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02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到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外伤及手术后伤口区的引流控制一直是困扰医生及患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局部的引流与蛛网膜下腔、胸腔等封闭腔隙相通时对引流压力和引流量的要求就显得异常重要:引流压力过高、引流量过少则达不到引流的目的;引流压力过低则会导致腔隙压力过低,或引流量过大而诱发新的出血的危险。由于目前的引流主要通过单纯调节引流袋的高度进行控制,受虹吸现象等影响,此种情况下产生的压力数值非常不稳定,往往达不到控制引流量的效果,另外且对于指导引流的调节缺乏客观观察。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伤口引流系统,例如公告号为CN2056986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创面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微型真空泵通过导气管连接引流瓶,且引流瓶上插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连接人体贴附装置,所述创面敷料设置在人体贴附装置的底面,现有技术中均通过负压装置直接连接引流瓶,并通过输气管进行输压,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压力调节不稳定时,容易导致引流液发生逆流,影响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且如果引流液污染,逆流时可能引起人体内部感染;2、提取引流液时需要打开引流瓶,操作不便且极易造成外部污染。3、临床上引流液一般通过观察引流袋内液体量,且对于短时间内引流液变化异常的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导致伤情处理不及时。因此,研发一种压力调节稳定,方便对引流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察的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是本技术领域临床工作中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压力调节稳定,方便对引流过程进行观察和控制的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原理,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由引流室、压力调节室、负压产生室、隔板、负压管、三通阀门、引流管、取样管、引流液取样室、光学液位计、压力调节导管,调节液体注入口、空气滤塞、取样接引口及引流液释放接口组成,其特点是:方形密闭空间由两块立式隔板分割为引流室、压力调节室、负压产生室,隔板上设有空气滤塞空气连通引流室、压力调节室和负压产生室;引流室顶部插入引流管和取样管,引流管与取样管之间用过三通阀门连接,引流室一侧设有开口向上的取样室,其开口与取样管对应,取样室外侧壁上设有取样接口,引流室底部设有引流液释放接口,引流室内安装有立式光学液位计;压力调解室顶部插入压力调节导管并设有调节液体注入口,负压产生室顶部插入负压管,从而构成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

所述调节液体注入口输入液体为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液体。

所述光学液位计信号连通报警器。

所述负压管连通负压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引流管悬空端与患者伤口连通,启动负压机,使得负压产生室内产生持续墙壁负压,由于引流室、压力调节室、负压产生室为空气连通,均为负压状态,因此可顺利为患者进行引流,并将引流液流入引流室。需要取样时,调节三通阀门将引流液流入取样室,然后通过取样接口取出引流液进行化验,引流室中的引流液通过引流液释放接口排出后进行处理。光学液位计控制引流液的液位高度,液位高度出现异常可通过报警器报警。调节液体注入口可注入口无菌蒸馏水稀释引流液,便于引流液排出引流室。压力调节导管底端插入引流液中可利用大气压调节压力调节室内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压力调节稳定,可多次反复对引流液进行取样化验,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取样过程方便无菌,可实时对引流过程进行观察和控制,达到了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从图1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一种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由引流室1、压力调节室2、负压产生室3、隔板14、负压管4、三通阀门8、引流管9、取样管10、引流液取样室11、光学液位计13、压力调节导管7,调节液体注入口6、空气滤塞5、取样接引口12及引流液释放接口15组成,方形密闭空间由两块立式隔板14分割为引流室1、压力调节室2、负压产生室3,隔板14上设有空气滤塞5空气连通引流室1、压力调节室2和负压产生室3;引流室1顶部插入引流管9和取样管10,引流管9与取样管10之间通过三通阀门8连接,引流管9悬空端连通患者伤口;引流室1一侧设有开口向上的引流液取样室11,其开口与取样管10对应,引流液取样室10外侧壁上设有取样接口12,引流室1底部设有引流液释放接口15,引流室1内安装有立式光学液位计13;压力调节室2顶部插入压力调节导管7并设有调节液体注入口6注入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液体。负压产生室3顶部插入连通负压机的负压管4,构成可调压伤口引流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