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0398发布日期:2018-06-30 01:3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输液时,输液袋(瓶)与输液器针头的的连接是直接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袋(瓶)的胶塞内,依靠摩擦力实现固定连接。然而该连接方式不可靠,输液针意外脱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患者及周边人员行动过程中无意识拖拽、连接处摩擦力较弱有关。本人深入临床工作半年内,意外脱针现象共发生了 26例余:其中药液为化疗药18例,其余抗炎药为8例。

针头脱离现象在临床中会造成严重后果:1、针头掉落的位置不当会对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刺伤、划伤等);2、特殊药液(化疗药物,头孢类药物等)暴露在空气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①化疗药物:随着肿瘤疾病发生率的不断增高,化疗药物输液治疗在临床也越来越普遍。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使肿瘤患者得到了治疗,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内正常组织的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有文献表明,常规化疗药物操作或化疗药物暴露于空气时形成含有毒性微粒,并被操作者或周围人吸入。1976年Hairris研究证明环磷酞胺可通过皮肤吸收。并且其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d以上才消失。这些药物经皮肤、经呼吸道的吸收等均对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其的人员带来累积性的伤害。如生殖系统的影响、过敏反应等。而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 可导致白细胞减少甚至血小板和红细胞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旦输液针头意外掉落后,化疗药液外溅、挥发会造成患者或接触人员皮肤烧灼,如果吸入挥发药液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②头孢菌素:目前社会当中,很多人属于过敏体质,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敏源。随着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发现很多人会对不同的头孢菌素产生过敏反应。若头孢类药物针头掉落,液体挥发至空气内,对其有过敏反应的患者经口、鼻、皮肤吸入,便极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极大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也是潜在纠纷的根源;3、针头一旦掉落,为保护患者安全,需重新更换输液袋(瓶),原输液袋(瓶)中残余药液将被浪费,如果药液贵重,对患者造成严重经济负担,极易引发医疗纠纷;4、如若患者处于抢救、危重病情,输液针意外脱离,会增加患者抢救失败风险,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输液容器,其上设置针头防脱装置,从根本上防止插入输液容器胶塞内的针头意外掉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避免医疗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容器,包括:用于盛装输液用药液的容器本体,其具有带胶塞的容器口;固定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的针头防脱装置,所述针头防脱装置包括: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固定连接;用于防止插入所述胶塞内的针头脱落的针头防脱机构,其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针头防脱机构为针头固锁带,所述针头固锁带包括:锁盒;锁带,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盒,其另一端可穿入所述锁盒内与所述锁盒单向锁紧;其中,所述锁盒设置用于解锁所述锁盒和锁带的解锁机构。

优选的,所述锁盒包括:盒体,具有盒上板、盒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盒上板和盒下板之间的两个盒侧板;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盒体内的锁舌;其中,所述锁带一面布置若干齿牙,所述锁舌上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齿牙单向咬紧的锁齿。

优选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用于使所述齿牙和所述锁齿分离的所述锁舌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锁舌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盒体外。

或者,优选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所述盒下板,其一侧与一个所述盒侧板开合连接,其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盒侧板活动连接;安装在所述盒下板和一个盒侧板开合连接处的开合组件,用于使所述盒下板与一个盒侧板分离或闭合。

或者,优选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所述盒下板,其与所述两个盒侧板滑动连接;安装在所述盒下板与两个盒侧板滑动连接处的滑动组件;其中,所述两个盒侧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解锁时用于防止所述盒下板滑脱的限位件和锁紧时用于定位所述盒下板的定位件。

优选的,所述针头防脱机构具有用于使所述针头单向通过的单端收口部。

优选的,所述针头防脱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单端收口部的扩口端的导向托板,其上对应于所述单端收口部的收口设置便于针头耳部通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为塑料制品。

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为玻璃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在输液容器上设置针头锁紧机构,在锁紧的过程中可以适应不同被锁紧物体的直径并对其单向锁紧,无法自解锁,从而防止针头意外拔出;

