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8623发布日期:2018-08-07 22:1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已经在临床得到极大地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验证。临床研究显示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可通过口咽一个手术入路,一期完成复位、减压、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经过不断的发展改良,TARP-IV代产品已经根据寰枢椎前方的解剖结构设计出更为贴附的解剖坡度外型,同时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靠。

但是,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TARP)技术也存在如下不足:(1)因其TARP钢板需放置于椎体前方,必定占据一定的空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喉异物感;(2)TARP钢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同样存在;TARP钢板的上述缺点和不足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术后愈合及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包括前固定组件和后植骨融合部件;

所述前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主体和锁定部件,所述固定主体的前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锁定部件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主体呈U型,所述后植骨融合部件呈倒U型;所述前固定组件与所述后植骨融合部件卡接,且两者卡接后形成的组合物的矢状面呈前高后低的阶梯状;

所述后植骨融合部件由PEEK材料制成,所述前固定组件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部件位于所述固定主体的前部的中心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部件包括锁定螺丝钉、钢圈;

所述固定部包括凹槽、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开设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锁定螺丝钉相匹配,所述钢圈套装在所述凹槽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圈带有缺口,所述固定主体的前部还设有与所述缺口相匹配的凸起;当所述钢圈套装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凸起与所述缺口耦合。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主体的前部还开设有第二螺钉孔和第三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和第三螺钉孔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螺钉孔和第三螺钉孔均为外大内小的碗型结构,

所述第二螺钉孔向外下方偏斜,所述第三螺钉孔向内上方倾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倒U型所述后植骨融合部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对称地向外倾斜;

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角相同,均为6-9°;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侧角相同,均为4-6°。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角相同,均为8°;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侧角相同,均为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植骨融合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锯齿状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植骨融合部件的后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弧形切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由于该系统整体置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并于上下关节面置钉进行固定,可避免TARP钢板存在的应力遮挡效应;

(2)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的前方切迹更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咽部异物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1、前固定组件;11、固定主体;111、凹槽;112、第一螺钉孔;113、凸起;114、第二螺钉孔;115、第三螺钉孔;12、锁定螺丝钉;13、钢圈;131、缺口;2、后植骨融合部件;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弧形切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包括前固定组件1和后植骨融合部件2;

前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主体11和锁定部件,固定主体11的前部设有用于固定锁定部件的固定部;

固定主体11呈U型,后植骨融合部件2呈倒U型;前固定组件1与后植骨融合部件2卡接,且两者卡接后形成的组合物的矢状面呈前高后低的阶梯状;

后植骨融合部件2由PEEK材料制成,前固定组件1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由于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有:(1)良好的支撑力;(2)良好的生物活性;(3)无生物毒性;(4)X线下不显影,CT及磁共振(MRI)下不产生伪影的特点;

又由于钛合金是目前制造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件、假体或人工器官和辅助治疗设备最常用的材料;其具有强度高、力学性质接近人骨,强度远优于纯钛,还具有耐疲劳、耐腐蚀及生物相容性优良等特点;

所以,使用PEEK材料与钛合金钢板制成的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可避免TARP钢板存在的应力遮挡效应;

又由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的前方切迹更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咽部异物感。

优选地,锁定部件位于固定主体11的前部的中心处,这样便于加工、组装和拆卸。

锁定部件包括锁定螺丝钉12、钢圈13;固定部包括凹槽111、第一螺钉孔112;第一螺钉孔112开设在凹槽111内且与锁定螺丝钉12相匹配,钢圈13套装在凹槽111内,将锁定螺丝钉12旋入第一螺钉孔112后可有效固定钢圈13。

优选地,钢圈13带有缺口131,固定主体11的前部还设有与缺口131相匹配的凸起113;当钢圈13套装在凹槽111内时,凸起113与缺口131耦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钢圈13旋转。

固定主体11的前部还开设有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设于固定部的两侧;

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均为外大内小的碗型结构;第二螺钉孔114向外下方偏斜,可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第三螺钉孔115向内上方倾斜,可置入寰椎螺钉;

由于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均为外大内小的碗型结构,这样可以使得: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的外径均大于置于其内的螺钉的钉尾直径,但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的内径则与置于其内的螺钉的内径相同,且小于钉尾直径;这样可保证螺钉能够进行较大角度的调整,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置入螺钉。

将螺钉完全旋入后,由于固定主体11的前部设有锁定部件,钢圈13与螺钉孔外缘构成的直径小于螺钉的钉尾直径,这样就可有效避免螺钉置入第二螺钉孔114和第三螺钉孔115后出现滑出、移位等现象,防止螺钉脱出、松动。

倒U型后植骨融合部件2包括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对称地向外倾斜;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内侧角相同,均为6-9°;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外侧角相同,均为4-6°;优选地,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内侧角相同,均为8°;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外侧角相同,均为5°,这样可以使得前固定组件1和后植骨融合部件2卡接后安全可靠。

后植骨融合部件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锯齿状结构,这样可以增加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增强稳定性,避免出现移位。

后植骨融合部件2的后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弧形切迹23,这样可以方便前方置入的螺钉调整钉道。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显著效果:

(1)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由于该系统整体置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并于上下关节面置钉进行固定,可避免TARP钢板存在的应力遮挡效应;

(2)寰枢椎侧块关节零切迹融合固定系统的前方切迹更小,可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咽部异物感。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