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熏蒸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323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熏蒸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内窥镜进行熏蒸消毒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使用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消毒清洗,而现有的消毒清洗方法是,通过将内窥镜浸泡在消毒液中进行人工清洗消毒。而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消毒液,从而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对内窥镜进行熏蒸消毒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熏蒸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箱、盛液箱、盛液盘、电动机、往复丝杠、曲轴和拉板;所述的消毒箱的内部设有一空腔,消毒箱的一端设有长方形通孔与消毒箱内部的空腔相通,所述的消毒箱的空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滑道,所述的拉板的两侧分别嵌在滑道中,所述的拉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长方形通孔,所述的拉板中间的长方形通孔的底部设有一层金属网,所述的拉板的一端与面板连接,所述的消毒箱的空腔内设有往复丝杠和导向杆,所述的消毒箱壁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往复丝杠一端与消毒箱一端的壁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消毒箱另一端的壁上的通孔与双槽皮带轮连接,所述的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消毒箱两端的壁连接;所述的消毒箱的空腔内设有一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的下端与排液管连接,所述的排液管上设有呈线性均匀排列的喷头,所述的排液管的一端设有一进液孔,所述的支撑架的上端与导向板连接,所述的导向板上设有一螺纹孔和导向孔,所述的往复丝杠与导向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导向杆穿过导向板上的导向孔;所述的消毒箱的一端设有一电机固定板,所述的电机固定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电动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板上,所述的电动机的电机轴穿过电机固定板上的通孔与主动皮带轮连接,所述的主动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双槽皮带轮连接;所述的消毒箱的上端设有两支撑板,其中一支撑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曲轴的一端穿过一支撑板的通孔与从动皮带轮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支撑板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从动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双槽皮带轮连接;所述的消毒箱的上端设有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所述的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上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内分别设有一活塞,所述的活塞与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活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板一端铰接,两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曲轴的不同部位的弯曲部位连接;所述的消毒箱空腔的下端设有加热丝,加热丝的上端设有盛液盘,所述的盛液盘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消毒箱的上端壁上设有进液孔,所述的消毒箱的上端设有一盛液箱,所述的盛液箱的上端设有一进液管,下端设有出液管,所述的盛液箱的出液管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管道分别与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的进液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塞筒和第二活塞筒的出液管通过第二单向阀与三通阀门的进液孔连接,所述的三通阀门的出液孔和软管的一端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穿过消毒箱上的进液孔与排液管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的液位传感器通过电路与电动机和加热丝连接。

上述的面板上设有一拉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人工对内窥镜进行擦拭,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2、使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对内窥镜进行冲洗消毒,又能够对内窥镜进行熏蒸消毒,减少了消毒液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消毒箱1、盛液箱4、盛液盘15、电动机13、往复丝杠18、曲轴11和拉板14。

所述的消毒箱1的内部设有一空腔,消毒箱1的一端设有长方形通孔与消毒箱1内部的空腔相通,所述的消毒箱1的空腔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滑道,所述的拉板14的两侧分别嵌在滑道中,所述的拉板14的中间位置设有长方形通孔,所述的拉板14中间的长方形通孔的底部设有一层金属网,所述的拉板14的一端与面板3连接,所述的面板3上设有一拉手2,所述的面板3能够挡住消毒箱1一端的长方形通孔。

所述的消毒箱1的空腔内设有往复丝杠18和导向杆17,所述的消毒箱1壁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往复丝杠18一端与消毒箱1一端的壁为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消毒箱1另一端的壁上的通孔与双槽皮带轮23连接,所述的导向杆17的两端分别与消毒箱1两端的壁连接。所述的消毒箱1的空腔内设有一支撑架16,所述的支撑架16的下端与排液管19连接,所述的排液管19上设有呈线性均匀排列的喷头20,所述的排液管19的一端设有一进液孔,所述的支撑架16的上端与导向板8连接,所述的导向板8上设有一螺纹孔和导向孔,所述的往复丝杠18与导向板8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导向杆17穿过导向板8上的导向孔。

所述的消毒箱1的一端设有一电机固定板9,所述的电机固定板9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电动机13固定在电机固定板9上,所述的电动机13的电机轴穿过电机固定板9上的通孔与主动皮带轮21连接,所述的主动皮带轮21通过第一皮带22与双槽皮带轮23连接。

所述的消毒箱1的上端设有两支撑板5,其中一支撑板5上设有一通孔,所述的曲轴11的一端穿过一支撑板5的通孔与从动皮带轮25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支撑板5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从动皮带轮25通过第二皮带24与双槽皮带轮23连接。所述的消毒箱1的上端设有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所述的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上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内分别设有一活塞,所述的活塞与活塞杆10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活塞杆10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2一端铰接,两连接板12的另一端分别与曲轴11的不同部位的弯曲部位连接。当曲轴11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接板12和活塞杆10带动活塞运动,因为两连接板12的另一端分别与曲轴11的不同部位的弯曲部位连接,能够使第一活塞筒6内的活塞和第二活塞筒7内的活塞做交错运动,从而能够使当第一活塞筒6从盛液箱4中吸入消毒液时,第二活塞筒7将消毒液注入到排液管19中,当第二活塞筒7从盛液箱4中吸入消毒液时,第一活塞筒6将消毒液注入到排液管19中,从而能够使消毒液不间断的注入到排液管19中。

所述的消毒箱1空腔的下端设有加热丝,加热丝的上端设有盛液盘15,所述的盛液盘15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消毒箱1的上端壁上设有进液孔,所述的消毒箱1的上端设有一盛液箱4,所述的盛液箱4的上端设有一进液管,下端设有出液管,所述的盛液箱4的出液管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管道分别与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的进液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的出液管通过第二单向阀与三通阀门的进液孔连接,所述的三通阀门的出液孔和软管的一端连接,软管的另一端穿过消毒箱1上的进液孔与排液管19的进液口连接。所述的第一单向阀能够使消毒液由盛液箱4进入到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而不能倒流,所述的第二单向阀能够使消毒液由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进入排液管19,而不能倒流。

所述的液位传感器通过电路与电动机13和加热丝连接,所述的电路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拉出拉板14,将内窥镜放在拉板14的金属网上,继而将拉板14推入到消毒箱1的空腔中。启动电动机13,电动机13通过主动皮带轮21转动,主动皮带轮21通过第一皮带22带动双槽皮带轮23转动,双槽皮带轮23带动往复丝杠18转动,往复丝杠18转动支撑架16沿导向杆17往复运动,双槽皮带轮23通过第二皮带24带动从动皮带轮25转动,从动皮带轮25带动曲轴11转动,曲轴11通过连接板12和活塞杆10带动活塞在第一活塞筒6和第二活塞筒7中往复运动,从而将盛液箱4中的消毒液注入到排液管19中,继而由喷头20喷到拉板14上的内窥镜上对其进行消毒,当消毒液落入到盛液盘15内,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液位传感器工作,使电动机13停止转动,电加热丝对加热盘内的消毒液加热,从而形成蒸汽,对内窥镜进行熏蒸消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