2)本实用新型的针头锁紧机构设置解锁机构,方便医护人员更换输液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液容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针头防脱机构锁紧针头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液容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针头防脱机构锁紧针头的状态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针头防脱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剖视图;

图7是图5和图6所示的针头防脱机构的锁盒和锁带在某一个位置单向锁紧的状态图;

图8是图5和图6所示的针头防脱机构利用解锁机构解锁锁盒和锁带的状态图;

图9是实施例一的针头防脱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和图10所示的针头防脱机构的锁盒和锁带在某一个位置单向锁紧的状态图;

图12是图9和图10所示的针头防脱机构利用解锁机构解锁锁盒和锁带的状态图;

图13是实施例一的针头防脱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所示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和图14所示的针头防脱机构的锁盒和锁带在某一个位置单向锁紧的状态图;

图16是图13和图14所示的针头防脱机构利用解锁机构解锁锁盒和锁带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针头固锁带;11-第一锁带;11a-齿牙;12-第一锁盒;121- 盒下板;122、123-盒侧板;124-盒上板;13-锁舌;13a-锁齿;15a-扣槽;15b- 扣舌;21-单端收口部;21a-收口端;21b-扩口端;22-导向托板;22a-通孔;3- 连接件;4-容器本体;41-容器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容器,包括:用于盛装输液用药液的容器本体4,其具有带胶塞的容器口41;固定连接在容器本体4上的针头防脱装置。其中,针头防脱装置包括:其一端与容器本体4固定连接的连接件3;用于防止插入胶塞内的针头脱落的针头防脱机构,其与连接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插入其内的针头固定,防止其意外拔出。

其中,容器本体4可以为输液瓶或输液袋,可以为玻璃制品或塑料制品。连接件3的长度可根据需要制作不同规格或者可调长短。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针头防脱机构为针头固锁带1。

如图5至8是针头固锁带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和6所示,针头固锁带1包括:锁盒12;锁带11,其一端固定连接锁盒12,其另一端可穿入锁盒12内与锁盒12单向锁紧;其中,锁盒12设置用于解锁锁盒12和锁带11的解锁机构。

如图6至8所示,锁盒包括:盒体;其一端固定在盒体内的锁舌13,其另一端伸出盒体外。具体的,盒体包括:盒上板124、盒下板121以及连接在盒上板 124和盒下板121之间的两个盒侧板;锁舌13的一端固定在盒上板124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伸出盒体外。锁舌13上设置一个锁齿13a。

如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带11的一端与盒上板124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呈尖状。锁带11一面布置若干齿牙11a,在其自由端从锁舌13与盒下板121之间的空间内穿过时,齿牙11a与锁齿13a啮合且单向咬紧。本实施例单向锁紧方式具体如下:当齿牙11a与锁齿13a啮合时,使锁带11形成一个用于将针头逐渐抱紧的圆环,在外力的作用下,锁带11形成的圆环只能单向收紧,无法反向松开,从而将针头单向锁紧。

当需要更换输液容器时,利用解锁机构解锁针头。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解锁机构为其另一端伸出盒体外的锁舌13。将锁舌13伸出盒体外的另一端向盒上板124方向拨动,使齿牙11a与锁齿13a脱离啮合,从而将锁带11从锁盒12 内抽出,换上新的输液容器再次将针头单向锁紧。

如图9至12是针头固锁带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和10所示,针头固锁带1包括:锁盒12;锁带11,其一端固定连接锁盒12,其另一端可穿入锁盒12内与锁盒12单向锁紧;其中,锁盒12设置用于解锁锁盒12和锁带11的解锁机构。

如图10至12所示,锁盒包括:盒体;固定在盒体内且其两端位于盒体内的锁舌13。具体的,盒体包括:盒上板124、盒下板121以及连接在盒上板124 和盒下板121之间的两个盒侧板122、123。锁舌13上设置一个锁齿13a。

