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负压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022阅读:2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负压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拔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负压拔罐器。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然而,传统的电动拔罐器的罐体压力是不可调节的,这就会导致技师在给患者拔罐时,如患者感觉压力过大,技师只能将罐体拔掉重新安装,操作不方便,不能在拔罐的过程中对罐内的负压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负压拔罐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电动拔罐器的罐体压力是不可调节的,这就会导致技师在给患者拔罐时,如患者感觉压力过大,技师只能将罐体拔掉重新安装,操作不方便,不能在拔罐的过程中对罐内的负压进行调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负压拔罐器,包括拔罐器外壳体和可调压罐体,所述拔罐器外壳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压力指示表,所述压力指示表的一侧设置有拔罐器左侧气孔,另一侧设置有拔罐器右侧气孔,所述压力指示表的下方设置有拔罐器开关,所述拔罐器外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软管接口,且拔罐器外壳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气泵,且驱动电机的右侧靠近气泵的上方设置有气泵出气口,所述可调压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罐体软管接口,且可调压罐体的下方设置有底部橡胶垫,所述罐体软管接口的下方设置有罐体上端密封圈,所述可调压罐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套,且可调压罐体的上方靠近罐体上端密封圈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气孔,所述驱动电机和拔罐器开关均与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气泵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管接口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软管接口均安装在拔罐器外壳体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软管接口与罐体软管接口通过软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管接口与气泵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坚固耐用,设计的新型拔罐器可以调节罐内的负压,在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拔罐时,不同的人所能承受的负压力不同,当患者觉得负压过大时,技师只需要通过罐体上方的调压孔即可调节罐内的压力,操作方便而且调压孔设计的与人的手指大小相当,只需要松开手指即可将罐内负压进行释放,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一调压罐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调压罐体结构图;

图中:1-拔罐器外壳体、2-拔罐器左侧气孔、3-压力指示表、4-拔罐器右侧气孔、5-拔罐器开关、6-软管接口、7-驱动电机、8-气泵、9-气泵出气口、10-可调压罐体、11-罐体上端密封圈、12-罐体软管接口、13-调压气孔、14-防滑橡胶套、15-底部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负压拔罐器,包括拔罐器外壳体1和可调压罐体10,拔罐器外壳体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压力指示表3,压力指示表3的一侧设置有拔罐器左侧气孔2,另一侧设置有拔罐器右侧气孔4,压力指示表3的下方设置有拔罐器开关5,拔罐器外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软管接口6,且拔罐器外壳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右侧设置有气泵8,且驱动电机7的右侧靠近气泵8的上方设置有气泵出气口9,可调压罐体10的顶部设置有罐体软管接口12,且可调压罐体10的下方设置有底部橡胶垫15,罐体软管接口12的下方设置有罐体上端密封圈11,可调压罐体10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套14,且可调压罐体10的上方靠近罐体上端密封圈11的下方设置有调压气孔13,驱动电机7和拔罐器开关5均与电源电性连接。

驱动电机7与气泵8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软管接口6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软管接口6均安装在拔罐器外壳体1的前方,软管接口6与罐体软管接口12通过软管连接,软管接口6与气泵8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橡胶垫15设计在罐体底部,接触患者皮肤时质地柔软,同时接触患者皮肤时,患者不会感觉到冰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软管将软管接口6与罐体软管接口12连接,这时打开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驱动气泵8内部的扇叶转动,这时就可以将可调压罐体10放置在患者皮肤上,通过气泵8产生的负压使得可调压罐体10吸附在患者身上,技师用手堵住调压气孔13,当患者感觉罐内的负压过大时,技师的手指从调压气孔13松开,这时就达到调节罐内压力的目的,调压气孔13在罐体上方可以设置有多个,也可以只设置有一个,设置多个如图4所示,设置一个如图3所示;调压气孔13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的泄气减压孔及罐面所有泄气减压装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