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络诊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7051发布日期:2018-07-07 07:4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络诊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络诊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的进步,经络诊疗方式早已从传统的针灸疗法渐渐的衍生出各种各样高科技的经络诊疗电子设备产品。目前比较通用的实现方式是使用单片主控模块连接三极管驱动电路,从而提供较大的电流驱动阵列开关,再由阵列开关向外引出两根针脚,分别为正极和负极,正负电极再外接两个贴片,贴片贴在人体相应的经脉穴位上,根据左右经脉间电压大小来诊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其中检测回来的模拟电压通过模数转换芯片转换成数字数据经过串口控制模块发送到PC机,诊断出人体的健康状况之后再由PC机通过串口向主控模块发送指令,控制阵列开关输出脉冲电流进行治疗。但是这样的实现方式电路规模大,需要独立的数模转换芯片和独立的通信控制器,集成度低,不稳定,容易出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简洁,高速,稳定的经络诊疗系统方案,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络诊疗系统,包括主控模块,脉冲电源,阵列开关,经络探头和检测电路;主控模块接收到来自PC机的探测方案指令,通过阵列开关控制对应的经络探头的通断;脉冲电源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对人体无伤害的低压直流电向经络探头输出脉冲电流,并为系统稳定供电;检测电路测用于将检测的经络信号按比例转换成适合输入主控模块芯片内进行数模转换的电压值,并通过主控模块将经络参数反馈给PC机。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模块采用STM32F103VET芯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阵列开关包括TAKAMISAWA RY24W-K 24V 1A双刀双掷8脚信号继电器和用于驱动该继电器的继电器驱动芯片ULN200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相同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大大缩小了电路的规模,提供了更高的集成度,更小的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络诊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络诊疗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经络诊疗系统,包括主控模块,脉冲电源,阵列开关,经络探头和检测电路;主控模块接收到来自PC机的探测方案指令,通过阵列开关控制对应的经络探头的通断;脉冲电源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对人体无伤害的低压直流电向经络探头输出脉冲电流,并为系统稳定供电;检测电路测用于将检测的经络信号按比例转换成适合输入主控模块芯片内进行数模转换的电压值,并通过主控模块将经络参数反馈给PC机。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开机时,主控模块通过阵列开关切断脉冲电源输出,切断所有探头的正负极连线,确保安全,等待控制台命令。当PC控制台确定好检测方案以后,通过UART串行通信控制器,将命令发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命令内容执行程序控制阵列开关,通过阵列开关选通对应的探头,任何时候都只有一路探头工作,脉冲电源输出电流脉冲,检测经络参数,测得的参数不能直接传给主控模块,需要经过检测电路将测得的电压按比例转换成能够输入主控模块电压范围的电压,并将数据通过UART串行通信控制器发送给主控台,完成一条经络检测任务后,立即关闭脉冲电源。在检测过程中,主控模块一但发现经络参数超过范围,马上切断脉冲电源,保证人体安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主控模块采用ST公司的STM32F103VET芯片,该芯片内置了AD转换功能和UART串口通信功能,可大幅度缩减电路板面积,可以实现更加丰富复杂的功能,脉冲电源核心是由交直流变压器以及相关的电源电路组成,输出频率0—100Hz,脉冲占空比0%--100%,电压0—36V,电流小于1mA,输出多路电源,一方面给主控模块供电。

本实施例的阵列开关包括TAKAMISAWA RY24W-K 24V 1A双刀双掷8脚信号继电器和用于驱动该继电器的继电器驱动芯片ULN2003,阵列开关用于控制经络探头正负极的通断,每个ULN2003可以驱动6路继电器,两片可以同时驱动12路经络探头,测量出的电压值不适合直接输入主控芯片,需要经过检测电路将电压按比例降低成能够传入触控模块进行AD转换的电压,经过ADC转换之后的数据再通过UART串口反馈给PC机控制台,得出身体健康状况的结论;之后PC机控制台根据得出的健康状况向主控模块发出治疗方案指令,然后主控模块就会控制阵列开关进行预先设定好的相应的诊疗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