该针头固锁带1单向锁紧的结构以及锁紧方式与图5至8的针头固锁带1相同,不再赘述。

当需要更换输液容器时,利用解锁机构解锁针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解锁机构包括:盒下板121,其一侧与一个盒侧板122开合连接,其另一侧与另一个盒侧板123活动连接;安装在盒下板121和一个盒侧板122开合连接处的开合组件,用于使盒下板121与一个盒侧板122分离或闭合。具体的,开合组件包括:设置在盒下板121开合连接处的扣耳,扣耳上开设扣槽15a;设置在一个盒侧板122上并与扣槽15a扣合的扣舌15b。在锁带11与锁盒12处于锁紧状态时,如图11所示,扣槽15a与扣舌15b扣合;当解锁锁带11与锁盒12时,掰动扣耳,使扣槽15a与扣舌15b脱离扣合,如图12所示,盒下板121从盒侧板 122处打开,解除对锁带11的空间约束,从而使齿牙11a与锁齿13a脱离啮合。

如图13至16是针头固锁带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和14所示,针头固锁带1包括:锁盒12;锁带11,其一端固定连接锁盒12,其另一端可穿入锁盒12内与锁盒12单向锁紧;设置在锁盒12上用于解锁锁盒12和锁带11的解锁机构。

如图14至16所示,锁盒12包括:盒体;固定在盒体内且其两端位于盒体内的锁舌13。具体的,盒体包括:盒上板124、盒下板121以及连接在盒上板 124和盒下板121之间的两个盒侧板122、123。锁舌13上设置一个锁齿13a。

该针头固锁带1单向锁紧的结构以及锁紧方式与图5至8的针头固锁带1相同,不再赘述。

当需要更换输液容器时,利用解锁机构解锁针头。如图13至16所示,本实施例的解锁机构包括:盒下板121,其与两个盒侧板122、123滑动连接;安装在盒下板121与两个盒侧板122、123滑动连接处的滑动组件。此外,两个盒侧板122、123的一端设置有解锁锁带11与锁盒12时防止盒下板121与盒侧板122、 123滑脱的限位件,另一端设置有锁紧锁带11与锁盒12时用于定位盒下板121 防止盒下板121相对盒侧板122、123滑动的定位件。具体实施时,滑动组件可以为分别设置在盒下板121与两个盒侧板122、123上的导轨滑块组合,限位件可以为挡块,定位件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卡扣结构。

在锁带11与锁盒12处于锁紧状态时,如图15所示,盒下板121通过定位件与盒侧板122、123固定连接;当解锁锁带11与锁盒12时,盒下板121在外力下脱离定位件的束缚相对盒侧板122、123滑动,解除对锁带11的空间约束,从而使齿牙11a与锁齿13a脱离啮合。

实施例二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针头防脱机构呈锥台状。具体的,针头防脱机构包括:用于使针头单向通过的单端收口部21,具有收口端21a和扩口端21b;连接在扩口端处的导向托板22,其上对应于收口端21a的收口设置便于针头耳部通过的通孔22a。为防止针头倾斜且便于观察针头走向,本实施例的单端收口部21由几片间隔安装在导向托板22上方的片状板构成。通孔22a口径大于收口端21a收口的口径。

本实施例的导向托板22采用可变形的材料制作。

本实施例锁紧针头的操作如下:如图4所示,针头依次穿过导向托板22的通孔22a和收口端21a后插入胶塞内;在插入胶塞内的过程中,针头的耳部将收口端21a的收口撑开后通过,待针头的耳部的通过后,收口端21a的收口自然回弹使其口径小于针头的耳部,从而使针头的耳部无法回退,达到防止针头意外拔出的目的。本实施例解锁针头的操作如下:向导向托板22的边缘施加下翻的作用力,从而带动单端收口部21的收口撑开,便于针头从胶塞内退出。实施时,可以在导向托板22的边缘下方设置用于施加下翻作用力的拉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防脱装置也可以与针头为一体结构。针头防脱机构用于单向锁紧输液容器的容器口。

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