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9973发布日期:2018-11-30 19:41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属于矫形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肩锁关节脱位用矫形器,以使肩胛骨抬起,整个锁骨下降,为目的的矫形器。该矫形器广泛适用于肩锁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固定。为了限制肩外展,要使肩带尽可能悬挂在外侧。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042324.6的一种智能脚跟跟骨牵引支架,包括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侧固定有电机和第一带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带轮,所述支撑板上方固定有第二带轮和一丝杆副,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带轮与丝杆副的一端转轴连接;所述牵引支架还包括脚托,所述脚托通过支撑臂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臂与丝杆副之间还通过升降臂活动连接。所述电机由PLC人机交互系统以及控制开关系统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跟骨牵引支架,依次通过电机、带轮、同步带以及丝杆副的动力传动,以及采用升降臂和支撑臂组成的升降结构,对脚托进行升降,结构简单轻便,电机通过PLC人机交互系统以及控制开关系统进行控制,操作方便智能,精确度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肩关节脱位固定矫形器在使用时由于手臂受重力自然下垂,产生向上提拉力的效果有限;不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了上肢水肿及疼痛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以解决肩关节脱位固定矫形器在使用时由于手臂受重力自然下垂,产生向上提拉力的效果有限;不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了上肢水肿及疼痛机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其结构包括腰护板、拉带、上护盖、臂托、肘部固定器、支撑板、手盘、活动带、卡扣,所述上护盖为半月弯形结构,所述上护盖中间位置连接着活动带,所述上护盖下端对着腰护板,且两者重叠为相等的形状,所述活动带将上护盖与腰护板连为一体,且活动带上下两端都连接着护盖与腰护板的中间位置,所述腰护板上设有拉带与卡扣,所述拉带与卡扣设在腰护板的左右两端,通过腰护板叠合两者互相重叠在一起,所述腰护板通过活动带与肘部固定器相连接,所述肘部固定器下端为两根横杆,且两根横杆长度相等,所述两根横杆的其中一端都与肘部固定器下端贯穿在一起;所述活动带由固定圈带、插孔、伸缩器、连接带、锁扣、调节件组成,所述固定圈带与插孔相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圈带为椭圆形结构,且内部设有伸缩器,所述固定圈带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固定圈带互相构成形结构,所述连接带上端设有锁扣与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连接带通过上下调整活动连接,所述锁扣锁扣通过连接带与固定圈带,所述固定圈带连接在上护盖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在腰护板内部进行前后抽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护盖通过肘部固定器与臂托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臂托为半椭圆形结构,所述肘部固定器上设有臂托、支撑板、手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手盘通过中间连接处相嵌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带上下两端控制上护盖与腰护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圈带具有弹性好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带与肘部固定器下端的横杆形成倒“L”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用拉带扣在卡扣上将病人下腰部与腰护板相贴合在一起,然后再用固定圈带固定在病人的上护盖前端,然后用伸缩器调整到使用的力度,再用锁扣和调节件进行调整连接带的宽度,在将手臂放在臂托、肘部固定器、支撑板、手盘上,用连接带配合连接着,这样在使用时,就不会因为手臂而降低矫正的效果,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上肢出现水肿及疼痛机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的左结构示意图。

图中:腰护板-1、拉带-2、上护盖-3、臂托-4、肘部固定器-5、支撑板-6、手盘-7、活动带-8、固定圈带-801、插孔-802、伸缩器-803、连接带-804、卡扣-805、调节件-806、卡扣-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肩关节脱位矫形器,其结构包括腰护板1、拉带2、上护盖3、臂托4、肘部固定器5、支撑板6、手盘7、活动带8、卡扣9,所述上护盖3为半月弯形结构,所述上护盖3中间位置连接着活动带8,所述上护盖3下端对着腰护板1,且两者重叠为相等的形状,所述活动带8将上护盖3与腰护板1连为一体,且活动带8上下两端都连接着护盖3与腰护板1的中间位置,所述腰护板1上设有拉带2与卡扣9,所述拉带2与卡扣9设在腰护板1的左右两端,通过腰护板1叠合两者互相重叠在一起,所述腰护板1通过活动带8与肘部固定器5相连接,所述肘部固定器5下端为两根横杆,且两根横杆长度相等,所述两根横杆的其中一端都与肘部固定器5下端贯穿在一起;所述活动带8由固定圈带801、插孔802、伸缩器803、连接带804、锁扣805、调节件806组成,所述固定圈带801与插孔802相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圈带801为椭圆形结构,且内部设有伸缩器803,所述固定圈带801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带804,所述连接带804与固定圈带801互相构成形结构,所述连接带804上端设有锁扣805与调节件806,所述调节件806与连接带804通过上下调整活动连接,所述锁扣805锁扣805通过连接带804与固定圈带801,所述固定圈带801连接在上护盖3前端,所述拉带2在腰护板1内部进行前后抽动连接,所述上护盖3通过肘部固定器5与臂托4连为一体,所述臂托4为半椭圆形结构,所述肘部固定器5上设有臂托4、支撑板6、手盘7,所述支撑板6与手盘7通过中间连接处相嵌合连接,所述活动带8上下两端控制上护盖3与腰护板1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伸缩器803在一定范围内可轴向伸缩,也能在一定的角度内克服管道对接不同轴向而产生的偏移,能极大的方便安装与拆卸,矫形器允许伸缩量中可以自由伸缩。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活动带8将上护盖3与腰护板1连接成型,再将通过肘部固定器5下端的横杆上安装上臂托4与支撑板6和手盘7,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病人坐在上护盖3与腰护板1前端,用拉带2扣在卡扣9上将病人下腰部与腰护板1相贴合在一起,然后再用固定圈带801固定在病人的上护盖3前端,然后用伸缩器803调整到使用的力度,再用锁扣805和调节件806进行调整连接带804的宽度,在将手臂放在臂托4、肘部固定器5、支撑板6、手盘7上,用连接带804配合连接着,这样在使用时,就不会因为手臂而降低矫正的效果,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上肢出现水肿及疼痛机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解决肩关节脱位固定矫形器在使用时由于手臂受重力自然下垂,产生向上提拉力的效果有限;不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了上肢水肿及疼痛机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用拉带扣在卡扣上将病人下腰部与腰护板相贴合在一起,然后再用固定圈带固定在病人的上护盖前端,然后用伸缩器调整到使用的力度,再用锁扣和调节件进行调整连接带的宽度,在将手臂放在臂托、肘部固定器、支撑板、手盘上,用连接带配合连接着,这样在使用时,就不会因为手臂而降低矫正的效果,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上肢出现水肿及疼痛机率。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固定圈带801与插孔802相贯穿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圈带801为椭圆形结构,且内部设有伸缩器803,所述固定圈带801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带804,所述连接带804与固定圈带801互相构成形结构,所述连接带804上端设有卡扣805与调节件806,所述调节件806与连接带804通过上下调整活动连接,所述卡扣805卡扣805通过连接带804与固定圈带801,所述固定圈带801连接在上护盖3前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