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塑料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582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椅塑料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椅塑料坐垫。



背景技术: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座靠四部分组成。手摇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手摇装置。

现有的轮椅坐垫大多采用金属制作,质量重,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舒适度和体验度较差,安装拆卸不方便,无法延伸,功能单一,在冬天因为金属的温度较低,容易导致乘坐人着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轮椅塑料坐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塑料坐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轮椅坐垫大多采用金属制作,质量重,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舒适度和体验度较差,安装拆卸不方便,无法延伸,功能单一,在冬天因为金属的温度较低,容易导致乘坐人着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椅塑料坐垫,包括塑料坐垫板主体,所述塑料坐垫板主体的两侧设置有防护侧翼,且塑料坐垫板主体的上方安装有乳胶弹力垫,所述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层,所述红外线加热层的上方设置有高频磁石,所述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安装插轨,且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下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伸缩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乳胶弹力垫的表面设置有坐垫抗菌套。

优选的,所述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底部表面设置有伸缩滑道,所述第一延伸板与塑料坐垫板主体通过伸缩滑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撑杆上设置有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底部表面位于伸缩滑道的上方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方便安装与拆卸,舒适度好,能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延伸的轮椅塑料坐垫,本实用新型在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延伸板和第一延伸板,根据个人使用情况,可将第二延伸板和第一延伸板拉伸出来并利用伸缩支撑杆固定,轮椅乘坐人可将腿部放置于延伸板上,满足日常休闲和活动的需求,功能多样,在安装塑料坐垫板主体时,只需将轮椅上的钢管插入安装插轨的内部即可实现组合,方便快捷,塑料坐垫板主体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红外线加热层,能够释放对人体有益的红外线,促进身体复原,乳胶弹力垫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体结构,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坐垫抗菌套;2、防护侧翼;3、安装插轨;4、连接件;5、伸缩支撑杆;6、第二延伸板;7、第一延伸板;8、调节旋钮;9、塑料坐垫板主体;10、红外线加热层;11、高频磁石;12、乳胶弹力垫;13、加强筋;14、伸缩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轮椅塑料坐垫,包括塑料坐垫板主体9,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两侧设置有防护侧翼2,且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上方安装有乳胶弹力垫12,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内部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层10,红外线加热层10的上方设置有高频磁石11,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底部两侧设置有安装插轨3,且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延伸板7,第一延伸板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延伸板6,第二延伸板6的下方设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的下方设置有伸缩支撑杆5。

乳胶弹力垫12的表面设置有坐垫抗菌套1,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底部表面设置有伸缩滑道14,第一延伸板7与塑料坐垫板主体9通过伸缩滑道14连接,伸缩支撑杆5上设置有调节旋钮8,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底部表面位于伸缩滑道14的上方设置有加强筋1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轮椅上的钢管插入安装插轨3的内部,实现安装固定塑料坐垫板主体9,在日常使用时,可将第二延伸板6和第一延伸板通过伸缩滑道14拉伸出来,以延长塑料坐垫板主体9的长度,轮椅乘坐人将腿部搁置在延伸板上进行活动或休闲娱乐,实用性能更强,且第二延伸板6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支撑杆5,伸缩支撑杆5通过调节旋钮8可调节高低,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红外线加热层10释放对人体有益的红外线,促进身体复原,乳胶弹力垫12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体结构,提高舒适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