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面部冷湿敷的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013发布日期:2018-11-30 19:41阅读:10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面部冷湿敷的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面部冷湿敷的敷料,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冷湿敷疗法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用于皮肤充血、潮红、丘疱疹和有渗出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此法有抑制渗出、收敛止痒、消肿止痛、控制感染、促进皮肤愈合等作用。其方法为将药液溶解后用6-8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此法既能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但对于需要面部湿敷疗法的患者,由于市面上没有专用的面部湿敷敷料,应用普通无菌纱布湿敷时患者担心外用药液进入眼睛、鼻腔和口腔及部分患者纱布厚度把握不准确从而造成面部湿敷疗法效果不够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面部冷湿敷的敷料,从而提高面部冷湿敷疗效,避免患者因担心外用药液进入眼睛、鼻腔和口腔及部分患者纱布厚度把握不准确而造成面部湿敷疗法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面部冷湿敷的敷料,包括敷料本体,在敷料本体上设置有两个眼部预留孔和一个嘴部预留孔,同时在敷料本体上还设置有鼻部U型切口。

所述敷料本体是由六层无菌纱布重叠后缝制而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从而使敷料本体较长时间保湿,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道第一切口,使敷料本体的上部贴合额头,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中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道第二切口,使敷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贴合脸颊,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道第三切口,同时在敷料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切口,这样便可使敷料本体的下部两侧贴合下巴,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嘴部预留孔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五切口,使敷料本体与嘴部周围贴合,避免药液进入口腔,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眼部预留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六切口,使敷料本体与眼部周围贴合,避免药液进入眼睛,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上各个切口的深度不超过5c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六层无菌纱布重叠而成,外观如面膜,即由六层纱布重叠做成如面膜外观的敷料,同时在敷料相应部位设置了切口,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药液进入眼睛、鼻腔及口腔,而且可以充分的敷于除眼睛、鼻腔、口腔的面部各处;同时六层纱布符合最有效冷湿敷疗法的厚度,避免了由于患者纱布厚度把握不准确而影响疗效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敷料本体,2-眼部预留孔,3-鼻部U型切口,4-嘴部预留孔,5-第一切口,6-第二切口,7-第三切口,8-第四切口,9-第五切口,10-第六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适用于面部冷湿敷的敷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敷料本体1,在敷料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眼部预留孔2和一个嘴部预留孔4,同时在敷料本体1上还设置有鼻部U型切口3。

所述敷料本体1是由六层无菌纱布重叠后缝制而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从而使敷料本体1较长时间保湿,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1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道第一切口5,使敷料本体1的上部贴合额头,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1中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道第二切口6,使敷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贴合脸颊,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敷料本体1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道第三切口7,同时在敷料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切口8,这样便可使敷料本体1的下部两侧贴合下巴,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嘴部预留孔4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五切口9,使敷料本体1与嘴部周围贴合,避免药液进入口腔,提高冷湿敷效果。

所述眼部预留孔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六切口10,使敷料本体1与眼部周围贴合,避免药液进入眼睛,提高冷湿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敷料本体1采用六层无菌纱布重叠而成,外观如面膜,即由六层纱布重叠做成如面膜外观的敷料,同时在敷料相应部位设置了切口,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药液进入眼睛、鼻腔及口腔,而且可以充分的敷于除眼睛、鼻腔、口腔的面部各处;同时六层纱布符合最有效冷湿敷疗法的厚度,避免了由于患者纱布厚度把握不准确而影响疗效的弊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