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穴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321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穴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理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穴位按摩和刮痧的点穴按摩器。



背景技术:

点穴按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医治疗和保健手法。它凭借两手取患者的体表穴位通过揉压按点等手法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点穴按摩能疏通气血,通经活络,调动全身气血从而达到抗病及延年益寿的作用。近几年研究还发现,通过对腹部和四肢特定穴位进行点穴按摩,可以达到很好的减肥瘦身功效,而且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受到越来越多肥胖体质人群的欢迎。但目前,点穴按摩多采用手法按摩方式,费时费力。另外,市场上也有部分穴位按摩产品,如带按摩头的按摩滚轮以及电动点穴按摩仪等,但这类器械或者按摩效果不佳,或者结构复杂、价格较高,使其使用不够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灵活且按摩效果好的点穴按摩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点穴按摩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握持体,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若干按摩小球;所述握持体包括一竖直部和一横直部,所述竖直部的底端与基座固定、顶端与横直部固定;所述横直部的一侧呈扁平的鸭嘴形并形成刮痧头,横直部的另一侧呈圆锥形,且圆锥形一侧的顶端呈光滑的圆球面并形成按压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底部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小球的直径为0.8-1.2cm。

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小球在横向和纵向均呈直线排列,且其沿横直部方向共设置5行,沿横直部垂直方向共设置3行;沿横直部方向,按摩小球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第四行和第五行之间具有0.8-1.2cm的间隙,第二行至第四行紧挨设置;沿横直部垂直方向,按摩小球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第二行和第三行之间具有1.2-1.8cm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部的横截面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并整体呈喇叭口形,所述竖直部的外侧面呈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握持方便;2)同时具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功能,且非常适宜于腹部穴位的点穴按摩;3)按摩力道易于控制,且按压舒适无楞角感;4)造型美观别致,并可适于把玩或作为家中摆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基座,2-握持体,3-竖直部,4-横直部,5-刮痧头,6-按压头,7-按摩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点穴按摩器,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设有握持体2,基座1的底部呈矩形并设有若干按摩小球7;握持体2包括竖直部3和横直部4,竖直部3的底端与基座1固定、顶端与横直部4固定;横直部4的一侧呈扁平的鸭嘴形并形成刮痧头5,横直部4的另一侧呈圆锥形,且圆锥形一侧的顶端呈光滑的圆球面并形成按压头6。竖直部3的横截面由下到上逐渐缩小并整体呈喇叭口形,且其外侧面呈圆弧形以便于握持;横直部4的刮痧头5略向上弯曲并形成曲线形造型。

本实用新型中,按摩小球7的直径为0.8-1.2cm。如图3所示,按摩小球7在横向和纵向均呈直线排列,且其沿横直部4方向共设置5行,沿横直部4垂直方向共设置3行;沿横直部4方向,按摩小球7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第四行和第五行之间具有0.8-1.2cm的间隙,第二行至第四行紧挨设置;沿横直部4垂直方向,按摩小球7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第二行和第三行之间具有1.2-1.8cm的间隙。按摩小球7不同行列间的间隙可有效满足肋骨位置穴位的按摩。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腹部按摩:用手握紧握持体2的横直部4,将基座1按向人体腹部,并使按摩小球7对准腹部穴位进行揉压式按摩。对于肋骨位置的穴位,可将按摩小球7间的间隙对准肋骨,从而使按摩小球7有效按摩肋骨两侧穴位,避免肋骨对点穴按摩的影响。取不同穴位组合如“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滑肉门穴”等进行长期按摩,可有效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

(2)特定穴位按摩:对一些需要较大力道进行按摩的特定穴位,可紧握握持体2的竖直部3,将横直部4的按压头6对准相关穴位,施以较大力道进行揉压式或点压式按摩,从而取得良好的穴位按摩效果。

(3)刮痧理疗:紧握按摩器握持体2的竖直部3,利用横直部4的刮痧头5进行刮痧理疗,方便灵活,达到了一物多用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造型美观别致,在理疗之外,还可把玩鉴赏,不用时可作为摆饰放置于家中或办公室,实现点穴、按摩、刮痧、把玩为一体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