一种拔火罐”,该方案的技术要点在于:通过罐体内滑动连接的活塞使罐内产生负压,且该负压可以调节,缺点是:只是单一地产生负压,拔火罐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易操作的的电子火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子火罐,包括罐底、罐体和罐口;所述罐体为圆球形;罐底和罐口分别固定在罐体的下部和上部,且都与罐体连通。

在罐体内壁下半侧固定有电热片;罐底内固定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与电热片通过供电导线连接,在电路板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在罐底下方右侧固定设有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池仓,在罐底下方左侧固定设有与罐底连通的单向活塞阀。该电子火罐通过安装在电池仓内的电池进行供电。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罐口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电热片设于距离罐体内壁5mm-10mm处,且其形状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单片机、加热控制电路、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和微调校正电路。

电源是通过电池组提供15V的直流电源,然后经过LM7805线性稳压电源产生5V的CPU电源Vdd。

加热控制电路,是由NMOS场效应管2N6796、晶体三极管2N1893组成。场效应管2N6796的漏极接15V电源,源极接电热丝电压输入端,电热丝的另一端直接接地。场效应管2N6796的栅极串联20欧姆的R4电阻连接到晶体三极管2N1893的集电极,基极串联一个电阻R5连接到单片机的I/O端口。

通过单片机的P2.1引脚进行控制。微调校正电路是由精密电位器RV1、放大集成电路U3以及模拟数字转换芯片AD1674组成。温度传感器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电热丝就是一个功率电阻器件,其额定功率不低于30W,温度传感器是数字传感器DS18B20,其输出数据的第二引脚接单片机的I/O引脚P2.0,通过P2.0对数字传感器实现采样数值的读取。

微调校正电路由精密电位器RV1、集成信号放大器U3、模拟数字型号转换芯片AD1674以及74HC74组成。单片机的A13、A14与CE引脚通过逻辑门芯片74HC74生成AD1674的片选信号。AD1674的输出数据线DB4-DB11分别对应的连接单片机的P0.0-P0.7,DB0-DB3连接到单片机的P0.4-P0.7,精密电位器分压通过信号放大后连接到AD1674的引脚13,即最大值是10V的输入引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先把罐口扣在身上需要拔罐的位置,接着用负压抽气枪将罐内的气体抽出,最后安装电池即可,操作简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路板的具体原理图;

图3为电路板的功能模块图;

图中,1-单向活塞阀;2-电路板;3-供电导线;4-电热片;5-罐体;6-罐口;7-温度传感器;8-罐底;9-电池仓;1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电子火罐,包括罐底8、罐体5和罐口6;所述罐体5为圆球形;罐底8和罐口6分别固定设在罐体的下部和上部,且都与罐体连通。

在罐体5内壁下半侧固定有电热片4;罐底8内固定设有电路板2,电路板2与电热片4通过供电导线3连接,在电路板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7;在罐底8下方右侧固定设有与电路板2电连接的电池仓9,在罐底8下方左侧固定设有与罐底8连通的单向活塞阀1。该电子火罐通过安装在电池仓内的电池10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电路板2的电路由电源电路、单片机、加热控制电路、电热丝、温度传感器和微调校正电路组成。

本实用新型罐口6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电热片4设于距离罐体5内壁5mm-10mm处,且其形状为弧形。

电路板的具体原理图见图2,电路板的功能模块见附图3。

使用时,将电子火罐罐口扣在身上需要拔罐的位置,利用负压抽气枪在罐底部的单向活塞阀进行抽气使得火罐内形成负压;接着将电池安装进电池仓对电路板进行供电,电路板对电热片进行加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罐内的温度,实现便捷、安全的拔火罐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