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87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窥器。



背景技术:

内窥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用于从人体腔道进入体内,进行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及诊治,为使人体腔道充分舒展开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内窥器通常带有扩张机构,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内窥器形式为钳式结构,但钳式内窥器的结构决定了其撑开时只在两个方向上移动,这使得人体腔道难以实现各向均匀的扩张,不仅不利于形成规则的内窥通道,还易造成人体的不适,因此现有的内窥器需要改进。公开号为号CN201870619U的实用新型于2011年6月22日公开了一种光照钳式阴道窥器,包括:上鄂片、下鄂片、销轴组成,在上鄂片1和下鄂片的后端一侧分别设上鄂片手柄和下鄂片手柄,上鄂片手柄和下鄂片手柄用销轴连接,在其中间位置设拉紧弹簧,在上鄂片内和上鄂片手柄上还设有照明装置。该光照钳式阴道窥器,与普通的阴道窥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自带光源,提高检查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优点。但该实用新型也是一种钳式内窥器,因此也存在各向扩张不均匀的通病。



技术实现要素:

常见的内窥器各向扩张不均匀,不利于形成规则的内窥通道,还易造成人体的不适,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各向均匀扩张,利于形成规则的内窥通道,减轻人体不适的内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器,包括多个外圈板和内圈板,外圈板排列成圆形的外圈,内圈板位于外圈板围成的圆形内,且内圈板排列成与外圈同心的圆形内圈,外圈板与内圈板错位排列,外圈板包括驱动外圈板和连接外圈板,驱动外圈板和连接外圈板间隔排列,每个驱动外圈板上设有轴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推拉杆轴,驱动外圈板上还转动连接有纵贯两端的驱动螺杆,推拉杆轴底端位于驱动螺杆的螺旋槽中,推拉杆轴上设有推拉杆,推拉杆一端铰接在推拉杆轴上,推拉杆另一端铰接在与驱动外圈板位置对应的邻近的内圈板上,连接外圈板与位置对应的邻近的内圈板通过连杆连接。外圈板和内圈板通过推拉杆或连接杆逐个相连,形成断续的圆柱面。需将内窥器调整至收缩状态时,驱动螺杆使推拉杆轴轴向移动,由于推拉杆一端连在推拉杆轴上,另一端连在与外圈板相邻的内圈板上,推拉杆一端的移动会造成推拉杆逐渐倾斜,推拉杆两端间的弦向距离缩短,外圈板与相邻的内圈板间距离拉近直至靠拢,此时内窥器直径缩小,进入人体腔道阻力较小;需将内窥器调整至扩张状态时,可反向转动驱动螺杆,推拉杆被调整成逐渐接近与内窥器轴线垂直的状态,推拉杆两端间的弦向距离增大,外圈板与相邻的内圈板间距离拉大,从而实现内窥器的整体扩张。在各驱动外圈板上均进行驱动螺杆操作时,内窥器就可在各方向上进行均匀扩张。

作为优选,各驱动外圈板上的滑槽为两个,且两个滑槽分别位于驱动外圈板两端,各滑槽中分别设有两根推拉杆轴,驱动螺杆为两段结构且两段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滑槽分别与驱动螺杆的两段位置对应。各驱动外圈板两端各设一滑槽,各滑槽中各设两根推拉杆轴,可各连接一推拉杆,分别与驱动外圈板两侧相邻的内圈板连接,这样通过操作一个驱动外圈板上的驱动螺杆可以同时对该驱动外圈板两侧相邻的内圈板进行驱动,且内圈板的两端可以同步得到推拉杆的驱动,此种设置,力学结构较为平衡,可确保运动机构稳定工作,且运动对称、同步。

作为优选,所述外圈外包裹有弹性膜。弹性模起加强外圈的作用,可以增加外圈表面的弹性及柔性,进入人体腔道时与人体柔和接触,降低不适感。

作为优选,驱动螺杆的端部设有一旋柄,且旋柄露出在所述内圈外。旋柄便于医务人员在使用内窥器时操作驱动螺杆,更轻松地输入转矩,转动驱动螺杆。

作为优选,内圈板内表面上设有LED灯珠。LED灯珠可为外圈板、内圈板所围区域及内窥器所进入的人体腔道提供照明,改善观察效果,提高诊治准确性。LED灯珠体积小,在内圈板上安装后不易对观察及后续操作构成大的阻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扩张均匀,不易造成人体不适。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排列的外圈板对同样环形排列的内圈板的推挤实现内窥器的整体扩张,各方向扩张力度均匀,可形成规则的内窥通道,不易造成人体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张时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缩时外圈板和内圈板间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扩张时外圈板和内圈板间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外圈板,2-内圈板,3-驱动外圈板,4-连接外圈板,5-滑槽,6-推拉杆轴,7-推拉杆,8-驱动螺杆,9-弹性膜,10-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内窥器,包括八个外圈板1和八个内圈板2,外圈板1排列成圆形的外圈,内圈板2位于外圈板1围成的圆形内,且内圈板2排列成与外圈同心的圆形内圈,外圈板1与内圈板2错位排列,外圈板1包括驱动外圈板3和连接外圈板4,驱动外圈板3和连接外圈板4间隔排列,每个驱动外圈板3上设有轴向的滑槽5,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推拉杆轴6,驱动外圈板3上还转动连接有驱动螺杆8,驱动螺杆8纵贯驱动外圈板3两端,推拉杆轴6底端位于驱动螺杆8的螺旋槽中,推拉杆轴6上设有推拉杆7,推拉杆7一端铰接在推拉杆轴6上,推拉杆7另一端铰接在与驱动外圈板3位置对应的邻近的内圈板2上,连接外圈板4与位置对应的邻近的内圈板2通过连杆连接。各驱动外圈板3上的滑槽5为两个,且两个滑槽5分别位于驱动外圈板3两端,各滑槽5中分别设有两根推拉杆轴6,同一滑槽5中的两根推拉杆轴6所连的两根推拉杆7分别连在各驱动外圈板3左右两侧相邻的内圈板2上。驱动螺杆8为两段结构,两段固连为一体且两段的螺纹旋向相反,两个滑槽5分别与驱动螺杆8的两段位置对应。所述的外圈之外包裹有弹性膜9。驱动螺杆8的端部设有一旋柄10,且旋柄10露出在所述内圈外。内圈板2内表面上设有LED灯珠。

使用时,先将内窥器调整至收缩状态,握住旋柄10转动驱动螺杆8使推拉杆轴6轴向移动,由于推拉杆7一端连在推拉杆轴6上,另一端连在与外圈板1相邻的内圈板2上,推拉杆7一端的移动会造成推拉杆7逐渐倾斜,推拉杆7两端间的弦向距离缩短,外圈板1与相邻的内圈板2间距离拉近直至靠拢,此时内窥器整体直径缩小,可以较顺畅地进入人体腔道;需扩张内窥器时,可反向转动驱动螺杆8,推拉杆7被调整成逐渐接近与内窥器轴线垂直的状态,推拉杆7两端间的弦向距离增大,外圈板1与相邻的内圈板2间距离拉大,从而实现内窥器的整体扩张。在各驱动外圈板3上均进行驱动螺杆操作时,内窥器就可在各方向上进行均匀扩张。

实施例2:

外圈板1和内圈板2各为十个,其余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